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二中(422200)刘 剑
每到春耕秋播的黄金时期,大量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乡村,为农业的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假冒伪劣的“问题农资”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化整为零地继续向农村市场渗透,有的商家还变换花样非法牟利。针对当前依然鱼龙混杂的农资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应对“问题农资”及时“亮剑”。
“问题农资”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同时,也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打假一阵风、维权不及时等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亮剑”问题上,笔者认为:第一,必须做好农资经营网点的布局和资格审批工作。供销、农业及工商等部门要进行共同协商,按照“科学规划、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布局网点。第二,必须完善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机制。不仅要加强配合,建立与质量抽检机构等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而且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定向监测方案,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农资识假鉴别知识,提高质量监测能力。第三,必须加强农资行业组织建设,增强农资企业自律和健康发展的意识。提高农资经营企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服务”的能力,真正让农民购买放心,播种安心,收获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