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的资源 兴旺的水利——郭振旺局长谈商丘市水利建设

2011-04-10 06:38程广周郭春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7期
关键词:商丘市商丘安全工程

□程广周 □刘 青 □郭春辉

匮乏的资源 兴旺的水利
——郭振旺局长谈商丘市水利建设

□程广周 □刘 青 □郭春辉

商丘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三,截至2008年人口总数为824.37万。同时,商丘也是严重缺水型城市。商丘市地处豫东平原,属淮河流域,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极其缺乏而且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历史上水、旱、碱、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毛泽东主席曾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面对残酷的现实条件和客观的迫切需求,商丘市水利局肩负着保障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承载着居民安全饮水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担。郭振旺局长用一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道出了商丘市水利局工作的意义,也道出了全市、全局上下望水、兴水、管水、亲水、驭水的动力。

一、因为缺水,所以望水

“因为缺水,所以商丘的干部群众都望水如金,梦想着清水绕城,甘泉入户”,郭振旺局长向记者表达了商丘人民的心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丘的决策者们高瞻远瞩,始终把水利放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干群,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次又一次掀起了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使全市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为解决商丘水资源紧缺问题,全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通了新三义寨引黄供水工程,打通了引水主渠道。水到之处,林茂粮丰,河清岸绿,碧波荡漾,大大改善了商丘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为农业用水和城市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证。清晨,人们聚集在水系河边晨练,由望水如今变成了伴水起舞。

二、因为缺水,所以兴水

为改变这一落后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商丘市历届党委政府认真总结旱涝灾害教训,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以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和建设旱涝保收田为中心,以打井配套和引黄工程配套为重点,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治水兴利运动,特别是近几年,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治淮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开展了重点水利项目争取工作,相继实施了引黄南线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涡惠河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6次夺河南省农业战线最高荣誉奖——“红旗渠精神杯”。据统计,全市现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42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至30平方公里干沟110条,建成了“中南线结合”的引黄灌区;全市机井总数已达19.1万眼,年引黄河水能力达到6.5亿立方米,共建成中型水库5座,水闸348座,可拦蓄水4亿立方米,出境总泄量4700立方米/秒。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99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780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5.9%和79.9%,节水灌溉面积68.82万亩,解决了173万人的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水利基础的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的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的明显提高,为实现商丘市粮食连续增产高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实现商丘市“三大跨越”的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五年,商丘市水利发展全面提速,郭振旺局长概括为“抗灾减灾成效大、发展目标实现好、人民群众受益多、行业能力提升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商丘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6.5亿元,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23.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34万亩。五年四次荣获全省农业战线最高荣誉奖——“红旗渠精神杯”。

“十一五”期间,商丘市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多,规模大,进度快,质量高,完成了引黄南线工程续建项目,工程投资7513万元,使历时8年总投资1.4亿元的引黄南线工程全部完工,引黄灌区实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中南线结合”的总体规划目标;按期完成了林七、吴屯、石庄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已通过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开始发挥防洪、城市生活供水、工农业生产和养殖等综合效益;完成了7期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6419万元,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安排商丘市的11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6县2区1市150.9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投资7.0751亿元。协助完成总投资近1.4亿元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商丘段治理任务,使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三、因为缺水,所以管水

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用很大一部分阐述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也是国家水资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商丘缺水,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必然。对于管水的任务,郭振旺局长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为他有政法系统18年的领导经验。对于如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郭局长谈起来更是信心百倍。

据介绍,商丘市先后制定了《水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关于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知》、《商丘市突发性水污染应急预案》、《关于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通过不断加强水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取水许可制度深入落实,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有效维护了水事秩序净化了水事环境,全市保有取水许可证共560套,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065起,挽回经济损失6015万元。

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及考核制度初步建立,为商丘市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目标和动力。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高,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水事冲突明显减少。

进一步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能,是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的行政保障。郭局长介绍说:“2011年我们力争实现水资源管理‘五项突破’:一是在取水计量设施安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在依法装表计量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要在计划用水指标下达及考核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四是在水资源论证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要在新改扩的建设项目落实节水措施“三同时”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商丘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当作管水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站,加强对供水厂站的管理工作;二是对用水户进行登记建卡,微机储存,实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基金,细化维修基金的存储和使用办法。2010年各县(市、区)财政拿出10~40万元不等的资金,建立了维修基金,全市共落实县级财政维修基金150万元。今后,维修基金每年将列入财政预算;四是建立县级应急预案机制,组建应急维修队伍,在工程出现突发停水事件时,能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五是虞城县、梁园区、睢阳区建立的农村饮水安全监控中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发生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有效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的运行管理模式上,他们还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有效的管理路子。

四、因为缺水,所以亲水

由于水资源稀缺,经过长期演化造成商丘成为重氟、重碘病区,吃水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市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也造就了商丘人的亲水情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群众身心健康,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全市各级干部和群众多年期盼,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家家户户,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项了不起的德政工程”,有着长期地方工作经历的郭振旺局长对此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郭振旺局长介绍说:“我们深知饮水安全对商丘水利工作的意义,所以将这项工作作为‘红旗渠精神杯’评选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做到年年抓、年年工作力度不减,年年建设标准都有新提高。”

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在逐村提取水样化验的基础上,摸清了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为项目规模化建设提供第一手的详实资料。市主要领导深入工地第一线,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难题。市县水利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督导组,建立督察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工程进行现场督导,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快、标准高、质量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让一大批群众吃上了洁净水、自来水,得到了他们广泛的拥护和称赞,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规模建设是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突出特点之一”,郭局长这样界定商丘市饮水安全工作同其他地市的区别。在规划阶段,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整乡推进”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水资源综合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限,立足集中供水,优先考虑3~5万人规模水厂建设,万人以上工程必须建高标准自动化水厂,单村工程和5000人以下的联村工程不予规划建设,规划了虞城县刘店乡、睢阳区郭村镇、永城市裴桥乡、宁陵县华堡乡等一大批整乡跨乡工程。“十一五”期间,商丘市新建的131处供水工程,规模全部在5000人以上,有效地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十一五”期间,商丘市先后完成了10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新建供水工程131处,其中:万人以上标准化水厂45处,万人以上规模供水工程10处,5000人以上规模供水工程76处,解决了156.6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五、因为缺水,所以驭水

商丘市自然缺水,但没有为其所困,当自然灾害降临时,商丘水利局展现了杰出的抗灾减灾能力。

2010年9月底以后,商丘市一直无有效降雨,旱情最严重时,全市受旱面积达617.9万亩,占全市麦播面积的67.5%,其中:重旱面积118.62万亩,占受旱面积的19.2%。全市日最高出动劳力32.7万人,日最高行动机电井9.53万眼,行动泵站36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9.97万台套,半个月时间,累计抗旱浇麦1272.07万亩次,全市麦田基本普浇一遍。

为保证抗旱用水,商丘市水利局主动与上级黄河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克服黄河流量小、沿黄各市争水等困难,加大引黄河水的力度。2010年11月19日第五次开始引黄河水以来,累计引黄河水8600多万立方米,增加水利工程蓄水,补充地下水源。

商丘缺水的自然条件,所以商丘水利常怀忧患之心,也培育他们的“驭水”意识。长期以来,商丘市水利部门把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强力推进。在2010年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全市共新打配机井5178眼,配套机井5483眼,更新机井1510眼,修复旧井6491眼;疏浚河道21条,长200.8公里,挖沟渠2879条,长3791.5公里,动土方5249.48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92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7.4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7.96万亩,完成投资8.07亿元,提高了抗旱能力。

商丘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十一五”期间,连续5年粮食产量超100亿斤,特别是2010年达122亿斤,占河南省的1/9,是全国粮食产量超100亿斤的18个地(市)之一。对于未来商丘水利发展的整体思路,郭局长说:“‘十二五’时期,商丘市将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同时,我们还会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契机,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切实推进重点工程,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商丘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1-03-10

猜你喜欢
商丘市商丘安全工程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商丘市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商丘市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