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雪琴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管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放心,让社会满意。今后护士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对患者的“包干责任制”,负责包括患者基础护理在内的全部护理工作,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这项惠及民生的活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加强在校护生的素质教育,以尽快适应优质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觉大多数护生报考护理专业存在盲目性,对护理专业的学习任务和今后的工作性质不甚了解。而热爱护理专业,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护生认识到护理专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对人类健康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激发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因此,护生在校的两年学习期间,应注重将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护生能力的同时,培养护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逐步树立护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护理理念。
1.1 将护德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示教室及走廊设立宣传栏和看板,宣传护士礼仪和护理理念,介绍历届南丁格尔奖章得主的先进事迹。另外在基础理论教学中着重从热爱护理专业入手,详细讲述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她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介绍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界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通过榜样效力,寻找专业的闪光点,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平凡和伟大,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专业兴趣。并通过实践教学和模拟病房,使护生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培养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1.2 加强适应性教育,提高护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现在的8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小公主”、“小皇帝”,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和奉献精神,唯我独尊。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组织护生分期分批进入到社区服务中心或敬老院开展各种护理活动,将他们置身于社会环境中,主动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忍让和关心爱护他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放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爱心,唤起他们的责任感,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2.1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促进护生全面掌握护理知识护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救死扶伤是护士的天职,病人将自身的安危托付给医院,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利用病案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网络资源分组制作PPT汇报和展示讨论结果,来强化理论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并有效锻炼了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护生沟通技巧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2],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工具。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进行优质护理的基本条件,临床工作中80%的护理纠纷是沟通不善而导致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加强护生沟通技巧的训练。目前我们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学习情境,在教学中由护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让护生身临其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教学让护生亲身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在护理工作中,病人可以从护士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表达时的语气等方面产生不同的体验。护士亲切、诚恳的语言可以为治疗创造条件,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而简单粗暴的语言不但会加重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同时使病人丧失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因此,要加强护生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演练,使护生掌握规范富有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语言。护生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今后在护理工作中就会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促使护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 娴熟的操作技能是深化优质护理、全面全程护理患者的核心和根本,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训室全部设置为模拟病房,其设施和布局与医院完全一致,对于医院常用的18项护理操作在护理教师的演示、指导下,反复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其次,每一间模拟病房都配备了触摸屏,将18项操作的程序全部录入其中,便于护生在课后演练时观看模拟。同时在教学训练中每班分为若干个小组,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每组不超过4人,固定床位和用物进行演练,并注意选拔部分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责任心强的护生,把他们培养成“小老师”,负责全部的护理操作的指导和示范,有效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以获得练习的最佳效果。同时,建立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达标考核制度,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直至达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护生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由于现在的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在家人的庇护下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导致了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能力相对比较低。现在全面实施优质护理,要求全面全程为患者服务,很多护生对于为病人洗脸洗头等护理工作无法接受。在教学中要强调救死扶伤是护士的天职,任何护理活动都是护士工作的范畴,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责任心。
3.1 培养护生从容平静的心境 护士的情绪对病人的心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对疾病的预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必须做好角色转换,在护理工作中应保持愉快、热情、乐观的情绪,对患者有高度的同情心,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病人
3.2 培养护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 通过各种病案分析和讨论,以及深入社区和敬老院与病人亲密接触,培养护生善于敏感的观察和体会病人细微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了解病人的病情特点,预知病情的演变方向。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安排现场急救和参观ICU病房,锻炼护生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能从容不迫并胸有成竹地给予处理。综上所述,良好的素质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在护理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护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为了促进护理事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护生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体现优质护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也提升专业认同,这样才无愧于人们赐予护士“白衣天使”的美称!
[1]潘谊清.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工作策略[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37-40.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