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之路

2011-04-01 09:49:26丁永刚
城市观察 2011年3期
关键词:汉唐文化名城长安城

◎ 丁永刚

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之路

◎ 丁永刚

汉唐长安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西安人有着浓厚的"长安情结"和复兴"汉唐盛世"的梦想,尤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安人以饱满的热情与自信准备用10年时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复兴,重现汉唐长安国际化都市的风采,这既是汉唐后裔的期望,更是历史赋予西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西安 长安 历史文化名城 复兴

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古都长安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文明古都.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作为汉唐都城长安也随之成为了政治清明、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世界大都市.公元10世纪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中心东移,西安逐渐失去中心地位.近代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敲开晚清王朝的大门,便捷的海上运输使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起来,而处在"丝绸之路"起点的内陆西安相对落伍了.汉唐长安的辉煌令人振奋,更逼人发奋进取;今天西安人以承古开新的境界、开放包容的胸怀,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曲江新区、欧亚论坛、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第41届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不寻常的成绩昭示着西安正迈步走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之路上,向着国际化大都市挺进.

一、"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汉唐长安城

汉唐长安城无论就城建规模、人口总量和商贸状况看,还是从国际化程度和文化影响力看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一)汉长安城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掉项羽,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并在秦都咸阳东侧,渭河南岸修筑汉长安城.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规划严谨,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都市.目前考古学家考古发现,汉长安城内分11个区,有8条大街和12个城门.8条大街宽度基本相同,在45到55米左右;城墙高12米,周长25700米,由黄土夯砌而成;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护城河.皇家宫阙、官员行署、居民住宅、街道市场都安排在一定区间,形成"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十六桥"的庞大建筑群,四周则有高大雄浑城墙围定,加上12座飞檐挑角、庄重巍峨的城楼,使得汉长安城无比雄伟高大;在当时世界上只有西方的罗马城可与之媲美.汉代以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仍以长安为国都,基本沿袭汉长安城格局.汉长安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4倍,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考古专家预测,当时宫城内人口约24万,到汉惠帝时,长安城人口差不多有50万①.当时汉长安城里商业贸易也是非常繁华的,有规模较大的"商业区".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冶铁、煮盐、纺织,以及竹器、玉器、漆器等制造业十分发达.汉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九市",《三辅黄图》记载:"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②.此九市在长安城的西北部,以横门大街为界,西辖6市,东辖3市,各有围墙,店铺林立.班固在《西都赋》中描写说:"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③.九市分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聚集了天下的财物,云集了天南地北的客商.因为临近渭河,水陆交通便利,南方产的象牙、翡翠、黄金等商品,中原产的丝绸、漆器、铁器等,还有西域各国的土产、良马、毛织物、乐器、各种奇禽异兽,都运输到长安九市进行交易.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城九市已经堪称"国际市场".

(二)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整和完善,先后修建起大明宫、兴庆宫、大小雁塔、东市西市等建筑.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两部分,街东为万年县,管辖着长安城东50多个坊;街西为长安县,管辖着长安西半部的50多个坊.而朱雀大街长达十公里,宽度达155米,当时中世纪罗马城最宽的街道仅12米.唐长安城有南北方向大街11条,东西方向大街14条,街道宽度都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这些整齐划一的街道把全城区划为109坊.经考古专家对唐长安城遗址实测,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7倍、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④.贞观八年在唐长安城东北部龙首原始建大明宫,历时30年,是盛唐气象与中国工匠的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代表了盛唐建筑的最高水平.大明宫建筑相当于明清两代的紫禁城,但其气势和规模,却是明清紫禁城远不能相比的.大明宫周长达7628米,是紫禁城的6倍,仅高大巍峨的城门就有11个,俨然城中之城.民间传说的金銮殿即含元殿长735米,宽588米,其26根檐柱,每根直径2.4尺,高2.8丈,巍然屹立在今西安城北之龙首塬南沿上,殿基高出地面达40余尺,这是唐王朝百官集会议事之处.兴庆宫是唐代中期唐玄宗处理政务及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建筑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体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

唐长安城不仅建筑宏大,工艺精美,而且以其开放性和国际性,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使节和商人.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东罗马帝国先后7次遣使至长安,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15次,阿拉伯帝国曾36次派使节到长安⑤.有些外国人不仅在长安城长期居住,而且还供职于唐王朝,这些在唐朝做官的人达数百人.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先后在长安城生活近40年,官至正三品;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潜心学习唐王朝的典章制度,在长安留学长达17年;在唐乾陵矗立着60余尊外国使臣石雕,代表与唐朝有外交往来的国家多达60多个.当时中亚客商、留学生、日本遣唐使滞留长安城中多达3万多人.中亚客商主要包括北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和天竺人.贞元三年唐朝政府普查长安胡客田宅,共有4000家在长安置有田产.由此推测,在长安的胡人应在5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10万.据史籍与考古证实,同时期古罗马城人口不过10万,已堪称繁盛,而唐长安城不仅建筑宏伟,人口也过百万,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同时,唐王朝的开放和包容政策吸引众多的中亚客商经丝绸之路东向长安都城,送来了西方的良马、毛皮、珍禽异兽、珠宝、香料、药材、玻璃器皿等商品,又把长安的丝绸、瓷器、茶叶、工艺品等商品带回西方.在长安城的东、西市,有波斯人开的商邸和珠宝店,有西域人开的胡姬酒肆,突厥、回纥、大食、波斯、拂菻(东罗马帝国)等国商人出入其中.各国使节互访,商品贸易往来,必然带来宗教、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形成唐文化的繁荣景象.唐时期的长安城已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二、西安复兴"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新机遇

西安历史是古老的,汉唐长安是辉煌的.汉唐"长安情结"是西安人不变的情怀.西安人天生有一种文化立市的渴求,内心深处总是装着"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之梦.西安人怀揣复兴之梦,抢抓历史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西部大开发十年,西安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速达13%,2004年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3000亿元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安城市骨架拉大,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231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415平方公里,近乎再造一个"西安城".2010年7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西部大开发政策时限再延长10年.同时,国务院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开发的优先位置上.西安更应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立足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文化中心之城,实现复兴盛世"长安"的梦想.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实质是汉唐文化之复兴,恢复汉唐"长安"时期的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人的光荣与梦想.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首次把西安定位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并赋予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历史使命.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无疑给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带来新的机遇,实际上西安人一直心怀"长安情结",执着追求汉唐长安的复兴.在西部大开发初期,西安市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大唐西市遗址,历时七年斥资35亿元的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遗址恢复项目完工.2003年,西安人就以盛唐为主题打造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终于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从此"曲江模式"享誉全国. 2004年西安开始申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04年12月,西安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经营和塑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终将西安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⑦.2007年西安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并成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地,这是西安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在欧亚经济论坛上西安市又提出了"皇城复兴计划",准备用50年时间在唐皇城历史遗址恢复唐长安皇城,这意味着西安主城区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呈现一派"大唐皇城"气象⑧.同年曲江大唐芙蓉园开园迎客.随后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都相继建成,这些遗址公园建成和对外开放,提升了西安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2011年4月18日享誉全球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千年古都、历史名城西安举办,这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在中国举办的第三次世园会.世园会成功举办是西安国际化、人文化和生态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现."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绿满西安,花映古城",这是西安人治水增绿打造宜居城市的真实写照.西安通过实施了"大水大绿"工程,引秦岭水系入城,使西安成为拥有"大水面"的西部山水之城.如今的千年古城正逐渐转变世人的传统看法,过去黄土飞扬、缺绿少水的老西安印象被眼前这座山水秀美、生态宜居现代化西安彻底颠覆了.西安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时尚之城,更是绿色生态之城.世园会选中西安和在西安成功举办,进一步证明西部这座千年都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取得骄人的成绩.西安世园会是西安快速实现国际化的"跳板"与支点.在世园会召开期间,国内外知名媒体云集西安,西安的历史文化、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世界范围传播,让世界了解西安,也让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走向世界,不断提高西安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推动着西安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

三、西安复兴"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路径

汉唐长安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西安人有着浓厚的"长安情结"和"汉唐盛世"复兴之梦,尤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安人以饱满的热情与自信准备用十年时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从世界文化视角看,西安应依托特有历史文化,围绕汉唐长安都城,复兴汉唐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城市的品牌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将西安建设成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家园⑨.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并非全面恢复汉唐长安古貌,而是有重点地恢复和保护标志性的遗址和古迹,实现汉唐文化的复兴.当然,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与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西安应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考虑"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要素,以汉唐长安城的国际化和世界性彰显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魅力.因此,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路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实施重点优势产业率先发展战略

得分能力是一支球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切技、战术训练的最终目的。篮球比赛中影响得分的因素较为复杂,从定量研究角度考虑,投篮次数与投篮命中率是2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投篮次数属于有“较大差距”的指标,留在后面分析)。就投篮命中率而言,中国队平均投篮命中率为41.12%,比对手低6.10个百分点,因投篮命中率不及对手,中国男篮平均每场比对手少得10分(见表3)。世界强队队员能够通过积极跑动、掩护、策应等配合,获得较为轻松的投篮机会,或通过突破分球、快速转移球等方法,尽可能为同伴创造空位投篮机会,因此,投篮命中率较高。中国男篮受制于自身的能力,导致命中率不如对手,影响了得分。

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经济发展是"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物质保证.从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都是因为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产业发展之路,从而加快了城市国际化的进程."十一五"期间,西安根据自身的产业要素、文化禀赋和区位优势,重点率先发展高新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经过5年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实际的明智选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西安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达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2009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151.0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54%.⑩无疑这五大主导产业给西安生产总值贡献率是巨大的.目前,西安形成了"五区一港两基地"产业格局,继续支持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思路,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西安要充分依靠西安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高新技术产业.西安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幅度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西安以汉唐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幅度提升文化产业的产值;西安还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特大型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西安要以比较好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二)积极推进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

2007年西安启动了唐皇城复兴计划,在"新旧分治"的总框架下,以"唐"作为时间坐标,以老城作为空间坐标,寻找周、秦、汉、唐以来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加以挖掘、整理及保护.经过考证,现存的老城11.7平方公里,全部在唐长安城的城址范围之内,并且老城面积的2/3为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宫城.2008年12月,西安市政府迁出西安老城,标志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正式启动.唐皇城复兴计划的范围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唐皇城"核心区,即环城路以内的区域;第二部分为"唐皇城"协调区,指的是环城路外延200至500米的区域;第三部分为"唐皇城"相关区,指唐大明宫遗址和唐兴庆宫遗址.在唐皇城范围内,西安规划部门建立了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提出一环(城墙),一区(莲湖历史风貌街区)、二片(北院门历史街区、三学街历史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33处文物保护单位、102座具有保留价值的传统民居、15座优秀近现代建筑、52棵挂牌的古树名木组成的保护体系.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实施进一步彰显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盛唐文化,恢复唐代标志性建筑景观突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和扩大千年古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依托曲江品牌,推进汉唐文化遗址公园建设

曲江是我国汉唐时期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曲江新区以盛唐文化品牌整合资源,注重文化与旅游业结合,成功打造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城市新中心,让千年盛世繁华的曲江再度"复活". 2006年5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7年8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短短5年时间,曲江就完成了从旅游度假区到城市新区,再到文化产业示范区的"三级跳",被国人赞誉为"曲江速度"和"曲江模式".现在曲江新区已经成为西安市民体验盛唐文化的重要区域,成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新名片.依托曲江品牌,曲江新区积极推进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和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这是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重要的文化元素.曲江新区以公园形式保存历史文化遗存,是遗址保护和开发的新思路,先后建成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慈恩寺遗址公园和秦二世陵遗址公园.2007年9月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保护面积达19.16平方公里,计划5年完成,总投资达1400亿元.其中,要用3年时间投入120亿元建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复原唐时大明宫部分景观.大明宫遗址公园已于201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沿用时间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具有核心地位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西安将实施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积极推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特区"的建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600亿元打造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面积达75.02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包括汉长安城城址区和建章宫、礼制建筑遗址区三个部分.而汉长安城城址区保护面积达58.02平方公里,这是重点保护部分.西安将在汉长安城城址上建立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将设置宫殿官署遗址展示区、东西市遗址展示区、环城遗址展示区、汉代丝绸之路起点展示区等四大展示区.在汉长安城"西安门"准备建设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馆.这些遗址公园建设保护汉唐文化历史遗存,复原地表标志性建筑,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增添了实物样本和文化元素.

(四)整治美化环境,营造大水大绿,创建文明宜居城市

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不仅是汉唐建筑和文化的复兴,更是生态化西安的再造.创建人文化、生态化城市首先是环境优美、山青水绿文明宜居的城市.2002年西安开始实施"蓝天"计划,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狠抓3个工程:一是治理环境污染工程,提出了"半年初见成效,一年改变面貌,三年基本达标,四年完善提高"的目标. 经过多年治理,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02年的175天提高到2009年的304天.二是开展绿色文明创建工程.西安制定了《西安市绿色文明示范工程评审细则》,教育和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西安市组织了"擦亮西安"活动,开展全市环境卫生大扫除、垃圾杂物大清理、整顿占道经营、整治街容街貌、绿化环境、美化亮化街景.西安连续多年的"万棵大树进古城",数万棵大树的成活率达到99%左右,大树大荫成为西安新开道路的新景观.同时,西安在城市周边集中连片营造了50多万亩都市森林,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三是实施"碧水工程".开展浐、灞、渭河综合治理,市区新增水面1.5万亩.建成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3827.83公顷.近年来西安努力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的生态环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五)弘扬西安城市精神,培育文明市民

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重现汉唐长安国际化都市之风采,这既是汉唐后裔执着的追求和期望,更是历史赋予西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和关天经济区的优惠政策,为处于内陆的西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天经济发展区规划中,西安已跃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优先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序列里,这是多少代西安人的梦想和夙愿.恢宏大度的汉唐长安着实令西安人骄傲,这也是未来西安发展的资本和优势.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复兴之路是艰辛的,也是宽慰的.昔日的汉唐盛世、灿烂文化景象,让人追慕、神往,今日之西安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在不远的将来,西安将一定能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注释:

①富小云.历史上首个国际化都市-汉长安城[N].西安晚报.2010.11.21.

②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卷二[M].中华书局.2005.

③(粱)萧统编.昭明文选.卷1[M].岳麓书社.2002.

④和谷.唐长安城:千年前的国际大都会[J].中国国家地理.2007.5.

⑤唐六典.卷4[M].中华书局.1992.

⑥锁言涛.西安曲江模式[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⑦《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N].西安晚报.2005.2.28.⑧锁言涛.西安曲江模式[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⑨丁永刚.西安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2005.7.

⑩张静.丰富城市文化魅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N].西安晚报.2010.9.6.

Xi'an: The Revival of World-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Ding Yonggang

Chang'an, the capital of Han and Tang Dynasties, was a world-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People in Xi'an have always had a complex for the city of Chang'an and been longing for the prosperity of Han and Tang Dynasties.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round of west China development, the local people are filled with enthusiasm and confidence to build their hometown in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within the next decade. The revival of this world-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its glamour are the expectation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offspring of this land.

Xi'an; Chang'an;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revival

G127.41

长安大学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D0907)的部分研究成果.

丁永刚,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与文化、文化产业战略研究.

(责任编辑:陈丁力)

猜你喜欢
汉唐文化名城长安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上海汉唐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纺织机械(2020年1期)2020-05-20 13:29:02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8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0
汉唐书商研究述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13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学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4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
雁栖湖,汉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