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锋 陈治国 (浙江师范大学)
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育人实效性*
◎章剑锋 陈治国 (浙江师范大学)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不断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深入了解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育人实效性,本课题组以浙江省为例,对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嘉兴学院平湖校区5所不同类型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61%。同时,为便于育人实效性的测量,将育人实效性概念操作化为实施主体(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各校)在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建立、活动开展方面的行动和接受主体(各高校学生)对实施主体行动的内心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程度。
形势政策教育作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一个“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其主要教育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发展遇到的国际、国内问题等。这个过程从内容上具体分为围绕新民主主义教育而展开(1949—1952年)、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1953—1956年)、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1957—1961年初)、以反修防修为主要内容(1961—1966年)、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中心(1966—1976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突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979—1987年)、继续深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与实践教育(1987年至今);从形式上,形式政策教育经历了逐渐被纳入课堂、课程和学科教育,从文件的临时规定到作为大学学生日常学习必修课程,和从单一教育方式到课堂讨论、报告会、课程教育、社会实践等多方式的过程。①历经60多年的发展,形势政策教育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也为广大青年和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势政策报告会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961年,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提出要向学生讲解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政策,并且“时事政策报告和讨论一般平均每月4—6学时”。当时时事政策报告主讲人一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师。1985年在“一二·九”运动大型座谈会上,老革命家与青年同学座谈的形式受到普遍欢迎,于是各地党政干部深入高校与学生座谈、作报告。此后,“领导干部直接到高校面向师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逐步形成制度”。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从2004年起,各省市、高校逐步建立了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各省市领导、高校教师等有利于形势政策教育的各路人士走进高校校园与大学生分享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走向,析解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形势政策报告会逐渐制度化,使得高校的形势政策教育增添了新的载体形式,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政治生活。
形势政策报告会形成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目前在各校开展的形势政策教育基本以课程教育为主,课程的内容往往难以与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新鲜信息对接,而且课程教师主要以“两课”教师为主,他们通过信息媒介部分了解党和国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难以深刻体会到事件背后的意义,也难以提供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的全面信息。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政府要员、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学者走入高校,与广大青年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可以提供及时、权威信息,有效地为学生释疑解惑。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信息容量更为庞大,同时信息成分更为复杂、信息取舍要求更为严格,但是学生本身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关注点不同,因此信息甑别能力差异较大,碰到这类问题容易产生信息焦虑,容易为信息所误导。形势政策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信息压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第三,形势政策报告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面,活跃学生思维,实现报告会与课堂教育的有序对接,同时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官员,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形势政策报告会这种育人方式制度化后,有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它有着明确的制度实施主体与制度接受主体。实施主体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接受主体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处于弥散状态,也就是说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是在时间上短暂性、偶然性的接触,在空间上虽同时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中,但彼此空间联系是远距离的、非强制性的、松散的。因此,在考察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育人实效性时,我们采用了主体间性的视角,从主体间互动频率和作用强度上来测量制度的育人效果。
(一)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实施效果
1.党委、政府实施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基本情况
2005年,浙江省建立了省委常委联系高校制度,该制度要求“结合省委每阶段的工作重点,深入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干部师生对省委、省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高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向所联系高校师生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②2007年,浙江省委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省委常委联系高校制度,明确每位常委联系1所高校,每年到高校调查研究不少于2次。2009年9月到12月,浙江省已先后有18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走进省内18所高校,为广大师生作了18场形势政策报告,参加报告会的师生超过1.5万人次。
2.各高校实施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形势报告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已基本常态化,各高校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形势报告会,每年大多在3—4场以上,6场以上的有25.6%;报告会规模不等,形式主要是现场报告会和小讲座;报告人员基本不固定,最多见的是专家学者,占59.7%,其次是学校领导,占42%,地方领导和其他名人仅为报告人的16.2%;报告会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依次为就业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形势、国际形势、文化科技形势等,比例分布如下:“就业形势”占50.9%,“国内经济形势”占37.9%,“国内政治形势”占37.2%,“国际形势”占31.5%,“文化科技形势”占18.5%。
(二)形势政策报告会的接受效果
大学生对形势报告会大多数持肯定态度。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形势普遍是关心的,在回答“对国家发展形势应持的态度”时,选择应“密切关注”和“有所了解”的占了93.4%,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关心国家的发展。对“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85.5%的学生认为比较需要甚至很需要,不需要的仅为2.9%。对学校形势报告会,63.3%学生表示愿意或很愿意听,不大愿和很不愿听的仅占8.1%。从学生听形势报告会情况观看,分散到每个学生一年听1—2场的比较多,占48.2%,3—4场的占31%,但有少部分学生一场也没听,比例为 12.3%。
大学生大多认为形势政策报告会具有一定的作用。对目前形势报告会的作用,大部分持比较肯定的态度,“形势报告会总体上对你的成长作用如何”回答“有一定作用”和“很有作用”的占了76.3%,但也有23.6%的学生选择了“作用不大”和“没作用”。较多大学生认为形势报告会对自己在了解国家发展、提高社会适应性、明确价值追求、完善知识结构等方面帮助比较大。39.3%学生认为对自己比较有影响的报告人是专家型学者,其次是培训指导类的人,占27.7%,再次是政策决策者,占25%。
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报告会接受程度与报告人、报告内容及形式密切相关。大学生对报告会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由报告人水平、报告的内容及形式决定。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的是专家学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所占比例分别为51.5%、28.4%,一般地方和学校领导的报告不大爱听。最喜欢的报告人类型是激情澎湃型和理性分析型,其比例为50.3%和26%,说教和知识灌输则不受欢迎。最关注的内容是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其次是文化、政治、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说明大学生视野比较开阔,尤其关注对自身今后发展有关联的问题。最喜欢的形式是直接的现场报告会和面对面讲座,占被调查学生的86.5%,一般不喜欢网络、视频等间接形式。
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报告实施主体行动的反馈不积极。调查显示,“在报告会结束后,学生查找与报告会主题相符资料继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其回应的具体情况如下:一般不会,占49.6%,有时会,占37.9%,一般会,占12%。
(一)明确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制度指向
大学生作为独立行动的个体,具有其自身独立、独特的行动安排能力。根据调查,大学生在大学里最想获得的东西是“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占62.6%,“社交群与活动能力”占46.3%,“专业知识”占44.8%,“科学价值观”占19.8%,“获取大学文凭”占7%,“无所谓”占1.5%。形势政策报告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践上应与学生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发现,47.2%的学生认为形势政策报告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15.6%的学生认为没有要求,37%的学生认为有明确要求。因此在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实践的具体展开过程中,如何实现制度的实施主体与制度接受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作用,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大局和大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稳定的大局,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③简言之,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制度指向为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趋势。由此可知,形势政策报告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内容,在本质上是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成长成才相一致的。因此,在明确形势政策报告会实践中,要明确制度指向,让受教育的学生了解、理解和认同制度的目标要求。
(二)优化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内容与形式
从调查结果看,38.9%的学生认为高校的形势报告会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形式方面,26.6%的学生认为是内容方面。就形式而言,37.8%学生认为要注重报告人演讲艺术,31.5%学生认为要提高主讲人的地位层次,18.9%的学生认为要增加报告会互动时间;59.5%的学生喜欢现场报告会,27%的学生喜欢面对面讲座,12.5%的学生喜欢网络、视频。就内容而言,60.1%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形势报告会应当致力于开阔眼界、增进知识,58.7%认为该制度应致力于让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48.5%认为提高社会适应性,38.3%认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5.9%认为缓解心理问题;66.6%的学生要求增加报告主题的多样性,59.1%学生要求报告会内容更贴近实际。
形势政策报告会在表层是一种知识接受,在深层上是一种思想接受。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看,形势政策报告会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达当前社会发展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认同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要求学生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任。因此,只有当形势政策报告会的信息为学生所接受,并达到了思想上的认同,形势政策报告会的目的才算是真正实现。从思想接受生发原理上看,思想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因其需要,接受知识、经验、情感,对外来思想信息的反应、选择、加工、整合、内化、外化、践行的连续认识、反应过程”④。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需要接受的自愿欲望,而且需要实在的传播的内容、具体的传播形式。因此,就形势政策报告会实施主体而言,需要优化报告会的内容与形式。
(三)加强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育人效果的认同教育
从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观点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从事着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他认为,“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始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断生产和再生产各种制度条件,无论是对于完成灌输过程,实现文化任意性的再生产功能,还是对于社会集团或阶级之间关系的再生产,这些条件的存在和持续是必不可少”⑤。简单地说,在现行教育场域中,教育部门掌握着教育系统内资源的分配,受教育者只有遵从这套系统的要求,才能享受到教育资源的极大化分配。因此,从系统要求出发,每个受教育者的行动必须遵守规则;从受教育者出发,他的行动单元不仅受到行动者个人意志的约束,其行动的目标、范围还受到行动环境的制约。行动者只有了解了行动的环境,将其行动系统建立在当前的行动环境下,才能确立正确的行动目标、范围,实现相应行动的效果。从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角度上讲,大学生不仅需要遵从这个教育制度的安排,还需要为这个认同发起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或者形势政策教育在理念上具有较大的认同度。93.4%大学生认为对国家发展形势应有所了解或密切关注,85.5%学生需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76.3%学生认为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对自己有所帮助,63.3%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形势政策报告会。但是在实际行动上,48.2%的学生参加1—2场报告会,3—4场的占31%;49%的学生认为会或者有时会查找与报告会主题相符资料继续学习。上述数据可以粗略地说明,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报告会观念认同与用实际行动支持观念认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的观念认同教育与行动教育,实现形势政策教育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
注:
①李斌雄,王祝福,赵甲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2009(7):100-111.
②朱振岳.浙江18位省领导走进高校为广大师生作形势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9-12-14.
③刑邦志.论形势政策教育的若干节点[J].教育先锋,2002(7):105-106.
④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68.
⑤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2-293.
责任编辑 有 明
*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类课题 《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09JDSZ20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