董新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2006 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成为全国首批28 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经过3 年的努力,于2009 年通过了省级验收,随后又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推广示范成果、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路径,是学院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通过对学生心理及成长过程的分析[2],笔者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对所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高等职业院校。 这些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分为以下3 部分:(1)高考失利选择了职业院校。 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是比较优秀的。 (2)因为偏科、综合能力较弱,选择了职业院校中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部分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兴趣爱好。 (3)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稍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父母为他们选择了高等职业院校,以期学到一技之长。
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很多。 过去,学校和教师是学生信息来源的主渠道,绝大部分信息和知识要靠教师向学生传授。 但是现在不同了,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和信息,但主要靠课堂上获取知识。 那些在计算机方面发展较快的同学,往往都是通过课堂外网络渠道的相关节目如专业问题解答、专家讲课视频等等获得知识的。
由于社会环境条件的巨大改善,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 如,目前的交通已很发达,学生有条件到外面开阔视野;目前的交流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QQ 聊天、电子邮件、网上发贴等等,再加上他们现在已进入成年期,学生已经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思想。 基于这种条件,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就可以引领他们进行自己的人生规划。
笔者所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思想来源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3]。 它要求“任务”具有目标性,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种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进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相应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如下4 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完成任务的现实情境。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4]。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后一方面更为重要。
由于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应当制订相应有效的实施方案。 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应当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即“理论够用,重在实践”。 根据学生的现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3 种教学方法。
2.2.1 案例教学法
在一年级新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一部分,而有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上过计算机方面的课程。 他们的学习能力显然不一样。 怎样引领这些学生共同去学习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就成为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的选择遵循了以下4 项原则。(1)适用性原则。符合大纲要求,针对Windows 系统操作、Office 办公软件的不同需求,选择适用的案例(如图1 所示)。 (2)典型性原则。 用一个或几个案例能够准确概括某一方面的知识(如图2 所示)。(3)启发性原则。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有能力去解决。
在这一类的课程中,可以某一个案例进行讲解,同时对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举一反三,然后再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去练习。
2.2.2 能力展示法
对于《课件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主要是要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 课件设计的效果好不好,与使用它的讲述人有很大关系。 也就是说,课件的展示与讲述应配合得当、重点突出,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学习完这门课程, 学生应能结合自己设计的课件,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这才是提高高职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了能力展示法。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 首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各重要知识点给学生讲完,然后,留几节课时间,让每人做一个幻灯片,并在规定的时间讲出来。 主要要求包括:(1)以“我的骄傲”为主题,自定标题。 (2)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声音等,配合得当。 (3)内容不少于五张,演讲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左右。 (4)模板中有校徽和校名。 (5)演讲时用普通话。 (6)对象动作、幻灯片切换效果设计恰当。 最后,笔者再对每个学生的课件及整体效果进行点评,以激励为主。结果发现,学生的潜力超乎想象。 同时,这样做也激发了学生演讲的热情。 学生的许多课件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效果超出预想。 学生也反映,通过这一过程,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而且体验到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成就感。
2.2.3 知识汇报法
在二年级开设的可靠性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复习概率统计知识,还要讲很多的可靠性方面的新概念、新方法,知识点非常多。 一开始,学生反映,比高等数学还要难。 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心态,笔者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从课程性质上分析,告诉学生,这门课7 学分, 对于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来说是必修课、闭卷必考课,使他们高度重视。
2)从课程实用性上分析,说明在我国,可靠性的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才逐渐引起重视,此后逐步走向成熟,国家这一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全国也没多少所大学开这门课,学好后工作前景很广阔,从而给他们以学习动力。 由于笔者的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多少岁,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再加上笔者幽默风趣的教学态度, 使得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门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之后,笔者便采取的是知识汇报法,先把各章节重点讲述一遍,使得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在教学计划中分配几个课时,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几个选题。如:(1)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和置信限等。(2)可靠性概论。包括可靠性概念及可靠性预计的意义和作用等。 (3)可靠性指标。包括可靠度、失效率和密度函数等。 (4)电子产品寿命特征量。 包括MTBF、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和特征寿命等。 (5)可靠性模型。 包括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和表决系统等模型。 再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把所选题的重点讲出来。 这样,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做听众和评委,做出效果评价,使每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将当前选题的知识点讲解清楚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后者更为重要。
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整体效果可概括为以下4 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自信心。
(2)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度大大提高。
(3)增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4)增加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增强人文学生的知识。
以上探索,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关注各个环节。 其中围绕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解决问题是重点,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 应当对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应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此外,还应指出,好的教学任务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1] 曹梅,王兴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高教高职研究,2008(40):165-166.
[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62.
[3] 黄祥淡.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6-37.
[4] 汪加才.基于“任务驱动”的“操作系统”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8(35):343-345.
[5] 欧阳广,陈湘,高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1):36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