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凡 综合各地通讯员消息
华东科技速览
本刊记者 吴凡 综合各地通讯员消息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反思通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事实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容乐观。在教学与实践脱离的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引进一些深处生产一线,对产业发展有着独特见解的人才。而“产业教授”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从人才角度打通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通道。
早在2007年,江苏就开始探索“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人才流动模式。高校与园区、企业“联姻”,人才在高校创新搞科研,到园区创业办企业,催生了不少“教授董事长”。而高校选聘“产业教授”,则是“相反”的人才流动模式,一批“董事长教授”应运而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会上,省委罗书记宣布,“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选聘500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全面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选聘具有较高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职“产业教授”,将为科技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新的平台,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元素,为推动校企合作增添新的气象。
6月17日,福建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借助6•18平台在福州正式启动,股权交易市场首批机构会员、首批交易商会员、首批服务会员的代表进行了签约。福建省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是以非上市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技术产权为主要服务对象,集投融资、转让交易以及登记托管、见证等基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市场。该市场的建立,将努力满足非上市创新创业企业投融资需求;实现非上市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有效定价和规范化流转融通;为创业投资资本提供进入与退出通道,促进资本流动;为技术经纪提供市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以对接创业板、中小板为目标,加快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
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成效十分明显。安徽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70%以上的科技成果由企业研发,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引进再转化的势头强劲。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安徽省各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模式,总结新经验,围绕需求抓转化的模式、立足引进再转化的模式、强化载体促转化的模式、政府有为推转化的四种模式,将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生产力大量积累,在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大吨位数控液压机床、语音合成、智能交通、平板显示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有效地、有力地支撑了安徽省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近日联合发明一辆新能源驱动的“绿色大巴”。与传统大巴车相比,它的身上载有20余项专利发明,驱动系统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变速与电驱一体化集成,取代了传统变速箱。据介绍,‘绿色大巴’新系统采用高速永磁电机且与变速集成,系统轻小,采用油水双层冷却技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最大驱动功率达160~200千瓦;油耗较原型柴油车降低30%以上。上海交大将作为闵行第一个试点单位,首推10辆公交车用于校区内公交,继而推动校区间班车,然后再拓展到城区公交。预计2012年生产100辆,到2013年数量将达到1000辆。
加强载体建设,打造实施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撑体系,青岛与中科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注重前期引导,培育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优质资源。青岛软控股份公司通过承担国家“数字化橡胶轮胎生产专用装备开发”项目,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轮胎生产成套解决方案;发挥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国家科技战略部署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编制了《青岛市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规划》,从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平台搭建、联盟构建、技术攻关、企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八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走向高端化、集群化。
湖州南太湖科研设计服务集聚区去年7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依托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大学、研究院所的技术支撑优势,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现代信息技术等重点学科和领域。深化完善科技研发、实验中试和产业化等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科技研发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公共平台,积极发展信息与软件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围绕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适度发展商务会展、法律咨询、教育培训、生活居住等配套服务业。作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园区一方面将继续通过“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与大院大所大企合作。另一面将积极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转移转化,在集聚区内研究和中试的基础上,把最新成果积极转化。力争建成立足南太湖、面向长三角的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