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结构中关联词语的隐现探讨*

2011-04-07 18:26:55曾雄伟
关键词:复句主语关联

曾雄伟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紧缩结构中关联词语的隐现探讨*

曾雄伟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紧缩结构是汉语言中一种常见而又很有特色的语法结构,它是由两套谓词性结构压缩而成且内部含有明显的逻辑配套关系的复核结构。学术界对紧缩结构的研究多停留在紧缩结构单独成句这一层面上,因而对紧缩结构的认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从紧缩结构关联词语的隐现可以揭示其内部复杂的逻辑关系。

紧缩结构;关联词语;特点

紧缩结构是汉语言中一种常见而又很有特色的语法结构,它是由两套谓词性结构压缩而成且内部含有明显的逻辑配套关系的复核结构。在先秦古籍中,包含紧缩结构的句式比比皆是。如“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我国的古典诗词由于受字句、声律等的限制,诗人们在挥洒翰墨时都很注重炼字琢句。于是诗词中常常出现一种特殊的紧缩结构,其句法特点就是由两个句法结构并列在一起紧缩而成。如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就是一种“我失骄杨、君失柳”的紧缩结构。现代汉语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风驰电掣”、“电闪雷鸣”、“无风不起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紧缩结构。

学术界对紧缩结构的研究多停留在紧缩结构单独成句这一层面上,因而对紧缩结构的认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将重点从紧缩结构的性质及关联词语的隐现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以期廓清人们对紧缩结构的认识。

一 紧缩结构的性质与特点

如前所述,紧缩结构的概念不等同于紧缩句。黄伯荣、廖序东认为“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1]胡裕树先生将紧缩句放在《现代汉语》的“复句”章来讨论,说明他视紧缩句为复句。[2]紧缩结构的提出完全是基于句法结构的层面,而不是基于语法单位的角度。如果从语法单位的角度来看,汉语复合词、短语、句子内部都存在有紧缩结构。正如复合词、短语和句子内部都有联合、偏正、动宾、主谓等结构方式一样,我们所说的紧缩结构指的是由两套谓词性结构压缩而成的并且内部含有明显的逻辑配套关系的一种复核结构。这个定义包含有以下三层涵义:一是语义上有一定的自足性,即紧缩结构中两套谓词性结构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二是语法上无搭配关系,即语法上的独立性。紧缩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紧凑凝练,语言简洁有力。在语言运用中,我们常常倾向于用最简短的句子传达最丰富的信息,简洁的语言才更有力量。三是紧缩结构内部包含有明显的逻辑配套关系。紧缩结构内部有逻辑关系,两套谓词性结构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使得紧缩结构的两个语义核心联系更加紧密,表达效果更加有力,紧缩结构的逻辑类型就有并列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等,如“人怕出名猪怕壮”即为明显的并列关系;“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是假设关系。

二 紧缩结构关联词语的隐现

紧缩结构从形式上看显得短小了,结构内部也压缩了语音形式等成分,但一般都有明显的结构形式标志,即许多结构都使用关联词语,以揭示其内部的复杂逻辑关系。根据陈颖关于各个不同的关联词语在786个紧缩句里出现概率的统计,紧缩结构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才”、“又”、“总”、“也”、“还”等等。[3]不同的关联词语造成具有不同逻辑关系的紧缩结构,主要有下面几种:

1.主语相同的紧缩结构所用的关联词语

不同的关联词语造成主语相同但逻辑关系不同的紧缩结构。主语相同的紧缩结构所用的关联副词这里主要讨论出现概率较高的“就”、“才”、“又”、“总”、“也”和“还”6个。

(1)用关联副词“就”关联的情形。两套结构表示动作、情态变化的顺承。它连接紧缩结构中的前后两个部分,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条件引发的结果,所以用“就”作为关联标记的紧缩结构通常是顺接式的关系,即后部分是按照前部分常规的事理逻辑发展得出的结果。例如:

1你不想干就走人。

2(在这里你尽管放心)你有什么就说什么。

例1前后两部分之间是假设关系,句子可以换成“如果……就……”的形式。例2两部分间是条件关系,句子可以换成“只要……就……”的形式。

(2)用“又”关联的情形。句子有顺接、逆接(即后部分不是按照前部分常规的事理逻辑发展得出的结果)两种不同的逻辑组合关系。例如:

3小王喝干了一杯又满上了一杯。

4怕去又不能不去。

例3的两部分之间是一种顺接连贯关系,句子可以换成“……接着……”的形式。例4的两部分之间是逆接转折关系,句子可以换成“……但是……”的形式。

(3)用“才”关联的情形。在这种紧缩结构中,前一部分是构成后一部分事件实现的必要条件,有时也表现后部分动作时间发生之晚、事件进展之艰难。如:

5付出才能有回报。

6看了半天才看懂他写的是什么。

例5的两部分之间是条件关系,句子可以换成“只有……才……”的形式。例6的两部分之间是连贯关系,句子可以换成“……这才……”的形式,说明好不容易才看懂写的东西。

(4)用关联副词“总”连接的情形。这种紧缩结构中两套谓词性结构表示的是一种条件关系。如:

7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话。

8他没事总爱抽烟。

例7两部分之间是无条件关系,句子可以换成“无论……都……”的形式。例8两部分之间是条件关系,句子可以换成“只要……就……”的形式。

(5)用“也”关联的的情形。一般以假设关系为主,前后两部分以逆接关系为多,前部分表示假想的情况,后部分表示现实的已说明的状况。例如:

9他有病也不会来医院。

10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例9前后两部分是假设关系,可以换成“如果……就……”的形式。例10前后两部分间是假设关系,可以换成“即使……也……”的形式。

(6)用“还”关联的情形。“还”连接的两套结构除了表示前面所说明的情形能激发后面的事件外,还隐含着一种关联意义,即后部分对前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追加说明。例如:

11他今年30岁了还没对象。

12一天没吃东西了还是无食欲。

例11、例12的前后两部分之间都是转折关系,句子可以换成“……但是……”的形式。

2.主语不同的紧缩结构所用的关联词语

这种类型的紧缩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况:

(1)后一部分主语被压缩了,谓语前有关联词的情形。例如:

13困难再多也不怕

14别人问她缘故又不说。

15党叫干啥就干啥。

例13“多”的主语是“困难”,“不怕”的主语是“我(我们)”或“他〔他们)”,在句中未出现,前后两部分之间是让步关系,可以换成“即使……也……”的形式。例14“问”的主语是“别人”,“不说”的主语是“她”,但没出现,前后两部分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加上“……但是……”的形式。例15前部分的主语是“党”,后部分的主语是“我(我们)”或“他(他们)”,在句中未出现,前后两部分之间是条件关系,可以加上“只要……就……”的形式。

(2)前后两个部分的主谓结构都是完整的。例如:

16你不说我就替你说。

17夏天才过去冬天又开始了。

18你剥了皮我也认得你的骨头。

例16、例17、例18前后两部分都有主语,例16是假设关系,可以换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17是连贯关系,可以换成“……接着……”的形式。例18是让步关系,可以换成“即使……也……”的形式。

3.使用关联词语的固定格式

紧缩结构中常常使用一些关联词语的固定格式,如“越……越……”、“愈……愈……”、“不……不……”、“不……也……”等等类型,使得语义表达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丁声树提到“越……越”、“愈……愈”,如“您去得愈早愈好。”他解释此句:“要是您去得愈早,那就愈好。”而在“天是越来越暖和了。”这句话中,他却并没有还原成复句形式,只是说“本来就暖和,现在更暖和。”可见,“越来越”已经相当于一种固定格式,区别于“越……越”的紧缩格式。

黄大祥认为紧缩句“他越说越激动。”可以还原为复句“越说,他越激动。”这样并不改变结构格局和语义关系。[4]

刘天堂、梁蕴华、宋玉柱等人都提到了固定格式,主要包括“再……也”、“非……不”、“越……越”、“不……不”、“不……也”、“一……就”等。[5]

这些成套的固定关联词紧缩格式的使用,使得紧缩句的“整体性更强”。前后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密切、紧凑”,中间不可能有停顿或添加,也无法还原为复句形式。如“大家越干越起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固定紧缩格式的稳定性。

4.压缩关联词语的情形

压缩关联词语,这里分两种情形:

一是在不改变紧缩结构性质的前提之下省略了关联词语,这一类型即使没有关联词语也同样具备紧缩结构逻辑配套关系的特征。如:“因为”、“所以”、“就”、“又”、“也”。例如:

19我们没事(也)不会来找你。

20我(因为)有事没来。/我有事(所以)没来。

21要去你(就)一个人去。

22(如果)不受气你哭什么。

二是压缩关联词语的固定形式,这种类型大都是由非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紧缩结构,如谚语、格言等习惯性用语,它们具有很强的习惯定型性。使用这一固定形式主要是为了表达说话人某一种语气情态,反映其主观态度,有时甚至能够促进听话者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压缩其中的关联词语,使语气比较急促或者更加坚定,以达到说话人表达的目的。例如:

23人勤地不懒,(只要肯下功夫,一定会有好收成。)

24争气不争财

25有理走遍天下。

26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紧缩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学术界过去多从紧缩句的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紧缩结构中关联词语的隐现进行分析,廓清了紧缩结构认识上的不足,让人们了解到紧缩结构常常用明显的关联词语作为一种结构形式标志来揭示其内部复杂逻辑关系,虽然有时在一些固定表达方式中也常常隐去关联词语。紧缩结构中关联词语的隐或现,都是为了让语意更加凝练,句法结构更加紧凑,语言表达效果更加言简意赅,更好地服务于语言运用。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4.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371.

[3]陈颖.紧缩句的有标关联和无标关联[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5.

[4]黄大祥.紧缩复句浅论[J].逻辑与学习.1990(4).

[5]刘天堂.汉语紧宿句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orrelative Words in Chinese Tightening Structures

ZENG Xiongwei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8,China)

Tightening structure,a common and unique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hinese,is a double-nucleus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two sets of predicate structure and internally contains an obvious logical matching relationship.Current academic study of the tightening structure merely stays on the study of contracted sentences,which is obviously far from enough.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inner complex logical relations by analyzing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orrelative words in the tightening structures.

tightening structure;correlative words;characteristics

H043

A

1674-117X(2011)04-0096-03

2011-05-19

曾雄伟(1972-),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工业大学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语法修辞研究。

责任编辑:李珂

猜你喜欢
复句主语关联
谈谈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
巧用无灵主语,让续写更灵动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奇趣搭配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盘点高考中的特殊句式(二)
青苹果(2014年2期)2014-04-29 2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