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

2011-04-08 14:57刘贵芝李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8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康复训练

刘贵芝 李萍

(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贵州 毕节 5500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

刘贵芝 李萍

(贵州省毕节地区医院,贵州 毕节 550000)

目的探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方法对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出院后随访6个月,恢复活动的有26例,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的10例,部分依赖家人的3例,39例无畸形,疼痛消失36例,疼痛减轻3例。均无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需要手术的成功,更要有精心、良好的护理及科学完善的康复训练指导。

人工全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训练 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又称人工全髋关节成形术,是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一种类似人体髋部骨关节,以取代人体因病变而丧失功能的、已经引发身体难以耐受的疼痛不适的全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除髋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活动与原有的功能[1],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将我科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6岁。外伤性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老年性髋关节骨关节病3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功能障碍、畸形,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对本组病例采取出院后随访6个月,恢复活动的有26例,日常生活完全自理10例,部分依赖家人的3例,39例无畸形,疼痛消失36例,疼痛减轻3例。均无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形成。

2 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

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是为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使患者在心理上及生理上都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对术后的特殊体位、康复训练及护理加以指导,最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1 术前评估 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调整到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证。本组患者病程长,长期因疼痛而服用各种止痛药以及其它药物,种类较复杂;行走时为跛行或使用拐杖,甚至卧床,或坐轮椅等,因此,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针对评估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各种护理措施,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评估内容包括:(1)了解病人的康复欲望,评估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本组患者均饱受疾病的折磨,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且有希望“刀到病除”的心理;(2)评估术前用药情况,如种类、用量、持续的时间;(3)做心电图以评估病人的心脏功能;(4)作动脉血气等检查,以评估肺功能;(5)通过彩色B超检查及血液化验室检查评估肝脏、肾脏功能及血糖浓度;(6)采集大小便标本及血标本做三大常规检查;(7)作CT片或核磁共振和X片检查,以了解髋关节部位的病变情况;(8)评估病人的个人爱好、性格特征、文化素养。根据以上病人个人资料对病人制定出相应的适合不同病人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

2.2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患者在心理上、精神上、经济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消极悲观,对于治疗缺乏信心,易出现两种心理:第一种是急于求成,这种心理容易在手术后功能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第二种是过于谨慎,担心手术后活动会导致手术失败[2]。所以应了解病人的心态,向病人介绍国内外及经本院治疗的大量的成功病例,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于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顾虑,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动地参与康复训练,以提高治愈成功率。

2.3 术前护理及康复训练

2.3.1 术前生活训练 包括手术后的正确体位、正确使用拐杖、引体向上运动、下肢肌肉锻炼、床上大小便的训练。病人会因为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致尿潴留及便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并发症。手术前教会患者放置大小便盆,能避免在放置便盆时臀部的体位不正确而导致的置换的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2.3.2 术前康复锻炼训练 手术前指导患者先练习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内容,特别是交待手术后体位都必须保证患髋关节曲度小于45°,避免患髋关节的内收内旋活动,训练引体上、下肢肌肉关节锻炼。

2.3.3 术前健康知识宣教 若病人有吸烟、酗酒者,应劝其戒烟、戒酒。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用过激素,应详细询问用药时间及剂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式、优缺点、成功率、长期疗效、手术并发症、负面影响;让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个清楚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消除患者的疑虑;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及同意权。

2.3.4 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治疗 在手术前1 h和麻醉诱导期通过静脉途径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性使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手术前备血(术前交叉配血、或备自体血),保证全身清洁,备皮,交待禁食、禁饮时间。

2.4 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患者所有卧位及运动均始终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

2.4.1 疾病的病情观察记录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及专科病情观察。手术后给予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密切观察记录意识、瞳孔、呼吸;手术后48 h严密观察记录患肢感觉末梢血液循环,如: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患肢皮肤有无发绀;观察记录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正常情况下引流液由浓变淡,颜色由深变浅,量由多变少,第1~2 d正常引流量200~400 ml/d,术后24~48 h内引流液少于50 ml时可以拔出引流管[3];准确观察记录小便量,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及处理。

2.4.2 术后的搬动及体位护理 手术后患者始终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房时病人虽已清醒,但麻醉的作用使感觉及运动尚未完全恢复,对于病人的搬动及卧位完全需要给予护理,如有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手术前功尽弃。在搬动时须注意臀部抬起,由一名护理人员保持患者的外展30°中立位,在多人搬动时的操作必须协调一致,抬起、放下、移动要同时进行,卧位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两腿间置一枕头。患足穿“丁”字鞋,以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避免向患侧翻身。对全麻病人去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指导手术后应采取的正确的体位,教会患者手术后所采取的正确的体位(可平卧或半卧,但患髋应屈曲小于45°,不能取侧卧位,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位,两腿间放置外展架或厚枕)。还要向患者说明正确体位是防止假体脱位必须采取的体位,将患者安置在有拉手的病床。

2.4.3 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手术后病人必须会卧床,注意放置大小便盆时臀部提高足够的高度,方法:健侧下肢、双肘部作为支点支撑身体,护士协助在腰部抬起臀部,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为减少臀部的运动,男病人小便时使用小便壶,女病人可使用特制的小便壶。

2.4.4 心理护理及宣教 长期的病痛及老年生理机能不同程度降低,手术创伤,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疲惫感,存在过度依赖家人,惧怕疼痛,担心伤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不愿或不敢作活动的心理。家属也缺乏对疾病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知识,对于急于求成、超前活动者,要向病人宣教康复训练渐进性、科学性的重要意义。对此,护士主动向家属及患者讲解护理及康复的要点及重要性,以到得家属及患者的积极主动接受及配合,让病人心情愉快,积极参与各种主动及被动运动,使病人在医患之间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得以治疗与康复。

2.4.5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1)肺栓塞:以预防为主,遵医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补足足够的液体量,手术后即进行患肢的被动运动,及被动向心性按摩;(2)血管栓塞:鼓励和指导患肢的主动屈伸运动、足背伸趾曲运动;(3)髋关节脱位:采用正确体位及康复训练,是预防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4)脂肪栓塞: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关键是支持呼吸和维持循环,早期遵医嘱应用大量激素;(5)压力性溃疡:防止各骨突出部受压过久,置病人于气垫床上或每2~4 h各骨突出部抬空按摩臀部及一次,或臀下垫海绵垫、气垫;(6)局部感染:手术后将病人安置在单间病房,减少探视,室内定期空气消毒,严格各种无菌操作技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叩背及雾化吸入等,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道口消毒,保证饮水量每天2 500 ml以上,预防泌尿系感染;(7)合理使用镇痛药。

2.4.6 术后康复训练 各种康复训练时均注意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变长,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早期(特别是手术后1~5 d)即开始功能锻炼。

2.4.6.1 床上功能锻练及自理能力训练 手术后第一天即实施康复训练,开始给予病人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通过评估髋关节及周围肌力的情况,指导下肢肌肉、关节锻炼,肌力训练(包括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主动臀肌收缩、踝关节趾屈运动、被动髌骨推移运动),锻炼股四头肌、髋外展肌群肌力;根据病人体力情况指导病人做引体向上活动3~4次/h。引体向上的运动方法:(1)病人取平卧或坐位,患肢外展中立位,健侧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吊环类装置;(2)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及头部、肩背部支撑于床面。两种方法可使整个身体抬高,尤其是臀部离床,停顿5~10 s。此运动可减少翻身次数,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下肢肌肉活动每天3次,每次20~30 min,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循环[2];小范围的屈膝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在肌力训练的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指导患者关节活动,包括仰卧位健侧各关节可以充分活动,但不影响患者的特定体位,患肢可做足趾、踝关节、膝关节的充分活动,包括直腿抬高及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边20 cm,空中停顿5~10 s后放松,抬高在30°以内;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方法:角度从20°开始,逐渐增加度数,最大角度小于90°。运动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

2.4.6.2 CPM活动仪辅助训练 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采取CPM活动仪辅助完成。一般将CPM活动仪辅助开始的最大活动度定为30°,此时的活动范围为20°,每日间隙性的活动总共1~2 h,以后根据病情调节活动仪的角度,逐步停用CPM活动仪,可转为主动活动。

2.4.6.3 上下床的指导 上下床方法:上床时先移动到健侧的床边,健腿先移下床边,脚着地,患肢外展45°,他人协助(逐渐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下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脚着地(不能负重),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一般手术后5~6 d逐渐延长半卧位的时间,为离床做准备。

2.4.6.4 正确使用拐杖的指导 术后开始下地行走的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患者体力恢复情况而定,患者下床在床边试站立5~10 min,无不适时在床边拄拐行走几步,适应后在室内行走,逐渐增加步行距离,术前即选择合适的拐杖并将拐杖各部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拐杖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与臂长比例协调适宜。拐杖顶部制成软垫式,以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拐杖底部配制橡胶防滑装置。指导患者利用双拐和健腿支撑站立,练习在患肢不负重的状态下行走。上下楼梯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

2.4.6.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大于90°。患肢避免内旋及内收动作。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即脚尖点地→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再由双拐→単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活动。患肢开始负重时不应超过体重的10%。

2.4.6.6 日常生活指导 4周内禁止90°坐位,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以及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取东西、接电话,避免盘腿和坐位穿鞋,避免如厕所时座便器高度过低或沙发过矮,坐凳应高于45 cm;6个月内不能双腿交叉,正确更衣(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伸髋屈膝进行;穿无需系鞋带的鞋子;戒烟、戒酒;合理调节饮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告知热卡-能量-体重的换算方法);拄拐时尽量不单独活动;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负重。

[1]吕式瑗 .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2.

[2]许玲.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3034-3035.

[3]邵振海.实用骨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91.

Artificial hip joints Replaceme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ursing

刘贵芝(1965-),女,贵州,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6,R687.4

B

1002-6975(2011)18-1681-03

2011-02-16)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康复训练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