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教育为宗旨组织有机化学教学*

2011-04-02 22:38:36石秀梅刘佳维邹辉高雪玲
大学化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探索性创新能力思维

石秀梅 刘佳维 邹辉 高雪玲

(牡丹江医学院有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教研室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商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会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据此,我们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促成其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具体措施如下:

(1)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在一节课的开始,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讲授重氮盐的偶联反应时,设问“大家都知道甲基橙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那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具有该结构的物质通常还有什么用途?” 这样设计,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有机化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结合实际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参考学科发展的最新报道及科研实践,有选择地进行归纳、取舍,将部分内容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科进展,掌握更多新知识。例如:单细胞分析发展与毛细管电泳、萘酞菁与冠醚的结构、纳米超薄膜与溶胶-凝胶法、包合物与吸附化合物(如淀粉和碘)等[1]。我们还在教学中注意综合环境保护知识及工农业生产问题,揭示有机化学原理、生产工艺,讲述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并展示未来世界有机化学的前景,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3)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不断变换教法,可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例如:讲羧酸时,可让学生像学语文那样地阅读;讲休克尔规则时,可让学生像学数学那样地严密推理;讲对映异构时,可让学生发挥想象。知识可以相互渗透,学法也可以相互渗透,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具有不同的感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4)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尤其适用于有机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学生曾问我“学医,看病。学化学干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试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化学与医学相互渗透的科普期刊如《化学世界》、《生命的化学》等,使学生了解各学科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另外,我们还从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医学的联系等方面,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创设提问环境

在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探究氛围的好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问,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提问时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使学生时时感到有问题可想,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另外教师对于自己的设问应在最后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答。

3 建立空间概念

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是客观实物的模拟品,也是对微观事物想象的类似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模型或结构示意图的“形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达到“神似”。这样就能准确地判断和定位,通过直观模型,纠正平面的结构错觉。经过这样数次的观察,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加强,就会在大脑中逐渐建立起正确、完整、清晰的立体构象,为增强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基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针对有机化学教学特点,在部分章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讲到乳酸存在互为镜像的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时,我们用了翔实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弥补了在以往教学中,对于抽象的三维立体内容教师难于教、学生掌握差的不足,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在有机化学习题中,经常会出现根据一定的空间形象和信息解答一些与结构有关的问题。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认真审题,由平面思维定势,进行创造迁移,灵活地将信息和空间构型及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完整的立体形象。由此可见,只有把握住物质的空间结构及有关参数(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次序、键长、键角、构型等),才能从“形似”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准确的空间立体的“神似”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4 探索性实验

传统的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往往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已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

探索性实验的关键是自主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探索动机。由于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启发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设计分析方案、查阅文献资料、补充设问和反问,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能顺利完成。因此其特点是:提出问题,限制方法,自定方案,实验探索,自寻结论。

我们在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测定的探索实验教学中体会到:自主探索实验能将继承知识与探究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充分体现宽松的学习气氛与严格的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其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科学素质。在自主探索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将自行设计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分析和综合,直至研究结果的表述,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

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实施创新教育时,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坚信学科课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验课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要坚信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创新教育,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1] 石秀梅,马忠国,刘鹤瑞,等.大学化学,2005,20(3):44

[2] 石秀梅,汪艳.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1(11):27

猜你喜欢
探索性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