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群,陈 力,缪李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402160)
新建临床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张绍群,陈 力,缪李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402160)
本文所述新建临床学院是指由医科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地方三甲综合性医院)成建制划转为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并处于3~5年转型期的院系。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临床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能力又是教师教学专长的核心和基本。因此研究并构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对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能力是一个包含多因素的较为复杂的概念。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1]。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3个维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2]。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新的能力结构,即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3]。从高校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来分析基本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方法技能;(3)教学实施技能(包括教学管理、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讨论、互动、应变和结论等技能);(4)教学媒体选用技能;(5)教学观察技能;(6)教学反思技能;(7)教学评价(考试)与测量技能;(8)学习方法指导与辅导技能;(9)指导教学实践与实习技能等[4]。鉴于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特点,大学教师的劳动具有“高深文化、高深学问”的特征,为适应国家素质教育和对创新型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作者认为高校临床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上述教学基本能力以外,按照系统的观点和培养高水平临床教师的要求,新建临床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包括教学意识的认知能力、医德与人文教育能力、教学规范的执行能力、教材与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教学创新能力。
新建临床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应该围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针对新、老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同特征,重点从培养内容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两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2.1 培养内容体系 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教育思想观念与师德风范、教育教学理论、基本与专项教学技能、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4个方面的培养。
2.1.1 教育思想观念与师德风范培养 鉴于医学和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与教学意识的培养及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临床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塑造和品格意志的修炼,逐步提升人格魅力,特别注重人文精神、自律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养成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个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教学、科研”的关系,促进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思想与态度上、精神与境界上,强化教师教学意识、教学理念和师德风范培养。
2.1.2 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新建临床学院教师具有“医师与教师”或“护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与双重职责,获得高校教师资格是从“医务工作者”向“高校临床教师”转变的最低要求。学院与重庆市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班”,按照“副高以上或者博士免考不免训,其余人员均须参加培训与考试”的原则,面向全院医疗、护理、医技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广泛开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及《普通话》培训,使教师掌握教育政策和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严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5]。
2.1.3 基本与专项教学能力培训 临床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教学各环节工作规范、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与教案撰写、PPT制作技巧、备课、教师课堂教学(含见习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如学院组织的“高校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制与教案设计、促进有效教学的课件设计、临床教学管理模式与规范”等专题培训,鼓励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知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模式、课堂环节的精心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专项教学技能培训主要包括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命题工作规范、阅卷工作规范、考试成绩与试卷分析等教学专项工作技能培训以及学院举办的各类专项技能培训班任课教师的培训。
2.1.4 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临床教师应当具有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密切关注专业发展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才能向学生传授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精神并符合时代潮流的医学知识。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注重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主要通过组织“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课题与成果申报、教学课题实施、教学论文撰写”等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题培训和通过组织公开课、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管理与教学建设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强化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养。
2.2 组织管理体系
2.2.1 培养原则和要求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始终坚持“院内与院外培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教学与临床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培养原则,要求教师系统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持续提高教师临床教学能力。
2.2.2 打造教师教学能力三级培养平台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耦合发展的路径[6]。学院着力打造以学院培养平台为主导,以教研室(科室)等基层组织的培养平台为核心,以教师自我培养平台为主体的三级培养平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学院培养平台主要指学院建立教师教学岗前培训、岗位培养和教学工作绩效评价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养、教学交流、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各类教学竞赛活动等全院性教研活动和院内外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促进教师自觉树立投身教学、服务教学、管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思想和信念,逐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统筹考核教师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和严格的组织管理,督促临床教师重视教学和科研,强化“科教兴院”、“教学相长”、“教学本职”的意识与师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激励作用[7]。
教研室(科室)培养平台主要指教研室(科室)制订相应的教研活动与师资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教研室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及集体备课会、教学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经常性教师试讲、学术交流、专业探讨以及学术讲座等教学研究活动,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奋进的科室环境;通过参与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如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三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教研室(科室)的教师成长基地作用。
教师自我培养平台主要指教师在学校和学院政策、制度的引领下,制订自身教学能力训练与提升计划并由科室(教研室)监督、检查、验收。可通过跟班听课、观摩教学、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活动等方式学习,通过练习性讲授、教师辅导下试讲或培养性授课来强化教学基本功。要求教师基于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积极开展自主教学研究活动,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树立思考型、研究型教师的典范。这种参与式、实战式、自悟式的教学能力培养是“学习型”临床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8],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新建临床学院还需结合学院教学发展规划不断探索,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1]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59.
[2]徐继红,董玉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76-79.
[3]王少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多维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7(1):110-113.
[4]陈湛本,梁铨廷,刘玲.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之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1):80-84.
[5]吴德华,刘莉,陈龙华,等.用科学发展观强化对临床教学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4):471-473.
[6]陈利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5-76.
[7]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09,3 (3):64-68.
[8]祝静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2):13-15.
2010-10-20
2010-11-12)
△通讯作者,Tel:(023)85381603;E-mail:miao-lili@163.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7.043
B
1671-8348(2011)07-07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