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铸,任玉红,陈 建,杜亚雯,范家成
国内外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汤一铸1,任玉红1,陈 建2,杜亚雯1,范家成1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医疗保障体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大型训练基地优秀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整合相关医疗及科研资源,完善运动队医务监督体系,提高优秀运动员医疗保障水平。
运动员;医疗保障;发展趋势
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在此推动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训练竞赛基地。这些基地在训练、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硬件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基地内科研及医疗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医疗保障工作的先进经验,探讨新形势下运动医疗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如何解决运动队医疗资源分散、功能单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诊疗水平偏低的现实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重大课题。
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仅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涉及训练、科研、医疗康复、管理、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团队实力竞争。
西方发达国家在竞技体育的各个领域,总体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运动性伤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已经形成了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技术代表的先进理念和高效的运行模式。美国和德国是当前国际上运动康复水平最高的两个国家,疗效显著。每年赴两国进行康复治疗的各国高水平运动员人数众多。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田径运动员刘翔、女排队员赵蕊蕊、冰雪项目运动员赵宏博等,都曾在美国接受过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下面分别以德国和美国为例,简单介绍两国的大型训练基地医疗保障工作的主要特点。
据报道,目前德国共有2000多家普通医院,1000多家术后康复医院,9000多家护理医院,10000多个门诊护理站,每万人拥有床位约70张,医生近50人,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社会医疗服务网络。德国运动员的医疗保障体系既与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相融合,又具有鲜明的体育运动特色,德国运动康复机构数量众多,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机构类型:
大型体育专科医院——德国的大型体育专科医院有几十家,分散于全国各地,服务范围覆盖德国全境。例如,海勒森体育医院作为诊治运动损伤的权威机构。
运动康复中心——国家训练基地或大型俱乐部所设立的机构。德国多特蒙德国家训练基地、沙尔克足球俱乐部都设有大型的运动康复中心,可针对某些运动项目开展诊疗服务,服务内容全面,包括骨科和内科的预防、保守诊治和康复、心理治疗、均衡膳食指导、运动功能测试等。
社区运动康复机构——遍布全境,虽然其自身结构及服务范围都较小,但是数量众多、服务方便、质量好且具有很强的特色,其在运动康复方面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运动员就近康复治疗的主要方式[1]。
这三个层次的运动康复机构相互交错,互为补充,使德国各个地方、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保障。
德国运动康复机构的人员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组成包括医生、理疗师、治疗师、其他医疗技师及一般工作人员等,他们之间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密。在医生制定术后康复计划以后,由理疗师、治疗师、一般工作人员等协调配合,实施康复。
德国运动队队医一般来自医院和专科诊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和多年临床经验及下队服务经验,可以对运动员健康状况、运动能力、运动员选材等进行专项评估和指导;能够现场初步诊断并正确进行伤病处理和分拣;协调指导康复训练;能够整合相关资源包括医学专家、教练员及其他人员,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教育与咨询[2]。
德国大型训练中心或者基地,一般都有相关科研机构参与运动训练,在实际运动训练中,大量应用先进的运动康复设备到科研与医疗实践中,并且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形成“科研——实践——研发”的良性循环。目前国内很多康复理疗仪器即来自于德国。
德国的训练基地运动医疗机构一般各项功能比较完善。例如,伊甸园康复中心不仅仅为运动员提供术后康复治疗,也是一所集康复、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每年全球有1000多人在该中心接受培训,获得按摩师、理疗师等资格证书[3]。同时,还为社会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美国职业运动队医务工作跟德国大致相同,也是由医疗团队协作完成,其成员一般包括医师、理疗师、按摩师和防护师等,成员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一般由医师担任团队医疗执行官,负责团队总体工作,主要职责是预防运动伤害,恰当处理赛场医疗事务,协调训练场和比赛场医疗团队及运动医学专家的工作,具有丰富的现场紧急处理损伤的经验;康复师由PT和AT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运动员的伤病康复,比赛前、后损伤的防护和现场的紧急处理,是医生和运动员之间的“协调者”;按摩师负责赛前或赛后对运动员提供手法治疗与干预,促进运动员伤病和疲劳的恢复;运动防护师负责运动员训练的防护工作,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康复师、按摩师、防护师等必须经专门的机构培训并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方具备从业资格,一般需要大学毕业后1~3年的系统专项培训[4]。
美国医疗团队非常重视运动员的训练前和赛前的身体状态和运动能力的科学评估。一般都会为运动员进行训练前的体检、身体机能综合测试等评估工作。同时,定期对伤病运动员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为运动员重返赛场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体育行业也先后成立了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康复医疗机构,但我们在康复理念、医疗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与国外有着显著区别和差距。国内运动医疗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与国外有很差别,虽然在学科发展和专业服务上有一定特色,但总体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国家和地方两种医疗保障体系并存,发展不均衡。
我国实行举国体制办体育,因此,在国家队的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投入较大,服务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目前为国家队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有:一是专业体育医院,仅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附属体育医院(北京)和四川省骨科医院(原成都体育医院)两家;二是综合医院的所属运动医疗科室(或运动医学中心),国内仅北医三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几家医院有相关科室。这些科室也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是这类医疗资源非常有限,难以满足运动队的需要,且服务区域相对受限。
近几年来,大家已经认识到医疗保障工作在运动员科学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国内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体育事业发达的省份,在各自大型运动训练基地相继开设有运动康复医疗机构,来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医疗保障工作。但是这些机构规模都不大,诊疗手段和配置的康复医疗设备都有限,没有形成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区域性运动康复医疗能力,这与我国整体康复医学的发展程度滞后和运动康复技术落后有关。通过调查发现,省级高水平运动队医疗保障体系整体滞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运动队仅配有简单的康复理疗设备,功能单一,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运动员伤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医务监督体系。由于不少医疗保障单位因缺乏必要的软硬件设施,甚至不具备合法的诊疗资质。
由于高水平运动队难以有完整的医疗机构配置和健全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运动队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康复设备,诊疗手段极为有限,诊疗水平整体偏低。
由于国内训练基地大多处于城市郊区地带,与有关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不够密切,同时缺乏必要的巡诊、会诊制度,对运动员的伤病不能准确诊断、及时转诊,往往延误病情,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训练比赛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训练-科研-医疗”一体化是现代大型训练基地医疗保障的发展趋势,也是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运动队医疗保障体系包含训练、竞赛、科研、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国内现有医疗保障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水平运动队医疗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充分借鉴国外运动医疗保障体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创新运动队医疗管理模式,加大整合相关医疗资源的力度,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建一定规模的、有专科特色的运动康复医疗机构,完善运动队医务监督体系,才能切实提高运动队医疗保障水平,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1]金晓平,侯学华.学习先进经验 谋求科学发展——德国运动康复体系优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32(2).
[2]聂士民.德国运动队医疗工作模式的启示.高水平竞技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1):134-137.
[3]张 璐.德国运动创伤康复中心的发展模式及其借鉴意义.高水平竞技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1):103 -105.
[4]路怀民,何本祥等.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我国运动康复水平提高——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医疗康复专项赴美培训总结[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3).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edical insuranc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TANG Yizhu1,REN Yuhong1,CHEN Jian2,DU Yawen1,FAN Jiacheng1
(1.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Science,Wuhan Hubei,430205;2.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lite athlet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to explore the new situation,a large training base of elite athletes work trends and medical care problems related to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scientific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medical supervision sports teams,elite athletes to improve level of medical care.
athletes;Medical insurance;Development trend
G80-05
A
1003-983X(2011)05-0528-02
2011-06-08
汤一铸(1979-),男,湖北黄梅人,医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1.湖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205;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