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李敬川,王秀芬,王玉忠,汉瑞峰
(1.河北省林木良种工程技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3.河北省林果花桑质量监督检验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都市观光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融生产性、生活性、娱乐性和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1)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既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同时栽培者也从中获得比一般农业更高的回报。
(2)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都市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
(3)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作为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活动提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4)示范与教育功能。都市郊区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由于现代化程度高,对其它地区起到样板、示范作用[1-4]。作为城郊高科技农业园和农业教育园,可为城市居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
观光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65年(145年前),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自然情趣;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观光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步扩展到美洲、亚洲等部分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紧张的政治气氛开始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主要国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一时期观光农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推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与运作的规范化,一些国家和地区订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实行倾斜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有的由政府来推进,并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在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更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到目前,形成了3种类型的都市农业模式:即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纵观世界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萌芽——兴起阶段;观光——发展阶段;度假——扩展阶段[5]。
我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男耕女织);中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异常丰富,农业景观新奇特,这些都是促进观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台湾是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的出现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发展很快,深受市民欢迎。这首先应归功于台湾当局的重视、支持与辅导。
早在1983年,为推动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台湾农政部门就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农民开辟观光农园必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县政府和区农业改良场及省农林厅协同实业考察,适者纳入辅导对象,草拟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后编立年度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后编立年度计划,再由“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
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办理示范性的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总之,由于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在发展方向上予以规范,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成长。
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农业资源异常丰富。改革开放以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转向多样化、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享受。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生活空间拥挤,工作节奏加快,产生了回归大自然,向往田园之乐的强烈愿望。因而,广阔的客源市场和旅游要求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因。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举办了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例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大观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傣族的民舍;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凤凰山森林公园;山东枣庄石榴园;吉林净月坛人工林场;四川三台新鲁橄榄林公园;海南亚珠庄园;河南周口市“傻瓜农业园”、唯阳县的绿雕公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6];河北秦皇岛的农业观光园等。
其中以葡萄、葡萄酒为题材的观光项目更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壮大,如:北京葡萄观光园、天津的葡萄高科技园、宁夏玉泉营万亩葡萄园、上海马路葡萄观光园、吐鲁番葡萄沟、怀来双龙山万亩观光园、中法葡萄庄园、昌黎葡萄沟、重庆小平葡萄观光园等。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近年来,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色:
(1)观光农业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主要包括观赏、品尝、购物、农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森林浴、乡土文化欣赏等。由于农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而观光农业的内容及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2)观光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农游合一”的观光农业特点。观光农业区往往靠近旅游景区或景点,观光农业的项目是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旅游者通过观光农业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作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达到游览风景名胜和休闲、度假的双重目的。
(3)观光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大城市郊区,以及旅游业比较发达和特色农业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旅游要求增强,这为当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源市场[7-8]。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条件的改善,也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可能。
我国都市观光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很快由萌芽起步阶段向观光休闲阶段发展,已成为不少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亮点。
[1]贺同新.着力培育提升“农家乐”品牌,努力开拓湖南农业旅游[J].旅游调研,2001(7).
[2]刘家明,杨新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自然自源学报,1999,(1):79-82.
[3]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1):81-85.
[4]吴康云,崔德祥,刘哓燕,等.黔西驮煤河生态观光果园规划[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2):42-44.
[5]包雅妮,王先杰.北京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01):58-61.
[6]陶雨芳.观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3,10-25.
[7]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8]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