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中共中央出台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后,廉政文化建设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试从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和现状出发,浅析构建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何谓“文化”?英国人类学先驱泰勒将其定义为:“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上所学得的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廉政文化”从属“文化”概念,包括“廉政”和“文化”两个部分,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败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廉政文化具体到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实际上就象征着一种政治理念,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它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其特点是通过文化发展这个纽带,把廉政教育与社会化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建立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净化社会风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廉政文化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和党风廉政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对廉政文化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理论为基础开展了广泛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但从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看,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廉政文化由实践而来,由实践而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目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形式日趋多样,呈现出可喜的势头。但是,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目前在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中缺乏对廉政文化活动中的一些好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及时提炼,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提高,把它及时提升为理论,再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发展,完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实践及时融合。
文化实施是文化活动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程度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百花齐放,而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阵地建设暂显重视不够。阵地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民的内在动力。我国“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很好的影响和带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借鉴。
由于地区之间差异,一些地方廉政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廉政知识、廉政信念逐步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廉政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地方,廉政文化活动还没有自觉开展,廉政教育停留在简单的灌输方式上,廉政文化离创造广泛的有利于廉政建设的社会心理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因此,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提出廉政文化建设路径、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滞后,需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与理论工具,进一步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各个理论问题,包括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外延、特点和表现形式,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反腐倡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廉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廉政文化建设长期性与当前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的关系等等。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局意识。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建章立制,制定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其次,要形成切实长效机制。要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老百姓所接受和喜爱,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再次,要整合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加强阵地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充分利用阵地各种主题廉政文化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人的精神需要,关怀人的终极需求。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大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也是廉政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在反腐倡廉教育的方法上,要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家庭、企业、农村的“六进”活动,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按照“注重实际,示范引导,管用可学,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示范点建设,共同培育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典型,不断提高廉政文化的整体水平。
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更好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本土文化,以此实现服务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努力挖掘和提炼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发扬党的优良廉政传统,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乐于参与、易于接受,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廉政文化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和部门特点。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应结合实际,创造出叫得响的“品牌”,如重庆市的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着力于创新。第一,要融入新理念,树立精神支撑的思想意识,激发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命力。要创新廉政文化,使廉政文化的精神力量融入到经济、思想等力量之中,充分发挥其革新的“内燃机”作用、常态的“调控器”作用、构建和谐的“粘合剂”作用,激发廉政文化的生命力。第二,要充实新内容,形成精品化的文化内涵,增强廉政文化品牌的吸引力。第三,要实践新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文艺实践行动,拓展廉政文化品牌的辐射力。要努力寻找“抓手”,运用载体,拓展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创新廉政文化,特别要注意认真总结已经创造的成功经验做法,并使之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实效化。第四,要创设新手段,实现精神产品与现代传媒联姻,增进廉政文化品牌的感染力。创新廉政文化,要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各种现代传媒手段作用,它是廉政文化向网络领域的全新拓展。为此,要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第五,要强化新力量,实行长效建设考核激励,提高廉政文化品牌的竞争力。
总之,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引导,大胆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着力创新。中国特色廉政文化建设需要突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和观念,结合实际,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建设模式。
[1]薛艳萍.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0,(36).
[2]秦馨.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探索,2010,(5).
[3]蔡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0,(4).
[4]居继清.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