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农业产业化建设纪实

2011-04-03 13:12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杨晓青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大户龙头企业湘西

文|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杨晓青

农业产业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抓住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

湖南省湘西州在“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奋斗目标,以市场农业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使全州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到了201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000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抓四大支柱产业建设

近年来,湘西州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依托现已形成的椪柑、烤烟等产业优势,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了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业的增量提质。加大了柑桔产量提高、品质改良的速度,还新开发橙、柚、柑面积5万亩,猕猴桃2万亩,其他小水果5万亩,通过科学的培管和技术改造,全州水果产量达80万吨以上。二是养殖业稳步发展。培植出了裕丰牧业、德家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带动了整个湘西州养殖的蓬勃兴起,2010年新增养殖大户217户。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115万头、6.7万头、33.3万只和635万羽,分别增长2%、2%、2.7%和3.5%。渔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增长3%。网箱养鱼1.2万口,其中名特优网箱0.6万口。三是烤烟种植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州烤烟产业由2002年的11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23.04万亩,产值由2002年的1.2亿元跃升到2.8亿元。四是把药材作为湘西最具潜力的产业加以发展,大力推进药材种植发展。全州以青蒿、黄柏、杜仲、玄参、百合、三叶草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5亿元。

大户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户经济即农村农民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由种养大户或能手、运销大户等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这类组织是目前湘西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约占60%左右,其运作模式为“协会+农户+基地”,这种组织的民间性、独立性很强,基本不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如泸溪联盟椪柑研究协会、龙山红岩寺大棚蔬菜协会、吉首市林木山椪柑协会等。在湘西地区,州政府出台了引导大户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大户经济实行了免征或缓征农业税,财政贴息,引导银行贷款,安排以工代赈工程为大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支持大户经济发展。如保靖县迁陵镇大田村民石臣霖去年种植高淀粉红薯120亩,订单交售给该县万发农业有限公司,纯收7万多元,与石臣霖一样,今年该县213名大户订单种植“薯王”红薯2万亩,带动全县种植红薯5万亩。红薯种植仅是该地区大户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个小类,据统计,湘西州现有种植大户1600余户,户均种植面积54亩;牲畜养殖大户900户,户均养殖猪、牛、羊97头(只);渔业大户103户,户均拥有网箱25口;养蜂大户462户,户均养蜂31口,其他种养大户150余户。在大户经济的推动下,新增水果、红薯、茶叶、粉葛、烟叶、大棚蔬菜、优质稻米等农产品基地64万亩,网箱养鱼4000余口,蜂箱养蜜1.5万余口,年创产值4.8亿元,税利1.2亿元。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湖南湘西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步伐,当地不少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水果产业发展很快,成为农村致富的新途径。

湘西州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平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全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2004年的244个发展到370个,辐射5万多农户,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创办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龙头企业提供产业基地和深加工产品原料。是湘西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农业产业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抓住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工业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等先进理念和发展要素,导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和谐发展新农村。要促进龙头企业安全有序、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扎实抓好骨干企业建设。引进工业战略投资者,引进大公司、大集团,发展一批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发展建议

重点发展地方特产加工企业,整合现有的小公司、小作坊,扶持骨干企业发展,针对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是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搭建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

加强种苗设施建设,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实施以无病毒种苗生产为重点的优质种苗工程,开展椪柑、玻璃椒品种提纯复壮试验示范,在泸溪、凤凰、吉首、永顺等有育苗基础县市和无病毒区域发展一批优质、无病毒种苗基地建设,从而做到生产用苗统育统供。

大力发展优质烤烟、蔬菜、花椒、茶叶、红薯等特色经济作物。2010年,全州虽然种植烟叶1.5万亩,产量2.6万担,建立了换金茶、秦简茶、仙人云雾茶等茶叶基地2.23万亩,建立花椒基地2.13万亩,红薯基地2万亩,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9.3万亩,产值达1.2亿元,但这些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湘西州的高海拔地较多,为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积极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方法,改良天然草场,新建人工饲草基地。利用碗米坡水电站库区、栖凤湖等地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形成畜牧水产产业带。2010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115万头、6.7万头、33.3万只和635万羽,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网箱养鱼1.2万口,但大多数是传统养殖模式,畜禽的出栏率和商品率都较低,而湘西州的各种环境条件又非常适宜发展养殖业,故湘西州在养殖业方面需要用现代养殖模式,使养殖业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提供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撑。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做大做强秦简茶业、抓好建湘薯业、德农牧业公司、武陵山花椒公司等一批新兴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带动能力。

强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湘西州可以重点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不断壮大蔬菜、水果、畜牧、烟叶、劳务等支柱产业。加强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建设,发展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农技科普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支持,鼓励企业搞好新产品研发。对现有的 “喜阳果汁”、“换金茶”、“秦简茶”、“老爹”等知名品牌进行挂牌保护。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产品运输难等问题。

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鼓励、帮助企业兴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村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抓好农村经济中介组织建设,着力增添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行全程式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并在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示范基地。

三是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对接。首先应健全营销组织,拉长产业链条。从政策、资金、技术上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果汁、果晶、辣酱等产品,拉长产业发展链条。努力创建湘西州农产品品牌和大力推行绿色标识,做到全州品牌、标识统一,实现同级同价。同时,加强产后服务和技术培训到位,在资金、技术、信息上扶持产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基地”营销机制,建立市场农产品营销网站,逐步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营销队伍,加速市场营销步伐。湘西州地区应采取政府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方式,在全州重点打造一批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的特色农产品市场,推行市场无公害准入制度,在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市场分区经营试点,把市场划为无公害销售区、放心水果销售区、待检区和自由零售区。此外,开展诚信经营、争优创牌等活动,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利用电视、网络媒体、举办节会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着力打造稳定的外销窗口。并利用营销信息网络定期向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辣椒加工企业发布辣椒产销信息,邀请省内外客商前来采购,并加快进军国内大中城市超市、福利市场的步伐,实现对国际市场的强力对接。

四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基础。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完成所有的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使交通的瓶颈制约得到进一步缓解;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农田灌溉条件,使农业效益得到提升;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有线电视、电话、移动通讯及互联网的覆盖面,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形成 “县—乡—企业(协会)—科技示范户”四级信息网络,畅通了农村信息渠道,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

要加强湘西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湘西州各级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干部职工采取出资金、出技术、租赁或承包土地等方式,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土地、扶贫资金上加大了倾斜扶持力度,营造宽松环境。吸引县内外的企业老板、个体私营业主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大户经济,带动全县广大农户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猜你喜欢
大户龙头企业湘西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船祸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