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彰显图书馆新魅力

2011-04-11 20:35:47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11朱恒章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馆资源

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1〕 朱恒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 /数字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各级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投资兴办的公益性质的社会图书馆,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获取知识信息、政策法规、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图书馆秉承弘扬文明、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不断探索、奋斗、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共享工程”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失去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共享工程”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就会失去不断发展壮大的天然屏障;同样,没有“共享工程”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也必将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失去继续发展的潜力和基础。“共享工程”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增光添色,为其注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鲜血液,彰显公共图书馆新的魅力。

一、“共享工程”带给图书馆新魅力

(一)加速图书馆进入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采用计算机工作以来,经历了图书馆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图书馆集成软件,主要是完成传统手工操作到计算机操作的转变,替代了繁杂的手工劳动。进入网络化阶段,图书馆要制作数字资源,采用的数字资源采集、加工、发布、检索系统,与原来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比,在资源加工方面对软件的功能要求更复杂,工作人员操作难度较大[1]。

“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 /数字电视网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些完全适应了新形势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让数字图书馆服务有了新的形式,内容有了新的来源,范围有了新的扩大。

(二)丰富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缓解了图书馆因资金紧缺而不能为读者购置好书、新书、电子图书和声像资源的燃眉之急,不断丰富了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改善了服务质量,特别是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求文化知识难,在满足农民求富裕、求健康、求文明的需要和抵御腐朽没落文化及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

就本质而言,“共享工程”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为老百姓提供尽可能多的优秀文化资源,只是建设的形式和侧重点不同而已。这也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大多与当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创造和丰富了文化资源的内容,把图书馆建设的信息资源层次和共享服务层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提升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模式多元化

“共享工程”自建立时起,一直在不断地开创新的服务模式,全国各地各具特色,随着“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不断增加,因地制宜产生了许多新的典型的服务好形式。这些都对当地和其他地方图书馆建设的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客观上提升图书馆工作服务模式不得不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一般而言,医药保健、文化生活、时事政治、文学历史等是老年人普遍关注的内容。图书馆可以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举办相关专题的活动,为老年居民播放“抗衰老食疗方”、“中老年自我保健”、“走出防病抗衰的误区”等医疗保健光盘,为老年人科学养生提供指导。在“老年节”和“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老年人播放《开国大典》、《冲出亚马逊》、《太行山上》、《刑场上的婚礼》等优秀老电影,借助露天电影播放这种久违的方式,能够在老年读者中产生无限共鸣。“共享工程”的京剧音配像资源,对老年戏迷爱好者很有吸引力,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发布京剧音配像资源目录,或在社区图书馆设立的宣传栏中发布信息,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预约播放,使“共享工程”资源与老年读者需求紧密结合[3]。

(四)给图书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各地图书馆大多都有许多年的历史了,而“共享工程”相对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所以自它产生以后,就不断地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服务、新的管理、新的途径来服务百姓。河北分中心用“我的 DV(数码摄像机)网上行”、“网上跟我唱”等,让群众把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拍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精神食粮。这样,既把当地的文化风俗特色推广到异地,又让异地读者得到了可贵的文化资料。从而,“共享工程”源源不断地把新的文化资源和新的服务形式传输到图书馆建设中来,给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鲜血液。“共享工程”传播先进文化,解决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作用开始发挥,同时也为基层图书馆注入了一股生机和活力[4]。“共享工程”的深入开展,使图书馆从传统走向现代,各级公共图书馆成为世界大图书馆的一个节点,图书馆在发展中魅力永存。

(五)推动图书馆建设中资源共建共享

由于“共享工程”是新事物,全国各地都在蓬勃发展,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图书馆,许多比较落后的地方还没有设立图书馆,而“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就早设立了,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镜像、光盘、有线电视 /数字电视网等的广泛应用,全国各地百姓很快享受到“共享工程”的优越性。这些都为图书馆建设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应用,必将加快图书馆借阅书刊、查阅资料等服务的共建共享。

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和灵魂。经过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利用,将极大地开拓他们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5]。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节省经费、避免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互补等优点。各公共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建设这一契机,充分利用电子出版物的原始数据,大量收集各类电子版资源,并在网上组织和利用。收集国内已建立和正在建设的各种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资源,形成丰富的馆藏资源库。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资源共建与共享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一个整体概念,只有共建才有共享,只有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建依赖于共享各方的明确分工和相互协作,要求各级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设计本馆的资源建设发展规划时,不再仅以满足本馆的需要为目标,自觉地将各馆建设放到“共享工程”整体建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强化分工协作的意识,积极承担全国信息资源保障任务[6]。

(六)让图书馆更加接近读者、接近群众

传统上的图书馆历来是当地百姓读书借阅的地方,以石家庄市为例,只有在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附近的百姓才能享受到这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而给住的偏远或者是在郊县的朋友带来很多困难。虽然有的地方已经通过成立图书馆联盟等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传统上的图书馆还是受地域限制非常严重。“共享工程”的实施,由于卫星和互联网的覆盖面较大,这样就可以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读者享受到更丰富的数字图书馆文化,把部分人的图书馆变成了多数人的图书馆,把静态图书馆变成了动态图书馆,从而让图书馆更加接近群众、接近读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图书馆还将是以纸质文献为主、网络信息资源为辅。为此,图书馆宣传、推广、利用“共享工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分析、研究读者的信息需求差异,有的放矢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定期开展“共享工程”资源推广展示活动,使居民了解“共享工程”资源详情。由于读者需求的千差万别,因而宣传面要广、数量要多,从而吸引读者,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价值。可以运用黑板报、海报宣传单、广播、发布会等形式,把“共享工程”资源信息目录分类推介,使居民全面了解这些优秀资源,对尚未养成利用图书馆习惯的人,起到激发、引导的作用[2]。

二、图书馆助力“共享工程”新发展

(一)图书馆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就目前而言,“共享工程”大多都和当地的图书馆结合在一起,相互依托。没有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纸质资料,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共享工程”也就更不可能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先进设备来加工和传输文字、音视频资源;各地图书馆为读者和群众提供了一个文化学习和娱乐的氛围与环境,没有各地图书馆建设的加强,“共享工程”建设就会失去基本保障。文化部决定,将共享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4]。

(二)图书馆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受众群体

图书馆和“共享工程”的受众群体都是读者,这是“共享工程”壮大和发展的基础渊源,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享工程”的发展就不可能顺利,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也是促进“共享工程”快速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最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经过努力,已把“共享工程”辐射到大部分乡村、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业,并免费为他们提供上网查阅各种信息的服务,使利用“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的群体得以大大拓宽。

(三)图书馆为“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源

原始资料的再使用、再加工、再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共享工程”的内容。没有这些原始资源,“共享工程”就会失去最珍贵、最丰富、最完善的财富。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广泛开展的各种公益性的讲座活动和短期培训活动,已深入人心、影响甚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形式,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如何创业、就业、择业以及对失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等,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讲座活动,着力提高和培养失业人员的终身创业、就业和择业的能力。同时,可将这些原始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入到“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库中。以馆藏的可控文化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资源特色,组织并整合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馆藏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充分利用网上网下相关资料,丰富和充实数字化加工工作,并向社会提供服务,构成“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6]。

(四)图书馆的建设推动了共享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进程

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壮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图书馆功能的多样化,图书馆受众群体的增加,客观上推动了“共享工程”发展的规模和进程。各级图书馆利用已建“共享工程”的丰富资源,依托当地各级基层示范点,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把优秀文化传送到城市社区、边远山区、边防哨所,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可以利用的一切信息收集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加工整合,让读者早日学到并掌握各种资源[7]。这些,都有利地推动了“共享工程”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五)图书馆建设为共享工程提供了软件与硬件环境

图书馆建设中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为“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实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在国家图书馆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在建设国家中心的基础上,建设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其周围搭建起一个包括全国5 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或文化馆、文化站的联网系统,“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在技术上依赖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在服务上依靠已经建成的网络平台、卫星传输平台传播数字文化信息[1],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利用。因此,共享工程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功地开发了“共享工程广东省远程文献检索、传递系统”,并正式投入了使用。要以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为基础,加快“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进程,各级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同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实施“共享工程”打下基础[4]。

三、 结 束 语

综合上述,没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是孤立的;同样,没有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会缺少相应的成长环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给图书馆建设带来新魅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服务空间。

随着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壮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必将进一步彰显图书馆的新魅力,给广大读者带来新的精神文化食粮,以更加完善的服务形式满足人民,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充实群众,以更加绚丽的文化姿态展示读者,以更加便捷的服务模式吸引朋友,从此更好地服务百姓。

[1]富平.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3,(4):3~ 7.

[2]姚奇志.共享工程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4):196.

[3]吴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J].理论观察,2008,(6):117~ 118.

[4]朱淡畅.发展图书馆事业与实施共享工程互为促进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4,24(10):73,124.

[5]王红.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4,(1):48~ 49,60.

[6]李昱.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增刊):107~108,116.

[7]康利.公共图书馆工作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结合 [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70~ 171.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图书馆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飞跃图书馆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