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重庆自己的古诗词地图——浅谈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整理之意义

2011-04-02 03:58周睿
关键词:古典文学绘制古诗词

周睿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绘制重庆自己的古诗词地图
——浅谈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整理之意义

周睿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通过对古典文学遗产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格的分析,基于重庆传统古典精神缺失的现状,本文强调整理巴渝旅游资源中的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提出绘制重庆古诗词地图的可能,以期深化本土社会历史学的研究。

古典文学;地图;重庆;文化品格

在我国卷帙浩繁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类由古典诗词锻铸、积淀而成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和历史古迹相得益彰,形成特有而丰富、民族性和地域性相融合的旅游文学资源。这些旅游文学资源或隐或显地散发着魅惑的气息,吸引无数文人骚客不远千里而至,登临怀古,与古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它们本身也与当地的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不断提升着旅游胜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这类例子在古典文学中不胜枚举。如果没有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佳句,如果没有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浅斟低吟,如果没有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反复回味,杭州或许没有今天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千古美誉。如果没有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清景无限,如果没有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温柔缠绵,如果没有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感顽艳,扬州或许没有今天的“烟花三月”的温情浪漫。如果没有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的磅礴大气,如果没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波澜壮阔,如果没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岳阳楼或许没有今天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旷达自信。再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于西安华清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于古丝绸之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于九曲黄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于山西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之于东岳泰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于苏州寒山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之于苏州桃花坞、“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之于南京乌衣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于江西庐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于南昌滕王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之于武汉黄鹤楼、“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于赤壁古战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于古蜀道与剑门关、“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于峨眉山、“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之于杜甫草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于成都武侯祠……

文学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旅游文化。元人王恽《游东山记》云:“山以贤称,境缘人胜。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垂宇宙。”正是很好地说明了文学在旅游文化中的感发价值,能够让游人先入为主地体验到“文化之旅”的况味,产生预先的审美期待。如何很好地挖掘旅游文学资源在旅游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提升城市品格和旅游品质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益发强调“文化旅游”的今天,如何做到文为景用、借文生金,推动古典文学为旅游和经济服务,研究文学对旅游文化精神需求的影响作用,同时借助现代旅游及大众传播方式再次焕发古典文学蓬勃的青春生命,探索国学文化内涵,都是学界应该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就在重庆地区繁衍生息;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部族联盟,称为“巴”。历史上重庆先后被称为巴郡、江州、巴州、楚州、渝州、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先后封恭王、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更恭州之为重庆。重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先民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从古老神秘的巴渝文化发祥地到新中国西部年轻的直辖市,数千年的沧桑变迁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悠然神往。

在重庆旅游资源中,除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桥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外,熔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非物质文化体系也彰显了重庆的独特魅力。然而目前学界对于重庆旅游资源中的传统语言文学遗产的整理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就曾由有识之士提出。光绪年间向楚重修《巴县志》云:“巴处山川形胜之地,立国最古,前代名迹,较然章著。而岁月迁贸,丧乱频仍,明清之际,图经荡灭,民鲜土著,故老无征。乾隆旧志,粗有掇拾,循名则是,考迹或乖。”可见在清末之际,文士们就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的断层,甚至与古无稽。而今天我们说到属于重庆自己的古诗词,似乎还很难从中找到重庆古典文化精神的“代表作”,较之北京、杭州、洛阳、西安、苏州、扬州、南京、成都等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显得底气不足,尚不足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相抗衡。所以,在传统语言文学遗产中探寻重庆自身的文化印记,为重庆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品格的提升贡献力量,是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举个例子,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岛因为有娥皇女英湘妃啼竹的动人传说,在旅游宣传的时候勇敢地打出“中国爱情岛”的旗号,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而重庆市巫山县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的巫山国际红叶节,除了“新三峡”、“红叶”这样的卖点之外,完全可以大力开发和包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的诗词典故的商业价值,借助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将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有能力与君山“爱情岛”争夺旅游客源的。

从理论意义上讲,川江号子、重庆言子(方言、俗语、谚语等)、夔州杜诗、三峡名作等语言类或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具一格、不可复制的文化名片,是重庆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色标签,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自汉魏至晚晴时期的千余首古诗词遗产。对重庆旅游资源中的传统语言文学遗产的整理,将与重庆旅游息息相关的语言和文学现象系统化,有利于充实和完善重庆的话语体系,“焊接”古今文化链条,巩固重庆在中国乡土地域文化史上的地位。

从实践意义上讲,整理重庆旅游资源中的传统语言文化遗产并将其运用在旅游市场开发当中,提升旅游文化质量,整合旅游产业素质,培育旅游项目精品,扩充旅游历史内涵,以博大的语言文学遗产为支撑,提升和突出重庆旅游的历史文化意蕴,有利于加快重庆旅游业在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前进步伐,凸显重庆的城市文化品格。对这些古典遗产加以必要的整理,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必要素材,同时也为热爱重庆历史和文学的民间人士提供可资借鉴的读本。

黄奇帆市长2009年底在在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广电局、市移民局、市旅游局调研工作中谈到文化、旅游工作时,说,重庆要努力建设文化旅游高地,但文化旅游高地不是自己吹出来的,它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要有世界级或国家级的文化、旅游方面的硬件设施;二是要有历史、文化底蕴,并且要彰显出来;三是要出成果、出名人、出作品。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称得上是“高地”。他特别强调,如今重庆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个案都是非常好的创作素材,值得文化工作者去琢磨和挖掘。本文所努力倡导的方向,即,绘制重庆自己的古诗词地图,其文化价值正庶几近之。

在国外,运用地图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方兴未艾,诸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对人口成分构成与分布的地图绘制、外交学中对国际政治形势走向和预测的地图绘制、特殊教育学中对某地区的智障儿童的认知与政治经济水平的关系的地图绘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的某语系的方言地图绘制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将地图绘制应用到传统中国语言文学上,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国语言文学历来重视感悟、兴发、譬喻等传统表现手法,强调对风格、韵味、情趣的追求,以至于“诗无达诂”,很难想象能跟测绘科学联系起来。但是这种联姻的尝试,能够凸显古代诗词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绘制巴渝古诗词地图,一方面挖掘和保护了在现代化都市中逐渐失落的传统人文景点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重构和凸显了古诗词在老重庆风景名胜中的文化价值。

古诗词地图试图将以传统景点为描写对象的古典诗词的地理分布特点表现出来,使这些“老名胜”在重现古典意境的同时直观明确地呈现地理分布现象,更加便于阅读与理解。古诗词地图的绘制不仅是研究乡土地理和本土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而且也能直观明晰地反映文学地理特征历史演变的过程,有助于深化重庆本土社会历史学的研究。例如,南岸区涂山是大禹迎娶涂山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的肇始地,《华阳国志》即有记载:“涂山有禹王庙及涂后祠。”然而当今历史地理学派却普遍认定涂山氏出自安徽当涂,事实上,通过从分布在南岸涂山、禹庙的古典文学的发掘、整理、注释,我们即可发现,早在元代有贾元撰《涂山禹庙碑记》,言之凿凿,力辨江南当涂之非,从文献上认定涂山氏出自渝州,而今天南岸区南滨路外有呼归石、弹子石(原名“诞子石”),都是夏禹、涂山氏、启等历史传说的在文物上的明证。再如,古巴渝十二景有“华蓥雪霁”,四川广安境内的华蓥山何以被列入重庆的自然景观中?如果通过古诗词地图则可发现,华蓥山主峰之一小华蓥山,又名宝鼎,海拔1590米,位于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与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镇之间,原有三十六寺院,现仅存溪口煤矿附近的黄龙寺及峰顶始建于唐至德二年、上世纪90年代复建的光明寺。今宝鼎光明寺香火寥落,很少人知道当年它“川东第一名山”的美誉。

重庆古诗词地图以图集形式对巴渝地区旅游资源中的古诗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整理及注释评介,需要结合重庆本土的传统语言文学遗产和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置于整个重庆历史发展和名人名胜的主要脉络中进行考察,采取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唯物史观和古典文学批判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必须能够立足于扎实的文献资料论证,仔细搜集和整理散见于各种典籍中的与重庆自然与人文景点相关的语言文学作品,一方面对这些古诗词进行系统的史料考证和文本阐释,另一方面探究它们的文化特征,由此揭示出它们在旅游产业中加以开发的独特价值。从体例上来说,不妨可以采取“地图式”的行文线索,深入实地收集第一手资料,按照重庆各区县分布来整理历朝历代的古典诗词加以详细地注释,并参考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视角,按照测绘科学要求绘制诗词的地理分布状况。

由于学术界迄今尚无对旅游资源中的该类语言文学遗产的综合研究成果,缺乏现成的参考资料,拓荒之初,难度很大,加之涉及大量传统语言文学作品,虽目前有一些碑刻、笔记、方志、轶事等文献,但不够具体和系统,缺乏归类、考证、辑佚、统计以及文本分析,工作量很大。绘制重庆古诗词地图,任重而道远。

[1] [晋]常璩著,任乃强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Z].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2.

[3] [明]曹学诠.蜀中名胜记[M].重庆出版社,1984.

[4] [清]穆彰阿著,潘锡恩纂修.大清一统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 [民国]重庆市政府秘书处.重庆市一览[M].重庆市政府庶务股,1936.

[6] [加拿大]Mckercher著,朱路平译.[M].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2006.

[7] 彭伯通.重庆题咏录[M].重庆出版社,1985.

The Unique Classical Poetry’Map of Chongqing

Zhou Rui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The article,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absence from Chongqing’s traditional classical spirit,analyzes how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heritage enhances the cultural status of the city,and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in tourism resource of ancient Chongqing(Ba and Yu).It is vital to protract the unique map of classical poetry of Chongqing and go far towards the research on native social history.

classical literature;map;Chongqing;cultural status

I222

A

1673-0429(2011)06-0099-04

2011-10-08

周睿(1979—),男,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0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批准号:2010QNRW50)。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绘制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更正说明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