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1-04-08 23:15王冬梅王海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4期
关键词:精神病服药精神分裂症

王冬梅 王海英 陈 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1],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异常,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初发病例首次入院者。其中男119例,女85例。平均年龄(29±7.19)岁。职业:工人54例,农民101例,学生18例,待业人员15例,教师11例,个体5例。病前性格:内向型157例,外向型9例,中间型38例。发病诱因:家庭纠纷63例,邻里关系不和51例,失恋21例,工作不满意19例,躯体疾患引起17例,无明显诱因33例。出院疗效:痊愈16例,显著进步167例,进步21例。平均住院时间37 d。

1.2 方法

对入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初期、治疗期和治疗后期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

1.2.1 治疗初期 尤其是入院前3 d,患者的精神症状十分明显,自知力缺乏,他们往往否认自己有病,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明显,加之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对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感到陌生害怕,此时除积极加强治疗措施迅速控制精神症状外,责任护士应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接触患者时,护士要和蔼可亲,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患者,语言通俗易懂,让患者觉得遇到了可以帮助自己的人,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之上进行劝说。从患者的生活护理着手,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在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及新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进一步心理护理奠定基础。其次,护士要深入细致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的变化,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2.2 治疗期 接受过一段时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许多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药物副反应,出现面部表情呆板、动作迟缓等,或惧怕某种特殊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由于患者对这些认识不足或因病情没有完全缓解,会出现拒绝治疗的行为,有些患者为了达到早出院的目的,假装服药,而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把药丢掉。在此期护士应以科学的态度,采取多种方式宣讲有关知识,反复向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的暂时性,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发现药物副作用及时处理,对特殊治疗恐惧患者,应耐心解释,同时请曾经做过治疗并获得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

1.2.3 治疗后期(恢复期) 此期是巩固疗效,恢复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护理的重点。对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不断加强患者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告知维持服药治疗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复发[2]。系统的介绍精神卫生知识,同时结合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不良生活事件等逐一讲授,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事件。结合患者的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前的指导,宣传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坚信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应及时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社会、心理、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指导家属学会简单的观察、识别、判断症状复发的方法,同时向家属宣教、督促患者服药,监护患者行为变化的意义[3],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179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可指出精神障碍的表现,对住院认为有必要,并能配合治疗,还懂得维持用药的重要性,保证遵守医嘱,定期来院复诊;154例懂得不良因素的作用,能正确对待疾病和发生的事情;85例患者解除了思想顾虑,积极参加防治措施的实施。

3 小结

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较少,大多数是因为遗传、意外刺激、不适应环境、心理素质差等因素造成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社会的歧视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不理解与偏见,使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伤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此,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尽管急性期精神病患者表现出精神行为紊乱,但依然有间歇正常时候,能够感知出护士的行为态度的优劣,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4]。这是我们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建立在患者和环境之间获得重新统一的基础上。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精神患者的护理常规与精神患者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精神患者早日全面康复。本资料提示,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建立、提高劳动技能与社交功能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激活作用[5]。

[1]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

[2] 孟 霞.精神病患者服药不依从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B):957.

[3] 赵月秋,崔 青.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与护理[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60.

[4] 黄 冬,张程赪,吴国伟.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8,14(6):568-570.

[5] 张晓军,陈志恩,朱培俊,等.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相关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4):209.

猜你喜欢
精神病服药精神分裂症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都有精神病
服药先分阴阳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