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鸿(西平县洪河管理所)
□张进朝(西平县谭山水库管理所)
□王凤旗(西平县水利局)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市北部,总面积1090km2,全县辖20个乡镇286个行政村1168个自然村,总人口8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1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9.7万人。
西平县农村饮水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可划分四个阶段:一是肩挑手提阶段。居民生活用水全靠肩挑手提,取水成为居民每天不可缺少的体力劳动;二是罐井压井阶段。由于筒井取水距离远,而且不便于妇女和未成年人取水,逐渐出现了罐井和手压井;三是自动提水阶段。一是由手压井装上自吸泵;二是打20~30m小口井,井内安装扬程35~45m的潜水泵,把地下水抽到高位水池(箱),由管道和龙头直接供水;四是自来水阶段。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始于1993年,得益于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政策的实施。一是山丘区大口井-水塔-管网供水形式。二是中深井-水塔-管网供水形式。就饮用水水质而言,上述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质不达标问题,只是饮水方便程度和劳动强度有了明显改善。只有第四阶段,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不达标问题。
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饮水卫生条件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加之全球气温明显升高、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加、工矿企业及农村养殖业飞速发展造成水源污染加剧,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国家、地方财政、受益农户三结合投资方式,对饮水不达标严重的村庄分期分批予以解决。截止2010年,全县兴建饮水工程84处,涉及全县19乡镇94个村委156个自然村,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8.25万人。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饮用水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把农村劳动力从拉水运水的困惑中解放出来,减少了运水工具费用和医药费用支出,使农民朋友有时间、有条件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加了人均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奠定了物质基础。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发挥效益,使农户长久受益,工程建成后,工程管理要跟上。我县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方式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项目村统一管理。大部分是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由村委指派,人数一般为1~2人;二是供水协会管理。主要是整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确定,人数一般为3~5人。
就西平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形式来看,无论是项目村统一管理形式,还是供水协会管理形式,其管理效果绝大多数都是良好的。从调查汇总情况看,只要管理人员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尽职尽责,报酬落实,用水户交纳水费积极,村委会或供水协会支持工作,供水工程都能管理到位,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一是工程建成后,少数村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没有明确管理负责人。
二是对集中供水工程的取水、净化、蓄水、配水、输水等设备管理不善,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洁、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
三是个别用水户思想素质不高,有偷水和滴漏现象发生。
四是个别村水费账目管理混乱,水费支出少数人说了算,水费收支账目长期不公布,管理人员及用水户反映强烈。
五是主体工程保护意识淡薄,存在着损坏和污染隐患。水源工程及建筑工程没有划定保护区,存在输水管道上面堆放重物,水源工程附近有污染源等现象。
六是群众有喝福利水、大锅水的心态。据调查,一些农村饮水工程没有制定合理水价,即使有水价也很难按水价执行收费,达不到以水养水的目的,致使管理人员心灰意冷,供水工程运行举步维艰,造成供水设施长期维护不到位,势必影响供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一是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二是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对农村饮水工程所有受益人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并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示,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三是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水源的保护力度,划定水源保护区域,制定保护措施,并作好防护标志。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检测制度,对饮用水质定期取样化验,确保水质优良。
四是要对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培养和培训。随着工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倶进,开拓创新。否则,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五是积极探索个人承包管理供水工程的新途径。一方面要在乡镇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合理制定水费价格,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将承包人的责权利挂起钩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协调,明确村供水工程领导小组和供水协会职责,切实为供水工程管理保好驾、护好航,确保供水工程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