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先知》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

2011-04-08 13:22朱红莉
关键词:先知纪伯伦自然界

朱红莉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被称为“东方送给西方最珍贵的礼物”。《先知》这部著作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 爱和公平的交易——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产生、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并通过生产实践积极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形成人与自然健康、和谐的“一体性”发展关系,否则人类将遭到自然的报复。纪伯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要健康和谐发展的观点有类似之处。纪伯伦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交换的关系,他说:“大地贡献果实给你们,如果你们只晓得怎样独取,你们就不应当领受了。在交易着大地的礼物时,你们将感到丰裕而满足。”(《论买卖》)可以看出,这里的买卖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也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换,因为用于买卖产生的交换之物,其来源并不是人类,而是大地,是“大地的礼物”。纪伯伦把交换之物品看做是“大地的礼物”,把自然看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他说:“同我们到田间,或者跟我们的兄弟到海上去撒网;因为海与陆地,对你们也和对我们一样地慈惠。”(《论买卖》)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买卖之交换实质上是人与自然之交换。

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怎样交换。纪伯伦指出“若不是用爱和公平来交易,则必有人流为饕餮,有人流为饿殍”,(《论买卖》)他认为交换只有在爱和仁慈的公平中才能进行,否则便会使一些人贪婪成性,而另一些人饥肠辘辘。他说:“当祈求大地的主神,临到你们中间。来圣化天秤,以及那较量价值的核算。不要容许游手好闲的人来参加你们的买卖,他们会以言语来换取你们的劳力。”(《论买卖》)在这里,纪伯伦再次强调了公平之重要,又进一步指出物品之交换实质上是“劳力”之交换,而劳动正是人与自然之交换的媒介。正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言,商品交换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商品中都包含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劳动交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爱和公平的交易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因此纪伯伦所理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交换,并且这种交换要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

纪伯伦的思想对当前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生态危机问题的出现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人类中心论”理论的产物。“人类中心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信人是中心、是主宰,自然界只是被用来为人服务的对象。“人类中心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平等的,自然只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为人类提供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人对自然却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可言。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人对自然一味的掠夺、索取,更是由于人的贪欲,这种掠夺和索取变本加厉,终于造成了生态危机的产生。因此解决生态危机,一方面人类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人类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纪伯伦告诉人们人与自然要在爱与仁慈中公平交易,也告诉人们不要贪婪,需要体会因劳动而产生的乐趣,“在交易着大地的礼物时,你们将感到丰裕而满足。”(《论买卖》)同时他指出,在买下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买下舞者、歌者这些艺术家带给我们的心灵的礼物。通过公平的交换,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平衡,每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 仁爱万物——人对自然的态度

既然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交换、互相依存的关系,那么人对自然万物的态度就不应是一味的掠夺、索取,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纪伯伦指出,人应该仁爱的对待自然万物,他说:“当你咬嚼着苹果的时候,心里对它说:‘你的子核要在我身中生长,你来世的嫩芽要在我心中萌茁,你的芬香要成为我的气息,我们要终年地喜乐。’”(《论饮食》)在纪伯伦看来,“大地的礼物”是神圣的,既然人类享用它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就要感谢这神圣的给与,要终年的喜乐。他说:“既然你们必须杀生为食,而且从新生的动物口中夺他的母乳来止渴,那就让他成为一个敬神的礼节罢。”(《论饮食》)纪伯伦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应怀着感激之情享用自然的给与,因为离开自然人类将无法生存,而有一天人类也将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他说:“当你杀生的时候,心里对他说:‘在宰杀你的权力之下,我同样地也被宰杀,我也要同样地被吞食。那把你送到我手里的法律,也要把我送到那更伟大者的手里。你和我的血都不过是浇灌天树的一种液汁。’”(《论饮食》)他在这里所讲的“法律”应是自然之规律,他这里的天树应指的是生态自然界。

人类来自自然,依靠自然生存,最终又要回归自然,自然界才是人类真正的家园,因此人类要仁爱的对待自然万物。这种思想对当代生态危机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工业文明之下,人类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到20世纪中叶,大规模的污染和掠夺性的资源开发造成的严重恶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人类只有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省工业时代的文明观,以平等的心态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尊严,与自然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才有可能走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实现自我拯救。

按照纪伯伦的思想,人要仁爱万物,当然更要仁爱的对待他人。如何去爱?怎样才是真正的爱?纪伯伦在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把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做了深刻的阐释。他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论孩子》)因此,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尊重他们,给与孩子自由。纪伯伦说:“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论孩子》)在《论婚姻》中他还指出了婚姻生活中如何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论婚姻》)夫妻之间首先要互相关心,在此基础上又要互相尊重、彼此独立。纪伯伦说:“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连琴上的那些弦子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论婚姻》)因为只有这种互相关心又彼此独立的关系才更有助于双方的成长,有助于和谐关系的维系。就像“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论婚姻》)

纪伯伦在《论孩子》和《论婚姻》两章中表明了对待他人的态度,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独立性。这种态度同样适用于整个生物界,人对待自然界,对待其他生物,也要本着一种关心、尊重的态度,因为人与自然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体的。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的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通过劳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从世界的演进过程来看,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因此人类应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 神妙的日常生活——人应当怎样生活

纪伯伦有“神妙的日常生活”之说,他说:“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痛苦的神妙必不减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论痛苦》)人应当怎样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神妙、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关系到生活方式的问题。纪伯伦在《论房子》等篇中做了阐述。纪伯伦在阐述他推崇的生活方式时,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感,亲近自然的行为方式以及生命回归自然的坦然。

纪伯伦说:“我愿能把你们的房子聚握在手里,撒种似地把他们洒落在丛林中与绿野上。愿山谷成为你们的街市,绿径成为你们的里巷,使你们在葡萄园中相寻相访的时候,衣袂上带着大地的芬芳。”(《论房子》)这里,纪伯伦表达了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希望创造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人居环境,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的思想。热爱自然,当然就应该多亲近自然,他说“我恨不得你们多用皮肤而少用衣服去迎接太阳和风。因为生命的气息是在阳光中,生命的把握是在风里。也别忘了大地是欢喜和你的赤脚接触,风是希望和你的头发游戏的。”(《论衣服》)人类既然热爱自然、渴望亲近自然,那么就不能够肆意对自然掠夺和索取,而应当尽可能少受物欲的干扰,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古代孟子所讲百亩之田、五亩之宅,今天我们所说的“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有节制的生活,这也是纪伯伦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人们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人也是把自然作为了最后的寓所,在纪伯伦看来,死亡即是回归自然。“除了在风中裸立,在日下消融之外,死还是什么呢?除了把呼吸从不停的潮汐中解放,使他上升,扩大,无碍地寻求上帝之外,“气绝”又是什么呢?”(《论死亡》)纪伯伦关于死亡的观点和中国古代庄子的观点类似,《庄子?至乐》中记述了庄子妻死的故事,表明了庄子对生和死的看法,“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认为,人本来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在此,纪伯伦和庄子都把生死看做一种自然现象,死亡不过是回归自然,回到原初状态中去了,因此不用悲伤。“只在你们从沉默的河中啜饮时,才真能歌唱。只在你们达到山巅时,你们才开始攀援。只在大地索取你们的四肢时,你们才真正地跳舞。”(《论死亡》)在纪伯伦这里,死亡是一件如唱歌、跳舞一般的美好的事情,死亡使人们终于挣脱了束缚和羁绊,达到了超脱和自由。

综上所述,纪伯伦在《论买卖》《论饮食》《论孩子》《论死亡》等篇中,阐述了他不仅要尊重关爱他人而且要尊重关爱自然万物的思想,在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伦理关系,即生态伦理。纪伯伦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先知》一文所蕴含丰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黎]纪伯伦.先知[M].冰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先知纪伯伦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春江水暖鸭先知
自然界的一秒钟
[黎巴嫩]纪伯伦《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买驴
例说“自然界的水”
在黎巴嫩感受纪伯伦
我不是什么先知
春天的小先知(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