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东
(浙江省莲都区农业局 莲都 323000)
茶园机剪机采是一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推广技术。但,目前推广应用技术都局限在平地和15°以下缓坡茶园,而在山区以高坡度为主的山地茶园机剪机采技术还欠缺成熟。2007年4月-2010年7月,通过莲都区科技局(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山地茶园机剪机采示范试验”项目,在丽水春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均溪基地、石侯蔡村基地、上庄基地、山回村基地等200亩山地茶园实施,在借鉴平地茶园机剪机采技术基础上,项目研究了:山区高坡度山地茶园机械采摘的栽培管理和适合机采的树冠培育;修剪机和采摘机机型的选择;采摘机采摘面与修剪机修剪树冠蓬面形状互相匹配;茶园机采时间和留养关系;第二年春名优茶采摘时间与秋季机采的关系。适合山区高坡度山地茶园机剪机采技术,解决山区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高山地茶园的茶叶产量和经济收入。并对莲都区茶叶产业升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200亩完成采用机械修剪和采摘作业,夏秋茶机采鲜茶数量为10.53万公斤。新增产值18.28万元。
A:省工增效:
①、定型修剪(轻剪),年作业200亩,机械作业用工17工,手工作业用工100工,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比较可省工83工。
②、单人采茶机,年作业200亩,若用机械作业用工366工,如用手工作业用工3000工,则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比较可省2634工。
③、节约用工支出,每工按80元计,可节省工费支出217360元。
B:机械作业成本
①、油料费:汽油发动机小时耗油量0.55升,日耗油量4.4升,机械作业总用工383工,总耗油1685.2升,每升按6.25元计,总支出油费10532.5元。
②、折旧费:机械投入价值人民币29000元,按10年折旧,年总折旧2900元,则每台折旧725元。
实施该项目年总支出51732.5元。
C:项目净收益
项目手工采收需投入成本248000元,除去机械投入成本及油料费13432.5元,机械作业人工费用38300元(机手以每天100元计)。共增收节支(净收益)196267.5元,每亩净收益增收981.34元。
通过修剪培育良好的树冠,增强长势,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控制茶树的高度,可大大减少毒蛾类害虫的为害;并通过修剪把病虫枝剪去,把密而细弱的枝条剪去。在修剪后进行彻底清园,把枯枝落叶、病枝叶及表土清理并深埋行间,或集中烧毁,可防治叶类害虫及越冬的害虫90%以上,达到无公害物理防治茶叶病虫目的。
对比试验手工茶园年亩产值6000元,成本2715元(人工修剪40元、肥料投入275元等),年亩收入3285元;本试验示范机剪机采茶园年亩产值6261.75元,成本2062.97元(修剪15元、肥料投入590元等),年亩收入4198.78元。机剪机采茶园比手工茶园年亩增加收入913.78元,总成本降低652.03元,由此可见机剪机采茶园与手工作业茶园对比,效益是显著的。
2.1 机采茶园要非常注重除尽丛内杂草,清除异物,以免机采时影响鲜叶净度和采摘质量。山区高坡度的山地茶园工作面小,要清理出保证一面或两面操作工作面,应注重平整地面,以利于行走。
2.2 山地机采茶园树冠一定要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
2.3 山地机采批次要根据品种、茶类、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把握。
2.4 机采、机剪操作手应全面了解机械性能,熟练把握使用方法。机采、机剪操作时配合要密切,深度要适宜,运行要平稳,速度要均衡,以确保机采、机剪质量。
2.5 山地机采茶园应注意茶园机采时间和留养关系。
山区高坡度的山地茶园工作面小。新建茶园,采用水平带中间茶树单行种植,留出两边工作面;老茶园,根据现有形成的树形选择一边工作面,加强肥培管理,培养树冠蓬面。
3.1.1 机采茶园的建立
(1)选择等高水平带园地,梯面宽最好在1.5米以上。道路设计斜坡化,并在道路两旁栽植适合与茶共生的树种作遮阴树,以改善生态环境。梯壁种植爬地兰等作护坡绿化草。
(2)栽植形式采用条列栽植,要求无断行、无缺株。茶树株距0.2~0.3米,梯面宽在2米以上的双条列栽植。茶行长30~40米,尽量与道路连接。
(3)品种应选择无性系繁殖茶苗,做到良种壮苗化。并根据茶类布局选择良种,如杨山片以乌牛早为主,如小山片以白茶为主。主要是宜选用发芽期及生长期一致,发芽能力强的苗株。
3.1.2 机采茶园的管理
(1)改土增肥。机采创伤较大,为有利于伤口愈合,提高发芽力,茶芽多发齐发,一定要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2~3年施一次有机肥,并深施改土;催芽肥一年施3次,以年亩产干毛茶100千克计算,需施入纯氮32千克、磷16千克、钾8千克(含流失),氮、磷、钾比例为 4∶2∶2。
(2)培养树型。
A.新种植茶园,茶苗移栽后在离地15-20 cm处剪去上面枝条;第2年春,适量采摘部分春茶后,在上次剪口提高15-20 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3年春茶后,控制树高50-60 cm修剪,树冠幅度80-90 cm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
B.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必须视树势状况通过系统的树冠修剪,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搞面后,才能实行机采;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机采。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冠面比较平整、树高在60cm以下的青壮龄手采茶园,轻修剪后,即可进行机采。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但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的手采茶园,需要深修剪机剪去树冠上层,适当留养后,方可进行机采。树势衰老、但骨干枝健壮的手采茶园,需进行离地30cm的重修剪,同时改土增肥,培养好树冠后,才能进行机采。树龄较大,树势衰败的茶园,要通过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后,才能实行机采。
(3)及时做好田间管理。茶园行间隔年深耕1次,每年应及时中耕、松土、锄草,消灭茶丛内不易锄除的杂草、小树、竹子等,不使其长出茶行层面,以免机采时,掺入茶叶内影响鲜叶净度和危及人、机安全。深翻、开沟等园间作业时,应敲碎土块、平整地面,以利机手行走,提高采摘质量。
修剪机和采茶机必须同形,如两机同为弧形或同为平面等。采茶机采茶工作面形状与修剪定形的茶树蓬面形状互相匹配,才能提高采摘质量和效率。根据山区高坡度的山地茶园的特点,试验表明:大部分茶园适宜单人采茶机采摘,此茶园培养树冠蓬面过程中,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与台刈改造后的树冠培育,要使用采茶机同形的修剪机修剪,以利快速形成采摘面,提早成园投产;水平带宽1.5米以上的,有两边工作面的采用弧形双人修剪机和采茶机。
3.3.1 改进修剪方法 春季名茶必须手采,而机采要求茶树蓬面平整,发芽整齐,这就需一个过渡过程,根据这样的要求,改传统的秋后修剪为春茶后修剪,并适当降低修剪高度,夏季以采代剪,留养新梢,强枝壮芽,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
3.3.2 合理留蓄秋梢 采收芽叶是人们栽培的目的。过度地采摘,将会影响树的正常生长。连年机采、使树叶层变薄,叶面积指数和 园载叶量明显下降,必须适当加以留蓄。根据树的年生育规律以留蓄秋梢为好。而且留蓄秋梢还应根据树叶层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当 树叶层厚度小于10厘米,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应酌情留蓄秋梢不采或采收一半,一般而言,青壮年期园实行2-3年留蓄一季秋梢不采,衰老期应特别注意留蓄秋梢。实践证明,留蓄秋梢对增强树长势,防止早衰,延长高产和机采年限具有明显效果。秋季机采对第二年春名优茶采摘时间、品质的影响,山区高坡度的山地茶园春季以采摘名优茶为主,故山地茶园秋季留养不宜机采。
3.3.3 掌握适宜的开采期 开采期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 叶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随着开采期的推迟,产量会逐渐增加而鲜叶等级和均价却呈下降趋势。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春的标准新梢(1芽2、3叶及对夹2、3叶)占8成左右,夏秋 的标准新梢占6成左右时开采,其经济效益最高。
3.3.4 机采批次 要根据品种、茶类、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春茶机采1次,夏茶机采2次,秋茶机采1次。
3.3.5 机采茶园较理想的留养方法是提早封园,留蓄秋梢 即在秋季留养一轮秋梢不采或留1张大叶采,保持茶树有足量的叶片和旺盛的生长势。
3.3.6 机手操作时既不会采剪得太深、太重和夹带太多老叶、枝梗,又不宜采得太浅、太轻,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