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读书节,“读”出新南京

2011-04-01 07:52吴重生郑胤
市场周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读书节南京市市民

吴重生 郑胤

2010年12月12日晚,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重读南京”百题知识竞赛正在紧张进行中。场外,百万南京市民通过电视同步观看这项第十五届南京读书节的重头戏。

南京市书报刊发行业协会于1996年首次推出读书节,虽然当时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却在不经意间激发了全体市民的读书热情。15年来,随着读书节的深入开展,“人人爱读书,处处飘书香”在南京蔚然成风。

在前不久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等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活动中,南京名列第三,其中市民素质单项排名全国第一。

15年坚守只有开幕式没有闭幕式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次年,南京读书节拉开序幕。此后每年一届,一办就是15年。

15年的坚守,给这座六朝古都打上了深深的阅读痕迹,“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成为这座城市的自觉行动,进而演变成一种城市品格。同样,作为“文化南京”战略的重要一环,读书节让更多的人认识南京、了解南京,建设南京。

南京读书节内容不断丰富,持续时间不断延长,从最初的数日到第八届的一个月,再到如今的半年以上。即使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南京也创造性地通过网络举办读书节,依旧办得有声有色。龙虎网开辟了读书节网页,金陵图书馆推出网上图书3万册……这一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非典”时期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2005年,南京一改往年传统做法,改由媒体开道,同时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2006年后,结合“文化南京”战略不断创新活动内容,读书节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文化节庆活动。

据统计,每届读书节期间,南京同时开展10多项各具特色的活动,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组织的活动也丰富多彩。15年来,文化企业和市民累计捐赠各类图书200余万册,捐助贫困学生上万人,创办的552个农家书屋更是覆盖城乡。

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章世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南京读书节深入人心,只有开幕式,没有闭幕式。

15年创新带动本土文化挖掘提炼

“与其他城市的读书节相比,南京读书节既传统又新潮,每年都会有新‘节目,有一些品牌活动会延续。”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场处处长潘弋锋说。据介绍,读书节的惠民书市、征文比赛、读书讲座等品牌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多年来一直得以保留。

2009年,南京读书节还有了自己的主题歌《读书好》。这首歌不仅受到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2010年11月还获得了江苏省群众文艺创作“五星工程奖”金奖。

不仅如此,读书节有效带动了南京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提炼。作为读书节的推荐书目,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主编的《我爱南京》系列丛书,自2005年至今已出版14本。读者通过该书对“南京精神”有了重新认识。为更好地营造读书氛围,南京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每个县市都有设施齐全的图书馆,13个县市区中有10个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与一些企业合作,开展针对农民读者的交流赠书和旨在帮助困难学生的“大手拉小手”等活动。作为读书节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董事长毛文凤表示,读书是最美的姿态,任何有益于读书的事情,可一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15年收获和风细雨浸润每一个人

读书的城市有品位。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俊认为,读书节所带来的影响虽是和风细雨,却浸润了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让南京这个文化名城更具优雅和睿智气质。

自2006年开始,南京实行开放办节,广泛吸纳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2009年,南京市委宣传部荣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读书节所带来的另一深远影响就是,南京的“书痴”、“书虫”越来越多。由钱晓华创办于1996年的先锋书店,一直以风格独特而闻名,已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更荣膺全国民营书业评出的中国2009年度最美书店奖。更有一组数据可证明南京的文化软实力:2009年,南京市共有2300余家书店,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1.73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近1/6。按照大文化产业统计,加上体育、教育,旅游等产业,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15.08亿元。

15年的坚守,15年的创新,15年的收获,南京读书节正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

猜你喜欢
读书节南京市市民
刘辉
挖藕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以创新思维指导开展图书馆读书节活动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南京市长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