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春,刘小辉
低碳时代的体育运动
——轻体育
张笑春,刘小辉
通过以工业文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向低碳经济的新生活理念转变为突破口,分析了人们在实施低碳理念下所要进行的轻体育的特点、推广价值及实施对策研究,以此来指导人们在进行轻体育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各个层面的“低碳”,让轻体育在低碳时代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碳;轻体育;观念
随着日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生活”成为了当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与已被确认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改掉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促进人们转向“低碳”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或消费理念,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作为“低碳社会”的新宠儿——轻体育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悄然兴起,成为目前体育健身的一种新时尚。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的兴起,标志着大众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体又健心,使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新观念,是现代体育的新时尚。“轻体育”的兴起,标志着大众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更加注重精神和心理调节,既健体又健心,使大众体育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1]。“轻体育”的精髓所在就是一静不如一动,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通过这种轻度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崇尚“轻体育”的人认为,动比静好,而轻度运动比重度运动更有益于健康。因为机体在轻松地运动,或者是适量的运动,在未引起身体疲劳感时,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的加快,促进身体各系统功能,增强健康[2]。在现今全球倡导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轻体育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轻体育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升华,轻体育就是一种健康时尚的体育活动。低碳生活的方式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在这个时期开展和推广轻体育,就是在积极地实践低碳生活。
“轻体育”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健身的新时尚,是由于“轻体育”与传统的体育健身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满足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人群、不同运动基础的人们健身的需求。
以前一提到体育锻炼,人们会很自然而然地想到体能消耗很大,运动后很疲劳的那种感觉,这主要是源于在传统意义上对体育的理解。“轻体育”则大不相同,它是负荷量很小,不追求大运动量,体能消耗也少,这样就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很好调节作用,从而使锻炼者能够在进行“轻体育”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心情,缓解了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近几年来,一些体育学者的科学研究证实,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体能极限消耗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
进行“轻体育”时,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集体活动,也可以单独活动,可以一个人在那静悄悄的活动,还可以随着音乐活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跳交谊舞、大众健美操、练太极拳、扭秧歌、练气功等等,不管是哪种运动形式,只要你喜欢就可以随意选择。
“轻体育”没有像其它运动那样有较高的技术与规则要求,哪怕是一点运动基础也没有的人,只要你有健身的想法,就很快可以进入角色,不要羞于不懂体育知识、羞于技术运动的低能,也不要担心被行家们见笑,只要自己有想运动的意愿就足已了。
一般体育锻炼是需要场地和器械,应付出相应的一笔费用,如进入游泳馆、滑雪场、健身房、体育馆等。这一点对普通百姓来说,由于经济支出的原因,从而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是很多的。如果从事“轻体育”就不需要为经济负担伤脑筋,比如在公园、在广场、在马路、或者在家里都可以随意进行体育锻炼,真正做到了节省开支,做到了“少花钱多运动,不花钱也能运动”。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效率、快节奏”,所以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阻碍。有很多运动项目,必须安排一段时间内进行,人们想去参加锻炼,却没有时间。而“轻体育”在时间的要求上就宽松多了,可以利用工作的间歇时间、见缝插针的进行锻炼,可以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进行,也可以在早、晚进行,练习的时间可长可短,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能、兴趣、时间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所决定,人们就可以在几乎没有任何担心的情况下去从事“轻体育”活动了。这过程中,可以不必为动作的低能而羞涩,不必为从事锻炼的支出而担心,不必为占用时间过多而可惜,不必为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标准而灰心。使锻炼者忘却烦恼,抛开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影响,使人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健身的过程,而且是健心、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的过程[3]。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危机的警钟一次次地在提醒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有话题,已成为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一种态度、理念和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为科学、自然、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宣传窗口和实践展示的平台。从理想的意义上,低碳生活意味着应该每个人都在实践着,每个人过的都是低碳生活,才能持续有效地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现今社会,随着“都市病”、“富贵病”及亚健康患者的逐渐增多,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使得大众体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轻体育”具有与低碳经济相吻合的特点,符合新时期全民健身的发展理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对轻体育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不容置疑,“药物养生不如运动养生”己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轻体育”的精髓所在就是一静不如一动,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通过这种轻度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轻体育”运动 是既经济又无副作用的降血压最佳途径,特别是对于患Ⅰ期高血压,无心血管因素或其他危险因素者(如异常脂血症,临床心血管疾病或靶器官损害等)。因此,轻体育己被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成为都市大众体育健身的新时尚[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心理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工作的快节奏,多方位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多重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关系的求稳定性,带来种种相应的压力。轻松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参加者在参与身体锻炼的同时,在心理与精神上容易得到愉快感;经常参加轻体育锻炼的人,不仅从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且还会使你的快乐心情长期处于乐观健康的状态。具体地讲,心态较好的人,通过参加轻体育活动,可有效的维护、巩固和长久的保持健康心理;心理与精神比较脆弱的人,经常参加一些轻体育活动,会呵护与强化健康的心理;可见,人们参与轻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营造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轻体育”无疑会起到调整心态的作用。因此在全民健身中推广轻体育有着良好的社会发展前景[5]。
体育人口的多少和构成状况,不仅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而且还间接地反映出经济生活状况和文化水平。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要求:“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加,人民体质明显增强,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大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可见,体育人口的增加,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目的和归宿。“轻体育”使人们在从事锻炼后能直接感受到身心健康和快乐,而且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就成了锻炼者坚持轻体育运动的内因,从而使锻炼者获得预期的效益,形成身体锻炼的良性循环,这必然会大幅度的增加体育人口和提高国民体质[6]。
“轻体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民健身的新理念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休闲体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了人与体育之间的价值关系,形成了身心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观。“以人为本”的体育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人性的回归,也是现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必然要求。人们欣赏竞技运动的美,但更喜爱软化后的运动项日,因为这样的运动使人们既能感:受到运动的美,又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轻体育”运动由于弱化了竞技性,因而也降低了对运动负荷的要求,运动强度可以随着人们的需要不断调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健身理念。“轻体育”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形式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和其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必将对大众体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向着更为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决定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除了经济这一主要因素外,人们的观念、意识、习惯及文化传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5]。
现今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众观全球经济状况,这个时期在我国是实施轻体育势在必行。针对上述我们了解和掌握的轻体育的一些知识,依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实施轻体育的措施,以便更多的人参与到轻体育运动当中来,体验到轻松体育给人们带来的无穷快乐。
在和谐社会里,对低碳运动的舆论宣传是重要因素。体育宣传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宣传,就很难有和谐的体育。因此,低碳体育运动的宣传既是构建低碳时代轻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低碳时代轻体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轻体育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选择项目内容与方法,增加体育锻炼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目的。轻体育运动内容的拓展,强度的降低,增强了它的实用性。轻体育相对于竟技体育以及高负荷的健身运动而言,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易于坚持,极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低碳时代首选的体育活动首先是要改变“便利生活”的习惯,降低由于体育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如坐电梯、上跑步机、开空调等[7]。如果能每年举办一届爬楼梯大赛,会吸引很多人去参与,这种方法不仅在比赛时参与的人较多,平时人们还会以此为动力去坚持锻炼,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也更有利于节能。
体育理论来源于体育活动实践,服务于体育活动实践,只有将轻体育理论大众化,加强轻体育理论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运动形式、运动量等方面,让每个参与轻体育锻炼的人,了解不同的轻体育的运动方式其能量消耗和运动量也不同,这对一般的锻炼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指导者可以将不同形式的轻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做成菜单式,锻炼者只需要在菜单上选择贴近自己实际生活的运动形式,判断运动总量是否能够达到推荐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轻体育更健康、更科学的发展[8]。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全面发展轻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极为必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轻体育的开展还是主张机构参与开展轻体育,将轻体育引入市场,这样国家在各种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除了国家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发展轻体育外,应立法规定轻体育的管理机构、经费来源、组织管理以及用地计划等,以保证轻体育的健康发展[9]。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提倡追求“低碳生活”的文化潮流,实际就是对人类过去与自然环境力关系逆转的一种现象,是人与自然、环境融合一致、和谐共存的精神与态度的回归。轻体育的兴起,不仅是人们对体育锻炼方式的一种新的选择,更是人们对体育锻炼观念的转变,对体育锻炼的一种再认识。人们不再以大运动量、运动时间长、较专业化的竞技运动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而是广泛地选择一些具有轻体育特点的低碳体育活动,使人们享受在从事轻体育运动时,身体和身心所获得的愉快感觉,从而增加人们参与轻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在低碳时期普及和推广轻体育,对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力行主动实践“低碳理念”,把它贯穿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层面,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达到“低碳”,我们的体育活动才能被真正称之为“低碳运动”。
[1]郭继敏.论全民健身的新理念-轻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5).
[2]陈立国.在全民健身中推行轻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张朝霞.试论大众体育健身“轻松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
[4]吴可贵.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危害[J].高血压,2003(2).
[5]丛振江.轻体育健身观[J].贵州体育科技,2000(4).
[6]李想的,马 静.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轻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7]蓝国彬,荆雯.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健身运动[J].体育学刊,2010(8).
[8]藏秋华.论轻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
[9]梁 进.轻体育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8).
Sports in Low -carbon Era—— Light Sports
ZHANG Xiaochun,LIU Xiaohui
(Physical Research Depart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130012)
In this paper,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f production of material to a low-carbon economy as a breakthrough into a new philosophy of life,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sports which is gonging to be carried out in low -carbon era,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valu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guid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light sports,to make efforts to achieve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of all levels,and let“low -carbon”sports in the low -carbon age have a steady,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w-carbon;light sports;concept
G80-05
A
1003-983X(2011)04-0384-03
2011-02-09
张笑春(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长春工业大学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