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军 越飞 范锦芳
幽门管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病变部位距幽门孔2~3cm内,其类型特殊,由于症状不典型,故在诊断时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混淆。随着消化内镜在临床的使用,幽门管溃疡更容易准确诊断。本文回顾分析了2007年6月~2010年6月广东深圳葵涌人民医院内镜诊断的幽门管溃疡45例,对其临床表现、内镜所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讨论,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观察组病例均来自广东深圳葵涌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因消化道症状或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而确诊为幽门管溃疡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为16~62岁,平均(45±12)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5天。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 幽门管溃疡临床症状除腹痛、腹胀、嗳气、反酸外,还以黑便、呕吐、呕血为突出表现。本组病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2例(26.7%):黑便9例,呕血3例。其余表现中上腹部疼痛36例(80%),其中餐后腹痛8例(17.8%),饥饿性腹痛24例(53.3%),无规律性腹痛13例(28.9%);反酸7例(15.6%);嗳气28例(62.2%);呕吐28例(62.2%),腹胀31例(68.9%),纳差14例(31.1%),体重减轻7例(15.6%),大便潜血阳性12例(26.7%)。
1.2.2 体征 上腹部深压痛35例(77.8%),震水音(+)7例(15.6%)。
1.2.3 内镜所见 本组研究病例中幽门管多发性溃疡36例(80%),多发性溃疡9例(20%),共有溃疡54个。①溃疡部位:幽门前区小弯侧者最多,为25例(55.6%),幽门前区大弯侧及幽门沿上者分别为14例(31.1%)、6例(13.3%)。②溃疡外形及大小:54个溃疡外形中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分别为32个(59.3%)、13个(24.1%)、9个(16.7%)。溃疡直径≤0.5cm 19个(35.2%),0.5~1.0cm 24个(44.4%),1.0~1.5cm 11个(20.4%)。③合并症:单纯性幽门管溃疡36例(80%),合并胃溃疡者6例(13.3%),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3例(6.7%)。④并发症:幽门不全梗阻15例(33.3%),镜下见溃疡灶活动性出血者5例(11.1%)。⑤分期:活动期38个(70.4%),愈合期7个(13.0%),瘫痕期9个(16.6%)。多数为活动期。45例均采用尿素酶试纸检测幽门螺杆菌(HP),HP阳性42例(93.3%)。
1.4 病理学检查 45例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良性溃疡且均合并胃窦炎及十二指肠炎症,部分病例有肠上皮化生。
1.5 治疗 45例患者应用内科药物治疗(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囊)4周后复查胃镜。
4周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32例(71.1%),好转9例20%,3例未复查胃镜。37例(82.2%)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2%)因消化道大出血而行手术治疗。复查尿素酶试纸试验,其中36例转阴。
幽门管位于胃远端与十二指肠交界处,是幽门括约肌至幽门口的一段管道,长约2~4cm,此处溃疡称幽门管溃疡,又称幽门前区溃疡,即使较小,也常会并发梗阻,且症状多较严重。由于此溃疡的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特殊,现已将其划分为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独特类型,属于难治性消化性溃疡[1-2]。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45例幽门管溃疡的患者,分析总结了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本组研究病例中,幽门管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常见症状与其他消化系疾病相似,有腹痛、腹胀、嗳气、反酸、黑便、呕吐、呕血等,其中腹痛症状与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相似,这可能与溃疡发生部位邻近十二指肠有关。本组病例中,有53.3%的患者有典型的饥饿性疼痛,且常伴有反酸,故临床上据症状诊断时极易与十二指肠溃疡相混淆,故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腹痛在进食、进饮之后缓解,而幽门管溃疡患者腹痛在进食后无明显缓解,且常有进食后恶心、呕吐等表现。有研究显示[3],幽门管溃疡的突出症状包括呕吐、黑便和呕血,本研究病例中,三种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2.2%、20%、6.7%。②幽门管溃疡患者于内镜下观察常伴有幽门及周围的粘膜充血、水肿、变形,甚至形成假幽门,使幽门前区与十二指球部的分界不清,常规X线钡餐易将其误诊为球部溃疡,亦有可能造成胃镜检查困难。有报道称[4],当内镜检查较难辨清时,可通过适当注水、注气,使其扩张后尽可能接近幽门口观察,若难以确定溃疡具体位置,可先将胃镜送至十二指肠降部再缓慢退镜观察。部分病例可通过多次胃镜检查确诊。检查时应对幽门附近的每个溃疡,无论大小、深浅和规则与否,均作活检,以确定其具体的病变部位及性质,不至于漏诊。本次研究中内镜所见溃疡部位以幽门前区小弯侧者最多,形状以椭圆形多见,其中活动期占70.4%,其典型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溃疡处于活动期,出现幽门孔周粘膜的充血、水肿、痉挛有关。活检结果均为良性溃疡且均合并胃窦炎及十二指肠炎症,部分病例有肠上皮化生,临床中,我们应注意恶性病变的排除诊断。对某些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多次复查。③幽门管溃疡的合并症中,并发出血、幽门梗阻者较多,故传统观点将其列为难治性溃疡,但本研究中经内科治疗后溃疡愈合或好转,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所以我们认为:幽门管溃疡与胃溃疡和球部溃疡一样,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需要定期复查。对一些病程长、溃疡深大而不规则、临床症状及并发症严重的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幽门管溃疡患者中HP阳性率较高,为93.3%,这提示我们幽门管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故治疗时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8-401.
[2]关德运,王奇难.治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6):102-103.
[3]祖毅,张成芳.幽门管溃疡129例临床及内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4,11(2):83-84.
[4]郭宏伟,张爱军.幽门管溃疡21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9,1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