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金迎春
(1.唐山市林果技术培训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林业局,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目前含四项内容:一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1986年唐山市正式列入三北二期建设,当前已进入五期建设阶段。主要建设范围为5个山区县(市、区)。二是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区域涉及11个县(市、区),从2002年开始实施,包括退耕地还林和匹配造林(匹配封山育林)两项内容。2002~2008年间唐山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7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1.95万hm2,荒山荒地造林3.78万hm2。三是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建设范围为乐亭等沿海4县(区)。四是社会造林。由群众自发性的造林行为,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加以引导。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绿化唐山攻坚行动,经两年多的大力攻坚,至2010年底,全市完成造林8万多公顷,相当于过去5~6a造林面积总和,全市有林地面积40.64万hm2,森林覆盖率30.2%,新造林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城乡绿量迅速增加,绿化效果显著增强,绿化档次明显提升,唐山市林业生态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唐山市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表现在:一是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好转。随着有林地面积大量增加,森林资源迅速增长,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的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自然灾害频度明显降低,受各种气象原因造成的大面积农作物减产、人民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多年来未有出现,林地内各种生物种类明显增多,许多失踪已久的鸟兽又重现于山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明显改善。通过多年大规模的林业建设,群众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改单一种粮为大力发展林果,畜草、药材、花卉等林业基础产业,多种林果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基地化,许多林产营销及林产加工企业、市场也应时而生,农村的产业结构有了新的布局,林业产业形成经济龙头,带动着农村经济发展。据统计,2002~2010年全市建设果品基地1.92万hm2,新增速生丰产林3.79万hm2,林药结合面积200hm2,养畜1401.93(万羊单位),新建大棚30389座,市场集散地27个,因退耕转移富裕劳动力11.37万人。全市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总数量已达531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达1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168家,农民从非农产业得到的收入比重逐年提高。三是提高了社会营造林水平。通过工程造林的组织实施,各种林木、林果新品种陆续引进,并提速发展;林业职能部门加大了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力度,诸如生根粉、保水剂、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为群众广泛接受,并大面积推广,许多适生林果品种从引进到普及的时间过程大大缩短,群众林果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果品市场的适应转型积极。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退耕还林,使群众在享受林木收益的同时,还可取得政策补偿。据迁安等地调查,退耕还林10a后,林木成材,木材等收入加上国家给予的粮款补助,每公顷平均年纯收益可达1.5万元左右,是种粮食的2~3倍。此外,林地的管理较之当地农业的精耕细作,有利于劳动力的解放,按当地劳力工资计算,每个劳动力1a还可挣15000元的劳务输出收入。2010年,唐山市农村人均纯收入8310元,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五是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通过近年大规模的组织林业建设,社会各界对林业有了重新认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牢固。通过政府的推动,加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及有林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剩余的宜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山地多为岩石裸露的骨头山,沿海地区多为低洼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如不采取措施,加大治理投入,造林很难成功。
尤其是平原地区树种单一问题非常突出,不管是农田林网还是速生丰产林,“清一色的杨家将”到处可见,混交林所占比重较少。据调查,平原地区的杨树面积约占造林总面积的95%以上,树种单一,一旦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将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林木管护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北部山区有近67000hm2的油松、侧柏天然次生林,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遵化的清东陵,迁西的景忠山国有林区就在范围之内,每年人员活动频繁,旅游、赶庙会、上山烧香的人很多,防火任务非常艰巨。平原地区,林木管护队伍不健全,原有的乡镇林业站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造成林木管护措施不到位,人畜毁坏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国有林场因资金缺乏,护林人员明显减少。
当前国家政策偏重鼓励造林,但采伐制度鲜做更新,仍为“大木头指标”,且未见扩大。唐山市目前几十万亩的速生丰产林趋于成熟,林产工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效益最大化理论(造纸、制板不要求木材过熟;苗木效益未见差于成品木材)渐入人心,如采伐制度不做完善的话,必将影响社会新一轮的造林热情,也难以将剩余地块造林推向深入。
当前国家林业资金投入太低。如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退耕还林匹配造林工程建设每公顷造林费3000元,这与唐山市绿化攻坚行动中,平原地区工程造林37500元/hm2、山区造林48000元/hm2相比,差距太大,因而也导致国家级工程造林为激励引导类型造林,不能定义为严格的工程造林。尽管如此,上述工程国家、省要求必须严格工程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验收方法严格,查验频繁。下拨工程资金皆为建设资金,管理经费规定地方配套,地方配套还时有不足,所有这些导致工程建设及管理难以尽如人意。
就唐山市过去的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来看,偏重于增加林木总量,因此,从规划设计角度而言也是就任务谈任务,全市缺少一盘棋的总体建设思路,这与宏观林业经济发展与重、化工业向生态型旅游城市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政府有必要协调林业、环保、发改、旅游、农业、工业、财政、城建等相关行业部门,拿出全市一定时期的建设总体规划,而不应只做部门文章或区域文章。
林业建设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在全球环境恶化,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更需要全社会、党政军群共同来推动进行。为此,林业建设的指标考核不能局限于职能部门,应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各级政府为造林质量、林业建设成效的第一责任主体,以此推动各级各部门发挥职能,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建设。
为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要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宣传林业建设在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宣传林业建设的紧迫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为唐山市林业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除媒体的政策宣传、典型报导外,市、县、乡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还要在造林时期、检查验收段、兑现补助政策过程中,通过采取“送政策上门”,“送法入户”、“地头宣讲”等形式,让公众了解当前的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关注度。
林业政策的制订要与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挥杠杆调节作用,才能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为此,林业工程管理模式、采伐政策等应积极修改完善,以适应林业发展。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机制,完善林地、林木“三权”,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大力推广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公司+农户等营造林模式,引进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让各种资金、各种所有制主体共同投入林业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新机制,推进林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林业工程建设应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农民自愿原则;二是严格按规划设计实施的原则;三是以公益生态林为主的原则;四是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五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六是构筑以非公有制为主的农村经济新框架的原则,积极鼓励个体承包、大户承包和集体承包。
一是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实现造林良种化。二是继续深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建设模式,如生根粉、地膜覆盖、保水剂等抗旱保活技术,注重树种间的合理搭配,长短效益兼顾,乔、灌、草相结合,营造混交林。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组织好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力争取得突破。三是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林业技术推广网络,要充分发挥唐山市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力量,组装现有的科研成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积极鼓励技术干部抓示范工程。可每年派出技术特派员,深入基层普及推广生产新技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为农民提供服务。四是要切实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尽快形成规范、完善的调查监测网络,为林业的科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