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文,张鑫鑫
(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2.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教导处,江西井冈山343603)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反思*
刘宇文1,张鑫鑫2
(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2.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教导处,江西井冈山343603)
经济危机凸显出了我国就业形势的紧张,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创业教育主要在高校中进行,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表明,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应当进行创业教育。应转变创业教育观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大力进行师资培训。
基础教育阶段;创业教育;创业
经济危机,又称作金融海啸,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的低迷,社会提供的就业职位的减少。据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的《就业报告》估计:在全世界30亿劳动力中,有25%-30%未完全就业,约有1.4亿人失业。据预测,50%的毕业生不可能取得工资就业的岗位,21世纪,就业竞争更加激烈。[1]在目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下,问题就更突出了。
我们一向习惯于被动就业,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目标。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具备一种积极能动的、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的心理更为重要,这既可以减轻就业压力,也可以比降低自己的要求去就业人获得的满足感更大。但是,创业并不是容易的事,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能否抓住创业的时机,有无勇气去创业并获得成功,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这反映了我们在教育中对创业教育这一重要领域的忽视。
就在我们的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为应付考试而背诵,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的时候,美国15岁的卡米尔克已是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老板,拥有10个国家的客户。他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板;弗吉尼亚中学生卡梅伦·约翰逊15岁时已在经营两家公司,分别拥有“我的邮件”和“网上冲浪金奖”两个网络;被称为加拿大“网络神童”的凯斯.佩里斯,年仅12岁就担任了网页设计公司的执行总裁,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是世界最佳的50家网络公司之一。
这些绝不只是偶然,也不是因为天赋,他们的成功是创业教育的结果。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将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美国是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面对创业者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美国从1998年1月开始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在小学也进行商业教育。美国创业教育的成果使全社会都有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不止美国,国外很多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创业教育的内容。如法国、泰国、新西兰、日本等。在这些国家的课程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过程中,都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这些国家开展的创业教育将学校与社会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不再是一个与社会脱节的机构。创业教育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适应生活、延续生活的本领,更是一种改造旧生活、创造新生活的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1989年11月底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论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创业教育),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使用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在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一书中也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教育部在2004年2月公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进一步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就业观念的转变”。创业教育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创业是这样定义的:“创业,创立基业。”从人们的习惯用法来看,“创业”有这样三种意思:强调开端和草创的艰辛和困难;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2]73创业也可从广义和狭义去理解:广义的创业就是指创立事业。狭义的创业就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性活动。[1]可见创业活动更需要积极进取、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国外比较早的定义有“一个人为了利润而承担风险,去组织和管理一个企业”(Webster);肯特纳(1990)认为创业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创业者的个人特性和他的创业行为结果两个方面。[3]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1991年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有关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而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增收培训是为目标人口,特别是那些贫困和不利人口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2]6
从上述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知道创业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青少年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2)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青少年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3)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放个性的社会变革的参与者。[2]75它以提高青少年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培养目标。
创业基本素质包括四大要素: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2]86在一个人的创业过程中,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业的成功,而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创业教育在我国也获得了发展。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中。最早的创业活动是1997年,清华大学的几个研究生首次举行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比赛”,其中不少作品颇有价值,一些投资企业纷纷上门洽谈。1999年3月,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举行,北大、人大高校的学生也纷纷参与。之后,在全国各个高校相继举行了这样的创业大赛。
除了这些创业活动外,在大学中还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于2000年在上海高校中率先开设“创业教育课”,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9所高校进行了创业教育试点。
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开展,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出现了很多创新的点子,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造就多少个学生老板,而是旨在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准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更具有实干精神和闯劲。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就业都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主动性。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是不够的。大学毕业生首要的选择仍是就业,普遍的创业意识不强。在他们看来,创业似乎是最后没有办法时的选择,即使选择创业的也大多数历尽艰辛却并不能获得成功。这与创业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缺乏不无关系。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而这并不是只在高等教育中提倡一下就能形成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学生背一个个公式、定理,背一个个标准答案,背一条条刁钻古怪的题目,思维只集中在考试上。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中被消磨殆尽。创业需要的是思路的开阔,眼界的高远,思维的求新求异,这些思维品质都要求从小保护,从小培养。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以教学生就业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目标的,对为将来就业作准备的知识的掌握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误解,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要性。这使得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没有出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不仅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其它的课程教学中也没有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对实践活动不重视,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及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在学校教学中,也没有掌握创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意识及创业实践以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师。教师仍扮演着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没有敏感地意识到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改变。这些因素造成了我们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轻视,不仅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不够,在基础教育中更是一片空白。
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向我们展示了在教育中及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素质的培养应当从小开始,国外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和研究项目,国际上全称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英文名称为“Joint Innovation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Promotion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教育革新发展服务计划1987-1991年项目的周期活动之一。从最初的提法看,该项目是在青少年中进行的。泰国曼谷规划会议报告提出了开发创业能力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而其中的长期规划规定是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领域进行。要求“学生具备情感方面的能力,如耐力、坦率、职业道德、冒险能力、对付成功或失败的能力、社会和道德责任等,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或许还要改变他们的文化精神定向,这种培养应该从学生的幼年时代开始,因此应当把它编入长期的教学法中,应当把它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对所有学生进行态度和价值方面的能力培养。”[4]
创业是一种具有创造特征的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创造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越来越需要的是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创业就是要凭着自己的力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这需要有发散性的思维,与众不同的视角。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后天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从儿童阶段开始进行。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智力方面的培养。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的学习以背诵为主,以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为目标。儿童本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无穷的创造精神,他们喜欢去探索世界,喜欢动手做他们想做的事,但太多的条条框框将他们的思维束缚在课本知识、考试题目上。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但得不到发展,就连原有的对世界的好奇心及自己的爱好也被消磨殆尽。
12年的中小学教育使学生形成的思维模式、智力特征、能力类型在上大学之后就难以改变了,譬如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功利化的生活态度、等级化的观念意识、惧怕失败的保守心理的影响,甚至会延续一生。创新精神作为创业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品质,不能等到大学再进行培养,而是要趁早,在基础教育中就要开始进行。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特征,社会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与他人相处时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创业教育这两个方面更强调人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品质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认为,在人的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80%则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重要领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5]需要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创业中获得成功。这四大知识支柱贯穿于人的一生,应当从基础教育开始。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其重要特点之一是知识变化速率将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并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我们已经进入了学习型社会,知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没有人能一劳永逸地把将来要用的知识预先全部学完。在这样的社会中,学会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一个闭塞的,不会学习新知识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但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授—受”教学方式中,学生只会背诵书本上的知识,批判性的、独立的思维能力没有培养起来,也就谈不上学会学习了。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持久而深刻,轻易不会改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进行创业除了要学会认知,发展智力之外,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做事。创业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实干的过程。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的创业成功者就来自于小时候喜爱动手操作的习惯,有研究表明,手与大脑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使大脑积极思考。因此,我们应当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动手做事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决定着社会成员有多次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更加要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处。因为一个人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共处,要在竞争中获胜是不可能的。经济的全球化,在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相互依存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相互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人们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学会交往的品质和能力。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过集体生活的开始,最初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对他们的沟通能力,自制能力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的培养最容易,也最为关键。
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我国,虽然有的大学生创业成功了,但没有获得成功的也不少。比如“视美乐”、“易得方舟”还有1999年7月李玲玲创办的武汉天行促科技有限公司等都解散了。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们的经商经验不足,对创业有关的社会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技能技巧掌握不够,创业的盲目性比较大。
创业能力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培养起来的,高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唤醒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创业能力,但毕竟时间有限,学生所获得的更多是理论上的知识,缺乏在实践中锻炼。美国的小孩普遍独立自主性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这与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无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业教育,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在活动中积累起创业的直接经验。学生熟悉了创业活动的过程,掌握了处理困难的能力,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就为以后创业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可以节省创业成功所需要付出的时间。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到2007年为止,大学在校生已达2 700万,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的人具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教育中的创业教育,也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具有了创业精神和能力。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仅使一些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为他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无法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只有高校有创业教育的现状,使这些没有机会进入高校的人就没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因而创业精神和意识都比较薄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到处去找工作;选择创业的,也因为缺乏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即使能成功的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磨难和摸索。虽然我们为这样的学生提供了各种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但这些培训的时间都比较短,是以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就业为目标的,对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来说,这么短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我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创业教育,学生都能接受到有关创业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培养起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意识,即使不能进入高校,他们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就业压力,对高考的压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的高中毕业生对自己的将来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因而在学习中非常被动,在专业选择上没有自己的主见,一般是参照其他人的选择,或者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很可能他们后来发现这并不是他们的兴趣,因而影响了对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浪费了时间,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有更为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就会对学习和工作更投入,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了。
基础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初步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传授初步的创业知识,使之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一定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意识和本领。[2]162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现状,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创业教育:
要改变人们的行为,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要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转变对创业教育的理解。
转变对创业的态度。在我国,创业教育之所以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儒家的文化传统,“官本位”的思想很浓厚,使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读书做官甚至被看作唯一的正途,读完书去创业会被看作是不务正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且经商还是最不被人所看重的。创业,一般把它与经商活动等同起来,所以不被人重视,更不会有人去提倡。但是,“业”的概念非常丰富,并不只有一个商业,它是包括各种职业在内的事业。只要是值得去做,并一直干下去的事情就是“业”。
转变对创业的片面理解。人们通常以为创业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大多数人无关;从事创业的都是有天赋的,不需要创业教育,不如把这些时间一心一意花在学习上,以考个好成绩。创业能力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很神秘的“天赋”,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知道如何去进行创业,也要有一定的思维品质和人格、意志品质,这些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开创新事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当有机会的时候能敏锐地感觉到,能抓住它并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创业。具有创业素质的人即使是在就业的岗位上,也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能动性,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转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业素质的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培养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创业素质的养成,会将这种影响扩大到身边的人,慢慢地转变人们对创业的片面理解。
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教育。它以渗透在课程教学中,或以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两种方式来进行。目前创业教育课程还远没有形成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知识的储备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非智力品质。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智力培养,更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兴趣、好奇心、意志力,毅力,耐心等。学生可以在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他们通常我行我素,做事武断,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力量,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及其它心理品质。
创业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其中重要的是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强,
这就使得很多理念不能实施,即所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是不管在创业中还是在就业中都失败的原因。
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重视观察、试验、探讨活动等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实践活动可以各种形式开展,比如各种兴趣小组,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探究,动手查资料,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还可与当地的企业结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了解创业过程;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创业,获得对创业过程的切身体验。
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创业教育。创业过程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创业如何开展的过程,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或其它规范的问题等等,要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减少创业时的盲目性。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并没有这样的专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并不是增加学生负担,也不是学生又多了一项考试的科目,而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创业的过程和一些基本知识,培养起他们的创业意识。
有人可能会担心,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创业教育会削弱学生对其它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心情浮躁,只想着去赚钱而不再学习了。创业教育只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却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相反还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创业需要知识和能力,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会对知识的作用有更深刻的感受,并会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比由教师或家长指出他们的缺点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会更大。就如卡梅伦·约翰逊一样,正在读书的他,平日上课前和晚上分别工作3小时,周末工作6小时,其他时间与一名普通中学生则没有什么两样。相反,有了创业目标,他对学习的热情更高。
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当然需要有教师。对教师的教育可以在师范教育中进行,也可利用各种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教学和培训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采取参观访问,亲身实践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不仅具备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能有创业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鲜活的知识。
在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请当地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讲述创业经历。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1999年6月,在斯图加特召开的欧洲大会,明确提出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应进一步扩大企业家到学校讲解成功经历的计划。这种“现身说法”的教学形式生动而又具体,让学生觉得范例就在他们的身边,更具有亲切感和吸引力,教学效果当然会更好。
除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一些小企业的创业者也应当是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资源。由他们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业体会,可以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脚踏实地,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并树立起创业的信心。
任何时候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需要我们具有主动创业的精神。创业教育适应了现代社会职业变动、产业调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现实,适应人们工作、事业不断追求内在价值和自我满足需要的现实,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在短时间内是培养不起来的,应当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并贯穿于人的一生。
[1]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73.
[2]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胡春光,杨宁芳.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化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5(2).
[4]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革新教育——曼谷规划会议报告[J].教育情报参考,1991(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Reflection on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Stage
LIU Yuwen1,ZHANG Xinxin2
(1.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412007,China;2.Instruction Department,Jinggangshan Cadre Management College,Jinggangshan,Jiangxi,343603,China)
Economic crisis highlights the serious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Enterprise education,as one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should be strengthened.In view of its successful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enterprise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carried ou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tage.Furthermo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hange enterprise education conception,such as teachers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stage;enterprise education;reconsidering
G63
A
1674-117X(2011)03-0104-06
2010-03-06
刘宇文(1972-),男,湖南安仁人,湖南大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张鑫鑫(1986-),女,广西桂林人,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