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小学 王传红
在研究和实践“责任型课堂”中发展学校成就教师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小学 王传红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是学生探索求知的殿堂,也是教师演绎精彩的渠道之一。立足课堂,让课堂真正优质、高效,是教师光荣又神圣的职责。自“责任教育”课题开题以来,我校的“责任型课堂”课题研究活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我们结合学校实情,创新管理方法,精细常规管理,改革评价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打造责任型团队,构建责任型课堂,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用爱心去教会学生责任,用责任去唤起学生的爱心,是打造“责任型课堂”,探索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只有明确自己工作的重大职责,将责任化作教书育人的动力,才能抱着一颗爱心投身工作,才能去关爱、善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与天性,才能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去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1.开展“打造责任型团队”论坛活动。引导全校管理干部和教师参与到论坛活动之中,大家通过学习、反思和沟通,明确自身工作的责任重大,明确只有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堂才能让课堂高效。
2.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从校长书记、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到班主任、科任教师,人人制定岗位职责,个个明确工作目标,让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把责任具体到每个环节。
3.把握课堂特点,推进“责任型课堂”课题研究。把握责任型课堂的基本架构、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进行分解,各备课组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细化教师和学生的责任,使全体教师和学生明确自己的“课前责”、“课中责”和“课后责”,使教师和学生带着责任心上课。
教学常规精细化是打造“责任型课堂”的必由之路。我们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分析要“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以此实现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落实教学责任目标。
1.严格备课要求,落实课前责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基础,我们坚持以教科研专题为依托,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双轨道”备课形式,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研教研学。努力做到“六备一超前”、“四精一创”和“三找一写”。“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备教具、备生活;“一超前”是教师要超前一周备课;“四精”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一创”是指每位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三找”是找成功之处,找失败原因,找补救措施;“一写”是写教学反思。
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对备课进行精细管理和指导,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做到对重点内容和突出问题心中有数,及时评价反馈备课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活动部分的设计指导。
2.开展创节节好课活动,落实课中责任。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只有课堂教学效率高,才能教学质量高,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变一节课好为节节课好。做到“七好一体现”,即课前准备好、教师激情好、课堂气氛好、问题设计好、师生互动好、评价反馈好、教学效果好、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以“推门听课”等形式监控课堂教学质量,要求听课后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意见,帮助老师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当堂检查备课,保证上课的计划性,杜绝无计划无组织脚踩西瓜皮式的教学。
3.坚持作业检查制度,落实课后责任。强调四点:一是留作业要精心设计,要符合时间要求;二是作业等级不要过多,就是优、良、合格、待合格;三是都要有自主作业;四是只要留作业,教师就要批改。
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要做到随时了解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督促并指导教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作业要做到从内容、书写、格式、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逐本检查,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通过检查作业,学校领导对各科教师的教学、教师对本学科的学习困难生、班主任对本班的学习困难生都要做到底数清、问题明。
课堂教学可能是个体行为,但学校教育却是团队活动。只有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团队意识,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实行“包班申请制”,变教师被动接受责任为主动承担责任
以前我们安排学校人事及工作岗位采取的是“指派制”,谁当班主任谁教几年级,都是学校领导指定,造成的问题就是老师的岗位责任感不强,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全凭老师个人的自觉性。实行“包班申报制”,首先由全体教师填写申报表,个人申请担任几年级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为主导组建团队,制定包某一班级方案,再由年级内各班老师推选年级组长,最后由年级组长组建本年组综合学科教师(主要是英、音、体、美学科教师),这样做可以调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对团队负责。
2.组建“学术委员会”,变靠行政成长为同伴引领发展
学校通过组建“学术委员会”把学术权交给老师,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工作责任感。“学术委员会”由全校教师海选产生,9名或11名成员为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可以根据学科细分为几个小组。“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课堂评价、质量考核、常规评审、学术指导、团队评价等与教育教学等与“学术”有关的工作。校长不争夺学术权,这样既可以激发骨干教师的责任感,满足他们成就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又让其他教师更心悦诚服,乐于接受指导,减少不满情绪。
3.建立“团队评价”激励机制,变重教师个体评价为重教师团队评价
我们变“个体评价”为“团队为主评价”,大力倡导“对外讲竞争,对内讲合作”、“合作大于竞争”,积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根据老师个人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在不同团队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既评价团队(包括学校大团队)的绩效,也评价个人的绩效,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当然,不论是团队评价还是个体评价,都必须有完善科学的评价细则和可信度高的评价程序。
教师评价=学校业绩×10%+年级业绩×30%+教研组业绩×20%+班级业绩×20%+个人业绩×20%
当前,我们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责任型课堂”的研究工作,认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主观能动性,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走近教师,拉近距离,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从而形成学校整体的教学合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