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滨,胡 洋,易思宇,贾 凡,汪 洋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垃圾索道运输模式初析
陈海滨,胡 洋,易思宇,贾 凡,汪 洋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介绍了垃圾索道运输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外国家公园和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垃圾的管理概况,并根据山岳型风景区生态环保要求与地理特征提出采用游览索道运输景区垃圾的收运机械化新模式,探析了利用客运索道运输垃圾的可行性和原则要求。
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垃圾;索道运输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山岳型风景区”)是以山地为主要风景资源和构景要素的具有美感的地域综合体[1]。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1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审定并公布了7批,总数达208个,总面积超过全国陆地面积1%,其中山岳型风景区约占1/2。风景名胜区具有保护独特景观资源、提供良好旅游活动场所及建立稳定科教活动基地的功能,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风景区过度开发,缺乏保护,旅游需求过度膨胀,造成大量垃圾的产生。这些旅游垃圾严重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干扰了动植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造成物种消失和生态退化,成为制约旅游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资源环境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如何设置垃圾收运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垃圾转运效率,逐渐成为风景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中的焦点。一般而言,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较高,而山岳型风景区的地形复杂,严格限制了环卫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垃圾收运的人工作业环境尤其恶劣。笔者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垃圾索道运输新模式。
本文涉及的旅游垃圾(以下简称“垃圾”)即风景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是指旅游者(群体或个体) 在旅游过程(包括为其服务的活动) 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具有生活垃圾的一般特点,多为塑料、纸类、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组分,以及食物残渣等易腐有机组分。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基本进入车辆运输的机械化阶段,但山岳型风景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其生活垃圾较少甚至不能依靠机械车辆运输,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山岳型风景区内垃圾从山上到山下的人力转运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车辆运输难以就位,于是借助索道技术进行山岳型风景区垃圾运输的新模式就值得研究。
一条钢索悬挂在支点之间形成的轨道,吊椅、吊篮、吊舱、车厢等(吊运车、跑车)借此运送乘客(运送货物、集运木材),这一系统称为客运架空索道(货运索道、林业索道),可统称为工程索道[2]。目前,全球有4万多条索道(包括登山索道和平行索道)在运行,现在每年还以5%的速度增长[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索道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至今客运索道已建成300余条[3]。索道作为一种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煤炭、林业、农业、交通、旅游、建筑、冶金、水电和水文等多种行业[4]。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索道运输存在以下优势:对自然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占地少,污染少,能耗低,适应景区的环保要求;安全可靠,易于维护,操作自动化;基建投资少,劳动定员少,经营费用低。
在地处高山深谷、地势险要的山岳型风景区,索道运输是高效经济的方式。利用索道运输垃圾是对客运索道功能的延伸。
我国的风景区从性质、功能、目标和发展方向上类似于国外的国家公园,通过对国家公园垃圾管理经验的探讨,可以为我国风景区提供借鉴。比起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公园更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美国国家公园在每年旅游旺季临时招募大批志愿者,帮助教育游客树立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清除垃圾等形式参与公园建设[5];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自然和生态旅游证书制度[6];英国国家公园内的居民在管委会的指导下义务清除河道淤泥污物、垃圾等[7]。在我国,位于城市周边的风景区,旅游垃圾大多可以依赖城市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的水平和技术相对较高;而处于山岳型风景区等生态脆弱区的垃圾处理仅限于一般意义的垃圾清扫、自然堆放,甚至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都无法实现,往往采用直接填埋、焚烧等简易处理方式,二次污染严重[8]。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垃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在发展阶段,这些研究多停留于对垃圾状况的定性描述以及治理垃圾的对策性分析层次,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垃圾分类体系,关于旅游垃圾的全过程管理缺少标准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旅游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处置各个环节缺乏具体、深入的探析,还没有对于非机动车辆的机械化垃圾运输模式的探索。
山岳型风景区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本身通常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因而采用安全环保与技术经济等较高综合绩效指标的垃圾收运模式,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为维护自然景观的生态协调,风景区还要遵循人工设施最少原则,所以探索垃圾收运的机械化模式,应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的角度入手。大多数山岳型风景区,通常已配置1条或多条游览索道。只要规划设计得当,通过错峰运行、专用通道、密闭装载等科学措施合理解决一索多用可能引发的流量、卫生、观瞻等方面的矛盾,就能使人力收集+索道运输的收运体系成为山岳型风景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运的新模式。
索道运输模式的提出,对风景区旅游垃圾的管理有以下积极意义:①提高垃圾收运全过程的密闭性,有效避免传统的人力搬运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如运输途中的散落、污水泄漏等)、嗅觉污染(如散发臭气)和视觉污染(如搬运容器外观不整洁)等;②有效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减轻劳动量、降低劳动强度,全面提升收运系统机械化水平,从而提升垃圾转运效率;③缩短运输距离,增大运输规模,有效降低垃圾的单位收运费用;④有利于规范化控制管理,能促进景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经济可行性方面考虑,尽管索道运输这一模式的应用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建设投资(如垃圾装载箱体、索道站垃圾临时储放点的设置等)和运行成本,但综合考虑垃圾单位运输成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节约等因素,整体上它比现有的垃圾人力搬运方式更优越,是拓展山岳型风景区垃圾运输模式的发展方向。
从专业化操作可行性方面考虑,目前国内旅游客运索道已有10多a的发展历史,风景区关于索道的安全运行和完整性管理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国内外关于密闭式垃圾压缩贮存设备等环卫设备产品的开发日趋成熟,可以有效解决与索道运输配套的垃圾储放箱体等设施设备的配置选型问题。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的财力、资源、技术水平、人文条件等因素,对风景区的旅游垃圾收运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强化环卫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可以使得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更具可操作性。
索道运输是整个旅游垃圾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该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关环节的衔接、配合。从全局综合考虑,如果要发挥索道的优势,形成安全环保、卫生整洁、经济适用、便捷高效的新型垃圾运输模式,那么景区内旅游垃圾的综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4.1 源头分类、干湿分流
山岳型风景区内一般采取垃圾混合收集方式,仅少数废纸、废塑料瓶等被环卫工人或拾荒者回收。结合风景区旅游垃圾特性制订一套规范化的垃圾分类体系,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进入转运环节的垃圾量,从而有效缓解下游索道运输的压力。此外,宾馆饭店产生的厨余等易腐有机垃圾易受风景区气候环境影响,其渗沥液会加重环境污染。在垃圾分类体系中考虑干垃圾和湿垃圾(即易腐有机垃圾)的分离,有利于避免垃圾遗洒、废水渗漏和异味散逸,便于垃圾索道运输的过程管理。
4.2 上下游环节硬件配套
基于山岳型风景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用地紧张的特殊性,旅游垃圾必须集中外运进行末端处理,收运环节就成为旅游垃圾污染控制的重点。首先,景区内应配置足量的密闭式分类垃圾箱(桶)用于垃圾投放,环卫工人定时收集;其次,根据垃圾产生量,选择放置可移动的密闭式压缩箱(集装箱),或是建设垃圾收集站或压缩转运站;再者,对于游客多、垃圾产生量大的景区,有必要设置二级转运站。利用索道进行垃圾的中转运输时,应考虑在索道两端站点附近设置垃圾的临时储放点,并配备适用于索道运输的专用容器。新建构筑物尽量藏而不露,与周边景观协调,垃圾运输容器应严格密闭,杜绝垃圾洒落、渗沥液滴漏和臭气外溢等现象。为此,应该根据垃圾产生量、客流分布时段、客运索道类型以及索道上下游收集转运设施类型,对垃圾索道运输的服务范围、运行方式、作业时段和频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4.3 完善旅游垃圾管理体制
强化环保系统的岗位培训,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环卫操作人员对垃圾索道运输模式的深入理解和规范执行。此外,要加强风景区内部的制度化管理,尽快制订有关索道运输垃圾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增强其环保意识,建立对景点的监督和保护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为多功能索道运输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由于风景区内旅游垃圾一般外运处理,收运环节就成为整个垃圾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垃圾的运输问题在山岳型风景区尤显突出。借助业已成熟的索道运输技术,构建新型的机械化垃圾收运模式,其具有污染小、效率高、费用低、易操作等特点,是促进旅游垃圾收运体系朝着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实现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建立规范的旅游垃圾分类体系、合理设计和配置垃圾索道运输配套设施设备、强化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等。此外,关于索道运输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诸如垃圾运送是使用专用通道还是与客流错峰运行、垃圾索道运输专用箱体选型、作业频率的确定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李敏,刘兴昌,张祖群.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研究案例与模式[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37-40.
[2]周新年,郑丽凤,邓盛梅,等.我国工程索道的发展与展望[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1):85-90.
[3]李小凌.风景名胜区内特殊客运工具乘客群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索道、观光电梯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4(2):72-75.
[4]单圣涤.工程索道[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官卫华,姚士谋.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实践创新的启示[J].江苏城市规划,2007(2):27-30.
[6]刘莹菲.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特点及对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启示[J].林业经济,2003(12):47-48.
[7]蒋高明.英国的国家公园[J].植物杂志,1994(3):45-46.
[8]晋秀龙,陆林.旅游废弃物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理研究,2009,28(6):1693-1703.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Mode of Tourism Waste in Mountain Scenic Spots
Chen Haibin,Hu Yang,Yi Siyu,Jia Fan,Wang Y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
Development of waste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as well as general situation of tourism waste management in foreign national parks and domestic scenic spots.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scenic spots,a new mechanized mode of tourism waste cableway transportation was proposed.And feasibility and principles of the new mode were discussed.
mountain scenic spot;tourism waste;cableway transportation
X705
B
1005-8206(2011) 02-0034-03
2010-11-28
陈海滨(1956—),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E-mail:hy11713@126.com。
(责任编辑: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