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2011-04-02 22:17◎闫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态度物质意识

◎闫 缨

青年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闫 缨

近年来,关于青年环境意识方面的研究表明,由于当代青年的社会活动和交往方式多以网络电话为主,失去了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生活方式趋向物质主义,影响到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本研究对昆明市青年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调研可以为了解当代青年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出青年有较好的环境意识;涉及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态度矛盾;对个人经济收入与环保有关方面问题的回答态度犹豫;在生活方式与环保中,表现出观念上有对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向往,但行为没有明显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表现。

昆明青年 环境意识 价值观 生活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在本质上应与自然紧密相联。对自然的真正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推行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联系着构成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环境价值观是人们对环境状况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一种评判体系,以及个体对待自然界和环境的明确态度。如今讨论人们的自然环境价值取向,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物欲的释放”导致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矛盾态度,即一方面对比于社会规范,人们相信自然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人们相信一旦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征服自然,“即人具有指挥自然的自由”。尤其是随着物质经济的增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更显严重。为此“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尊重生态环境”被视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社会规范之一。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应从消费的行为中体现出环保意识亲近自然。

近年来从青年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一个凸显的现象是城市中长大的青年,在他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多以互联网和电话为主①远离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上出现了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因此,对影响青年价值取向的诸多因素进行关注和研究被赋予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总量的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也似乎让人们体会到了相当的建立在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幸福”。虽然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要求人们在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上注重“勤俭节约”,但这一理念的形成是以物质生活条件贫乏为前提,没有包含对节约自然资源的思考。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的破坏,这就需要在现代社会再塑“勤俭节约”(包含了对自然的态度)的价值观,强调在注重生活的品质的同时,人们不但要有环保的意识,更要有环保的行动。

在我国,与此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我国现实社会中反映出的所谓“80后”、“90后”的生活态度、环境意识和价值取向出发,认为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们,正在疏离于大自然,似乎多数当代青年都表现出沉溺于对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的追求和享受中。所以要用中国社会标准化的道德模式作为基准,来教育引导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态度。例如“中国青年报”在2007年针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对待环境的态度进行了“青年消费与气候变化——可持续消费我们能做什么?”的社会调查研究②,指出鉴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消费者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现实是人们不愿意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走向有利于自然环境,在日常行为中实现对自然环境真正的友好。这项研究指出当前青年人消费观的选择,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青年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合理样态”的研究中③,指出了青年价值观取向演进的核心向度问题。认为青年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推动他们的社会行为的重要动力。青年需求的重心正在从生存需求的层面转入发展需求的层面,再进一步向表达需求的层面和参与需求的层面移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青年的价值取向显现出人本化趋势,在青年社会心理中生长出了环保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一系列的新质。对于“青年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还有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关于“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的调研,④认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但在保护环境的行动方面表现相对滞后。青年在社会风尚、生活面貌、消费趋势等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演变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对青年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环境价值取向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进行“昆明市青年环境价值观”调查分析的前提。

二、研究的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昆明地区青年学生的环境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社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于2010年1月对昆明主城区部分16~25周岁的青年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在各种公共场所(街道、新华书店、百货商店、公共交通站等)的随机发放为主,有22人参与这次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工作。在问卷的发放时,注意面对处于不同工作环境中的青年,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和一定的比例进行问卷的分布发放,以期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13份,有效问卷372份。参与调查的青年从事多种职业,其中有保险业从业人员、从事财务、通讯、人事管理、售货服务、客户服务 、档案管理的人员,还有符合这个年龄段的人民警察、武装警察、公交车驾驶员和公务员等。参与调查的青年中女性占47.6%和男性占52.4%,平均年龄21.5岁。他们的教育背景包括了从初中毕业到硕士毕业。

三、结果与分析

(一)自然环境价值取向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以人类和自然界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为前提,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在对问题“我爱大自然、溶于大自然使我感到安宁放松和我喜欢认识大自然”的回答上,参与调查的青年分别有96.2%、94.6%和93%持肯定态度。在对问题 “我不喜欢花时间在自然中和花时间在大自然中令人厌烦”的回答中,持肯定态度的青年只占被调查人数9.7%和2.4%,而有83.1%和91.7%的人持否定看法。在对问题“人类正在破坏自然环境(植物和动物)”的问答中有95.1%的人持不同意看法、对“环境受到威胁不关我的事”的问答中有79.3%持同意态度的,对“人类应该更加尊重大自然”有94.3%的被调查者持赞成态度。

调查数据表明,昆明青年的自然观是积极的,环境价值的取向上是肯定的;在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上与大自然保持着亲近和友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然而在自然价值的取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却在人的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上表现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明了。

在众多关于自然生态问题的研究和宣传中已有明确定论,即人类活动引起了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着不利的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引发了气候变暖、淡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沙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频发等环境问题。所以,按照常理青年人应该清楚人的活动会造成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受到威胁”应当是人的行为索然。而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出昆明青年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人的活动间的联系不十分清楚,对个体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不明了。同时,调查数据表明,青年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其自然观)是符合生态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的,但缺乏基本的环保知识,按一般的观点来看,人们的自然观和环境意识应该是保持一致的,他们在环境意识和自然观上的态度表现为一方面他们不同意“人类正在破坏自然环境(植物和动物)”,认为“环境受到威胁不关我的事”,没有意识到个人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于所提问题回答上的矛盾性。确实独立个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人们看来是不突出的,但另一方面又坚决认为“人类应该更加尊重大自然”。这说明需要建立更有效的途径来帮助青年提高环保知识,加强在这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以加大环保知识的普及度,加强对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了解,确实保证青年在环境保护上做到身体力行,能够从自己的日常行为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限制自己的“碳足迹”),树立生态意识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做这样推测,参与调查者认为自己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凶手”。

对于问题“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有62.3%的青年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名素食者,其中,有27.4%的人认为自己“很不可能”成为素食者,更有23.9%的青年对问题持不确定看法。选择素食的动机、支持素食主义的论证多种多样,包括了人的健康、动物的权利、公正或无私的道德关注和对环境的关注等方面。在此极具代表性的是彼得·辛格在他的《动物解放》一书中倡导的素食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认为我们饮食中少了动物食品,却令我与泥土、植物和四季节气有了亲密的接触。改变吃肉的习惯选择吃素,不仅避免动物遭受痛苦,也是为了保护环境,“素食令我们心中有自然”。从云南经济的发展程度在我国位居第22位的角度看,人们的生存问题还有待加强,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从生态规律的角度看,素食主义的主张是反自然的,要求更多的人放弃食肉习惯在现实中有一定的难度。有学者认为,人们都成了素食者反而不利于环保。也有报道认为素食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本问题的设置是从环保意义来谈,但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很难看出昆明青年的环保态度是什么。而环境意识涉及到的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对青年而言仍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毕竟人类尊重了自然,也就尊重人类自己。

(二)节能与环保行为

众所周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与自然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能力,引发了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关于全球青年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指出“人类在利用资源的速度方面已超出地球能承受的30%。如果人类继续在消耗资源上以这样的速度前行,到2050年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⑥。人们生活方式上对物质享受的崇尚,也使人们超出自己生活所需地从自然攫取资源,同时把大量二氧化碳排入空气中导致气候变暖。就此对青年生活中关于环保理念的教育意义需要体现在他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减少资源消耗、削减对资源的使用量(不浪费水等)、再利用和再循环垃圾中的可用物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

节能与环保是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与人的生活细节和对能源概念的理解有关。鉴于此对昆明青年节能与环保行为的调查从一般生活细节入手设置提问。从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来看,昆明青年对于“一张纸两面使用”、(有79.6%青年回答可能和非常可能)“回收使用过的饮料罐”(有68.8%的人认为可能和非常可能)、“刷牙时关闭水龙头”(有94.4%的青年认为可能和非常可能)和“离开房间时关掉所有的电灯”(有93%可能和非常可能)。这些与节能和环保密切相关的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都持肯定的态度,表明昆明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好的节能意识。对这组问题的肯定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分不开,也不排除中国传统节俭观教育的结果。中国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伴随着青年成长的整个过程。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节约能源,也就是节约你的钱。与强烈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相伴随,昆明青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值得充分地肯定。例如“你是否愿意捐钱给环境组织”,有64.5%的被调查青年表示愿意,(有26.1%青年问题居中性态度);有88.7%的参与调查者愿意“签署呼吁以支持加强环境保护法”;只有14.6%的人选择“就职于一个你已知的正在损害环境的公司”,而超过一半以上的人(52.4%)则对到这种类型的单位就业持否定态度(有33.1%的被调查者回答不置可否)。对于问题“假如你通过购买彩票赢得了一千五百万人民币,你打算怎样花这笔钱?”,答案包含了15项内容,其中有25%的青年选择把钱用于有关环保的事业(保护环境、捐钱给环保组织、种树和保护动物等)。这些数据显示尽管昆明青年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较好,但仍有必要在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对青年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把生态精神培育为一种通向全新文明前景的思维方式、价值基础、精神信仰和文化观念并作为就业的前提基础。

2016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共同印发《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指出:与2015年相较,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应下降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应下降10%、人均用水量应下降15%,明确了医院节能的硬指标与管理目标。此外,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医院经济运营面临压力。精益管理成为确保医院经济运营的必由之路,节能管理被提上重要高度。

(三)生活方式与环保

人的生活方式虽各具特点,但总体而言,它是个体向他人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和精神追求的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方式以特定的经济发展程度为基础,必然的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现代化给人类的一个允诺就是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社会意义上看生活方式对青年的要求是看他们的发展是否能够达到健康与协调,是否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体力。从个体角度看,青年大都希望拥有健康富足的生活方式,其中涵盖着对自然环境健康的关注(基本的环保意识),对现代社会推崇物质享受的价值取向的反省,对有意义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但就现实而言,这一追求常常和对财富的积累形成着冲突和反差……人类怎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存在的生态平衡?

青年的需求随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其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则源于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有关青年的研究中,多有研究者对青年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趋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批判。认为当代青年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信奉“物质是快乐的源泉”,以至于把“物质至上”奉为人生哲学。鉴于上述研究,我们以昆明青年对生活的基本理解为基础设置问题。对问题“如果我拥有好的东西,我会更幸福”(58.4%同意和坚决同意,33.1%放弃,8.6%不同意),“我喜欢拥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72.5%同意和坚决同意,20.7%放弃,6.7%不同意)“赚很多钱是重要的”(55.4%同意和坚决同意,30.4%放弃,14.2%不同意)回答中,有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持肯定看法,有28.1%的青年对问题的回答态度犹豫。有53.7%的人认为自己还没有拥有“享受生活真正需要的所有东西”。

调查结果说明,青年的物质生活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对物质需求仍有相当的渴望。他们判断生活方式是否美好的标准、个体的社会认同度的依据仍以对物质拥有的多寡为衡量标准。同时现实社会中各类媒体对美好生活的标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希望“通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物质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同度”。对提问选择放弃的态度表明青年在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上,并没有完全把对物质的拥有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赚更多的钱成为当代人的价值取向之一的今天,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在金钱观的释放上更加坦诚,昆明青年对“赚钱”的理解,既包含了我国现行社会中人们普遍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定位,并没有把“赚很多钱是重要的”视为生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从对问题“我乐于和他人分享我的东西”(69.6%同意和坚决同意,25.8%放弃,4.6%不同意)、“我乐意捐钱或者捐物给慈善事业”(73.1%同意和坚决同意,21.2%放弃,5.7%不同意)、“有对人们有益的工作比赚钱多的工作更重要”(53.9%同意和坚决同意的,37.9%放弃)和“为使世界更美好而工作对我真的很重要”(67%同意和坚决同意的,28%放弃)的回答中,可看到青年的生活方式有利他主义因素和较好的环境理念,这似乎与人们看到的现实青年生活中表现出的物质主义倾向不一致。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日常表现和行为并不总是与他们的观念保持一致。

从总体上看,昆明地区青年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意识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必然联系,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能够从日常活动中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特别是在就业和环境保护关系上的有效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注:

①关于青年人的业余生活问题调查:http://www.sojump.com/report/600672.aspx.

②中国青年报·新浪网.中国青年可持续消费调查[EB/OL].http://news.sina.com.cn/z/consumptionsurvey/index.shtml,2007-05-22.

③沈杰.多样性:青年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合理样态[N].中国青年报,2007-04-08(4).

④宋悦华.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7(2):22-25.

⑤闫缨,杨志坚.云南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6(3):36-38.

⑥青年与交流中文版编译组:《青年与交流》第十二章 “建立可持续生活方式”联合国教育和科学文化组织,2005.

责任编辑 纪 峰

D430

A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态度物质意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