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梅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高校教师在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效性中的作用
杨先梅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作者从师德建设、教师备课、师生沟通、育人环境、考核标准五个方面对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理论基础的作用,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任务。但目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以后毕业找工作,个人发展关系不大,再者这门课又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论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原理课的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其中也与老师善于不善于教学生、带学生有关。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1]因此,原理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切身之感,才能真正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
(一)能以高尚的人格打动大学生。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人先正已”的教育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因为教师崇高的理想、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豁达开朗的心胸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学习的无声召唤。高尚的人格能够使教师在学生中得到最广泛的情感认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依赖和爱戴之情,这是教师吸引学生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如果学生喜爱、认同了一位教师,自然也会喜欢并认真学习他所教的课程。“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广大原理课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通过授课方式、言谈举止等一系列形式凸显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二)能以广博的知识感染大学生。学识渊博、学富五车,这是教学的首要前提。而原理课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就更需要主讲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2}因此,教师要讲好这门课程,起码应该了解中外哲学史、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科技史等专业知识。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基础,教师还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对时代、社会、人生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关注,努力挖掘这些热点、难点背后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才能用丰富、鲜活、生动的事例把课堂内容讲得形象、明白,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用知识的力量持续感染大学生。
(三)能以多样的形式吸引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一本教科书”的课堂模式。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原理课如果仅仅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恐怕不能满足新一代青年学生的需要。因此,原理课主讲教师必须适应新情况,探索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立体而形象地讲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从而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去认可、学习和钻研马克思主义;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以专家们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原理课对他们的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大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他们离不开的人生指南;同时,针对部分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和“过时论”的论调,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学懂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四)能以透彻的道理征服大学生。有的教师一上讲台,就照本宣科,把教材或讲义一念到底,插入的事例也是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这样的教学自然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原理课内容庞杂而抽象,教师想把这门课讲出水平,就应全面系统地钻研、掌握原理课的专业知识,对课程的逻辑结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了如指掌。对于重点难点,教师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弄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教师还必须了解、跟踪本课程在学术界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力求把最新的理论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钻研透彻了,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解道理,向学生展示理论的魅力,让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五)能以科学的考评方式激励大学生。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目前通用的原理课考试都是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考题。针对这种情况,学生一般都是在考试前背材料和复习题,谁背得多,谁就能得高分。有些学生平时不上课,考前临时背一背,结果这门课的成绩却很高,甚至高于平时刻苦努力的学生,这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极为不公平。同时,这也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原理课就是死记硬背,并不能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评方式自然也不能引导学生好好学习这门课程。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程的考评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师可以采用开卷与闭卷、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考核等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并不断扩展考试内容,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对待并学习这门课程是无法及格乃至顺利毕业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一)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努力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原理课教师行端品正、道德高尚,既可以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完善的道德风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真正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首先,高校应在思想上重视师风师德教育,通过教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会、宣传栏、网络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管理者要注重教师道德风范制度的建立,包括教师道德风范培训制度、考评监督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充分发挥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防止和纠正教师失德行为;最后,教师本人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学术腐败现象,形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人格。
(二)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讲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备课的程度与讲课的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师备课时,每个知识点都要精心设计,每个细节都应仔细斟酌,因为简练、准确、生动、透彻的内容讲授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精神,钻研教学内容。其次,要认真研读原著,要养成注重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习惯,以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后,要了解与本课程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认真学习中外历史和思想史,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流派,使自己具备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备好课,不仅要求教师备好讲授的内容,而且还应当备好讲授的方法。古人有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应当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适当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原理课教育就是对牛弹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不会综合规划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抓不住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和重点,不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合理配合方案,那么,教学过程永远不会有成效。”{3}而了解始于沟通,所以教师应以QQ、E-mail、书信或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熟悉他们关心的社会热点、喜欢看的书籍,以及当前最困惑的问题等,并把这些内容适当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最终达到提高原理课实效性的目的。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基于传统标准的考核方法无法衡量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全面的的考评标准。根据原理课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及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点名、课堂提问、讨论、发言、单元测验等方式,最终以30%记入总成绩。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尝试采用免去期末考试的奖励措施,以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平时学习。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闭卷、开卷、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题应以材料分析题、论述题为主,并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原理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应在政治思想上、工作生活上关心和支持他们,为教师排忧解难,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工作上,要充分信任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要关心他们在住房、工资、医疗和养老等方面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多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在教书育人上;针对原理课存在的日益严重的实效性问题,高校还应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教师的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5.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0.
The Role of University Teacher i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ourse
Yang Xian-m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 China)
In the course“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there exists a serious problem of practical effectivenes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key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lies in the university teacher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five aspects,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preparing the lesson of the teacher,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environment of cultivat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nd the criteria of examin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Course;practical effectiveness
G642.0
A
1005-1554(2011)04-0108-03
2011-09-02
杨先梅(1981-),女,湖北荆州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