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会钧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 长沙410012)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中国因素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罗会钧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 长沙410012)
美国;东南亚;中国;应对策略
控制东南亚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最近,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的战略意图是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及促进中美关系等。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的作用和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一些大国也纷纷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这一地区。在2009年7月举行的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外长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高调宣布“美国已重返东南亚”。美国为何重返东南亚?美国官方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东南亚地区对于全球进步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对于美国的未来也至关重要。但舆论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有着更为复杂的动机,这既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量,也有军事与安全方面的考量;既有东南亚和东盟方面的因素,也有东南亚周边大国尤其是中国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在促使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各种因素中,制衡中国是一个不便明说但事实存在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分析美国重返东南亚以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探讨中国的战略应对。
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始于美西战争之后,通过这次战争,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转而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从此,美国与东南亚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冷战时期,美国把东南亚作为其在远东的反共基地,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越南战争惨败后,美国实行尼克松主义,开始在东南亚实行战略收缩政策,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随之下降。重返东南亚一直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但各种原因延缓了这一进程,而反恐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提供了机会。“9·11”事件后,美国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但是,反恐绝非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唯一动机,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动机,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以制衡中国乃是其主要意图所在。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维持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其地位提出挑战。中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而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强大势必影响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对华遏制论者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国际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必须对中国的发展势头加以遏制,防止其对美国的利益构成威胁。遏制论者因此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美国人理查德·伯恩斯和罗斯·芒罗在其合著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妄言:“中国历来把对它本身的认识、它的人力物力基本状况以及它对自己的民族利益的估价这几个因素合在一起,使得中国朝着称霸亚洲的方向前进成了几乎不可避免的事情。”[1]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以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预测中国的崛起将是美国在21世纪面对的最危险的局面,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会安于现状,会具有侵略性,注定要获得地区霸权[2]。这样的认识还蔓延到了美国的政界和决策层。美国鹰派代表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1年3月下旬的一次谈话中说到,亚太地区在21世纪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的主战场,因为在俄罗斯国力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将取代俄国成为美国未来最主要的潜在敌人”[3]。2001年9月,布什政府发表的第一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声称:“在亚洲维持稳定的均势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一个有着可观资源的军事竞争者有可能会在该地区出现。”[4]报告指出中国要在军事上与美国竞争,称中国为“一个有着可观资源的军事竞争者”。对于美国对中国的这种认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拜莱斯女士指出,“当美国看到一个地区中有一个大国存在,它本能的反应是将这一大国看作是自己的对手,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地同中国周边的小国加强合作,来禁锢和压制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5]因此,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对华推行接触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对华的遏制。“9·11”事件后,美国对华政策虽进行了一些策略性调整,但并未放弃对中国的战略压制政策,反而加快了在中国周边地区投棋布子的步伐,企图构筑对华战略包围圈。而重返东南亚,将东南亚拉入对华包围圈,也就成了美国政府的一种重要选择。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迅速。1991年中国与东盟启动对话关系,与东盟各国全部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1997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作为非东盟国家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大关。除了中国与东盟间的双边机制 (10+1)外,中国还是东盟与中日韩合作 (10+3)、东盟地区论坛 (ARF)、东亚峰会 (EAS)等机制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不断扩大。正如东盟前秘书长鲁道夫·塞韦里诺所说:“尽管对中国充满了警惕 (这种警惕是由来已久的),但东南亚国家的唯一选择是与中国接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敬畏,人们从身边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影响力。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应忧心忡忡地看待中国。”[6]
美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小布什政府因忙于反恐以及对朝鲜采取强硬政策,忽视了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当时的国务卿赖斯在3年内曾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2007年,美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时,小布什总统取消了出席筹备已久的美国—东盟峰会,致使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一度冷淡。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引起了美国朝野的不安。2006年6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华盛顿召开研讨会,美国专家关注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超过美国。他们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软实力首次在东南亚地区受到了中国的挑战。2007年夏,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杂志《国家利益》刊登了一篇诬蔑中国“入侵”东盟的文章,说什么“正在为‘亚洲世纪’提前做准备的中国并没有低估东南亚地区——包括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海洋航线在内——的战略重要性。而且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雄心抱负,将削弱美国目前以及今后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7]2009年10月,美国外交学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易明 (伊丽莎白·伊科诺米)在一篇题为《中国在东南亚的崛起:对日本和美国的影响》的文章中谈到,由于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攻势”,美国有人质疑中国崛起的性质及其影响,认为中国的崛起势必严重破坏美国在全球体系的领导地位、亚洲的稳定以及整个国际体系[8]。前美国国务院官员、美国国家军事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系教授桑提斯撰文称,“和平发展可能是 (中国)欺骗亚洲领导人和国际社会的一个计谋,其长远目标就是取代美国在东亚的位置并挑战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9]2009年11月1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美中在东南亚争夺主导权》的文章,说中国与东南亚的双边贸易额上升到日本和欧盟之后的第三位、中国在东南亚投资的增加以及中国帮助东南亚国家搞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这些,使得北京在该地区比华盛顿更显眼,美国在东南亚的步伐落后了。”[10]在2011年2月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召开的听证会上,国会议员德纳·罗拉巴克直言批评了中国正崛起的地区影响力,称中国“谋求成为一个极权帝国,在亚太扩展自身影响力和支配欲,尤其是在东南亚”[11]。
鉴于目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这有可能使美国在东南亚丧失影响力,甚至失去东南亚[12],奥巴马上台后不得不在全球其他地区采取战略收缩姿态,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这一地区。
虽然近年来东盟与中国双方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利益增加,关系发展迅速,但由于双方在意识形态、经贸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一些国家与中国在南海地区存在主权争端,因而中国的强大以及中国在东南亚影响的扩大使后者感受到压力,一些国家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东盟认为,只有美国才有足够的力量制衡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华盛顿东西方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伊夫林·高也坦言,冷战期间,非共产主义的东南亚国家认为美国的军事干预、双边同盟以及贸易与投资不仅有助于遏制苏联或中国挑起的“共产主义叛乱”,而且能关键性地给该地区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后冷战时期,伴随中国崛起而产生的地区潜在威胁的不确定性使某些分析家断定,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现在都视美国为军事以及政治经济领域的 “最佳平衡者”[13]。
面对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国家有意借助美国的力量,对中国采取两面下注的“对冲”战略,以阻止中国在该地区获得主导地位。新加坡媒体是这样解释“对冲”战略的:“它涉及把赌注押在多种可供选择的立场上,以确保不会出现不受欢迎的结果。弱国通常会对强国采取这种战略。‘对冲’一词尤用来描述东南亚国家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反应。例如,甚至在泰国与中国发展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同时,它也和美国保持着安全关系。”[14]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是这一战略的极力主张者。新加坡认为,东南亚各国在处理与大国关系时,必须奉行对冲战略,即在各大国之间寻求势力的平衡,防止某个大国在该区域的存在过分强大,一旦失去均衡,便有可能导致本区域的不稳定[15]。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早在2001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在今后几十年内,中国将迅速发展,中国将会变成一个“难以对付的地区角色扮演者”,“只有美国才能起到一个关键的平衡作用,如果我们还希望有一个回旋的空间的话。”[16]事实上,不仅在新加坡,东盟各国也基本达成一种共识,即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与安全存在看作是该地区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平衡力量与稳定器。正如一位东盟高级官员所说:“过去50年来,美国的存在对地区的稳定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恐作战重新使东盟与美国接近。从中也可见由小国组成的东盟希望借此平衡对华外交的意图。”[17]
因此,美国重返东南亚可以说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一个具体步骤,中国在东南亚影响的迅速扩大是美国加快重返东南亚步伐的催化剂,而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玩平衡的战略则为美国重返东南亚提供了方便。
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战略地位重要,与中国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在不断加强。因此,美国重返东南亚,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势必对中国的安全与利益产生影响。应该说,这既有有利或积极的方面,也有不利或消极的方面。就积极影响而言,美国将东南亚视为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中的“第二战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有利于打击东南亚的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对于中国营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并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都是有利的[18]。然而,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化。中国陆上和海上邻国众多,周边安全环境历来复杂,外部势力的介入无疑会使本来复杂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化。正如江泽民所指出:“亚洲地区有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祸根,有民族、宗教纷争的背景,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有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存在着外部势力从中操纵利用的图谋,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可以说,周边形势错综复杂。”[19]从国际政治行为体角度而言,美国是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大的外部因素。为了构筑对华战略包围圈,近年来美国加强了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接触与合作。美国借反恐之机重返东南亚,在军事上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联合军事演习活动频繁,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军演的针对性也越来越明显地指向中国。
美国加强在东南亚的存在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最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南海问题上。南海属于中国的外海,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开始对中国的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由此产生了南海主权的争议。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然而,由于南海问题涉及多方,解决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美国等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更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1995年中菲发生美济礁争端时,美国和日本发表关注南沙航道的声明,偏袒菲律宾。2010年8月,曾牵头举行有关中国南海争端听证会、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韦伯在访问越南时直言,“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立场,是希望在该区域成为‘平衡’中国的势力。”[20]近年来,美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地区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在2010年7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宣布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同时,竟然迫不及待地宣称南海主权争议涉及“美国国家利益”。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并在南海问题上有意偏袒东南亚国家,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变数,这不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其次,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一是加剧中美两国在东南亚的能源争夺。东南亚地区的陆上和海域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30亿吨,其中2/3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其次为马来西亚、文莱等[21]。东南亚国家是中国所需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者,也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方向。美国重返东南亚,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势必加剧与中国在该地区的能源争夺。二是影响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东南亚地处世界关键的能源要道。全世界超过1/4的货物和一半的石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22]。中国石油进口运输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美国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的危险。三是南海问题的复杂化影响中国在南海的能源控制权。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1/3,因此南海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偏袒东南亚有关国家争夺中国的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损害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四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经济利益。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经贸合作,彼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重返东南亚,积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将使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次,不利于东亚合作进程以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涌现。加强东亚合作是东亚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东亚各国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目前东亚合作主要以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的形式进行,但东亚合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其发展进程阻力诸多,除了内部各方面的障碍外,还遇到了区域外的美国的阻挠。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反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论坛”,金融危机中又阻止日本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接着又对日本提出的包括东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16个国家在内的“东亚经济合作协议”以及中国提出的包括中日韩和东盟10国的经济区构想怀有警惕。美国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构想,目的之一在于化解蓬勃发展的东亚合作,这点被美国政府重要智库之一的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一语道破,他称此举是美国政府对东亚合作发起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回应”[23]。日本媒体认为,由于美国的“参战”,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24]。因此,美国积极介入东南亚,将加剧东亚地区大国对经济主导权的争夺,东亚地区的大国也不能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东亚合作向前发展,从而影响东亚合作进程。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重返东南亚的主要目的是牵制中国,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借美国力量制衡中国之意,随着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政治与军事合作的加强,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增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受到损害。
根据上面的分析,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消极面远大于积极面,因此,中国为周边安全和国家利益计,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
首先,要继续推进睦邻外交,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重视周边外交,坚持睦邻友好,促进共同发展,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考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又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导思想,力图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在睦邻友好政策下,中国对东盟国家展开了各种双边与多边外交,建立了多个层次的交往平台和合作机制,增进了共同的利益和彼此间的信任。但双方关系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中国进一步重视。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一个可能破坏地区稳定的潜在热点。南海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妥善处理,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方针,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外来势力插手,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与扩大化。此外,中国经济增长、贸易强势以及在吸引外资方面对东南亚国家造成的竞争与压力也影响着双方关系的发展。对一些东南亚国家而言,中国现在对他们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军事安全方面,而是来自经济竞争方面。为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尽量平衡对东盟的贸易,增加对东盟的投资,扩大对东盟的经济援助,以减小中国经济优势对东盟国家构成的压力。
其次,要大力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东亚经济区域合作不仅是东亚各国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它还有利于增加东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推动东亚国家间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发展。对中国而言,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既可以加深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政治互信,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等东亚经济强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有利于抵御来自外部的阻碍东亚合作的不利因素。桑提斯认为,东南亚国家越是能够依赖中国的经济机制成为受益者,它们就越有可能对北京的善意予以信任;政治上,中国对亚洲多边主义的支持也有助于加强它的睦邻形象[25]。目前,“10+3”多边货币互换协议已经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此外还建立了不定期的“10+3”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和外交部长会晤机制,东亚经济合作展现勃勃生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应该是东亚经济合作的最主要方式,但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途遇到的阻力也不少。中国需要认真探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最佳途径,尽早启动东亚自由贸易区进程。
第三,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近些年来,由于朝核问题、台湾问题、南海争议、中日领土争端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等问题的存在,东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美国重返东南亚,使东亚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化,中国的周边安全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加强中国的周边安全,也为了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有国内学者提出了关于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设想。按照设想,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主要形式,可以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以“东盟安全共同体”为核心,建立“东亚安全合作组织”。但它不同于北约,不是军事集团,不具有排他性,不预设假想敌,而是针对不同安全领域的问题或威胁开展东亚各国之间不同形式的安全合作。其成员主要是本地区的主权国家,但不排除美国等本地区以外国家参加[26]。目前,在东亚地区已有东盟地区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东北亚合作对话、亚洲安全大会 (即香格里拉对话)和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层次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这些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为建设东亚安全共同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南亚在安全合作方面走在东亚的前列。东盟各国就安全合作已经达成基本共识,表示要在2015年以前建立包括安全共同体在内的东盟共同体。但在整个东亚地区,由于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多,各国安全利益差异较大,特别是美、俄、中、日等世界性大国都处于该地区或在该地区拥有重要的安全利益,导致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因此,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还面临很多的困难。但实现合作安全或共同安全是当今时代各国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必由之路,尽早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应是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努力的目标。
最后,加强中美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推进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安全环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美两国虽然在社会制度、政治价值观以及对外战略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但两国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共同的利益,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诸多全球性问题上有越来越广泛的战略基础,不断增强的经贸关系是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的牢固纽带。建立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两国关系基本稳定并不断发展,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增加,相互信任在增多。据美国学者统计,现阶段中美两国政府之间有60个以上的对话与其他高层次的互动[27]。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中国必须进一步重视两国关系,加强两国间的交流、合作与对话,以增加信任,减少麻烦。要在坚持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注意外交策略的灵活性,比如承认美国在维护亚洲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某些积极面,与美国在东亚、东盟地区开展经济与安全合作等,注重互利共赢,拓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减轻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外部压力。
【注 释】
[1]〈美〉理查德·伯恩斯,罗斯·芒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43-44页。
[2]John 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Northon,2001,p.29.
[3]陈乔之: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391
[4]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September 30,2001,p.4.
[5]《美国和欧洲看中国崛起眼光不同》, 《参考消息》,2007-05-22(16).
[6]《中国“微笑外交”推动世界和谐》, 《参考消息》,2007-03-31日 (1).
[7]John Lee,“China's ASEAN Invasion”,The National Interest,May/Jun.2007,pp.40 -46.
[8]《美学者分析中国在东南亚崛起对美国和日本的影响》,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252292
[9]Hugh De Santis,“The Dragon and the Tigers:China and Asian Regionalism”,World Policy Journal,No.2,Summer 2005.
[10]U.S.,“China Vie for Dominance in Southeast A-sia”,The Wall Street Journal,November 12,2009.
[11]彼得·布朗:《美国忧虑中国在东南亚崛起》,香港《亚洲时报》2010年3日10月。
[12]马燕冰: 《当前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及其影响》,《亚非纵横》2007年第3期。
[13]Evelyn Goh,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The U.S.in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The East-West Center Washington,2005,p.1.
[14]《新报称东盟应采取“对冲”战略来处理与中国的不对等关系》,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375394
[15]曹云华:《在大国间周旋——评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6]同 [15]。
[17]《美中主导,愈发明显》,新华社东京电,2002年8月2日。
[18]同 [17]。
[1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3),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4页。
[20]《美国高官访越南,为东南亚国家争夺中国南海撑腰》,http://news.ifeng.com/world/200908/08202 16213 11844.shtml
[21]陶甜:《世界重要产油区一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2月17日。
[22]Zacbary Abuza,“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Keeping Al-Qaeda at Bay”,World News,available at www.jamesiown,org/publications_details.php?volunie_id=400&issuejd-2945&artick_id+236669
[23]《亚太自贸区:美国抢高地》,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100415/2053535.shtml
[24]太田泰彦:《美国经济外交大举进攻东亚》,《日本经济新闻》2006年11月12日。
[25]Hugh De Santis,“The Dragon and the Tigers:China and Asian Regionalism”,World Policy Journal,No.2,Summer 2005.
[26]刘江永、阎学通:《关于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战略设想》,《亚非纵横》2004年第1期。
[27]Roebrt Sutt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US Policy in Asia”,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31,No.2(2009),pp.189-216.
The Chinese Factors for the U.S.Reentry into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Luo Huijun
(School of Politic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the U.S.;Southeast Asia;China;Countermeasure
It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America's Asia-Pacific strateg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o dominate Southeast Asia.Not long ago,the U.S.acceded to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n declared that the U.S.reentered into Southeast Asia,which aims mainly at containing China.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is action by the U.S.are more than the positive,therefore,China should take som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which include strengthen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utheast Asia,advancing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region,building up the East Asian Security Community and improving Sino-American relations,etc..
D822
A
1008-6099(2011)05-0058-06
2010-12-09
罗会钧,博士,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吴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