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晨 颉轶萍 徐莎莎
(西安通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6)
“三网融合”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CATV)网络的一体化融合[1],早在80年代初期电信网是唯一全覆盖的网络,是所有信息业务的最佳选择。到了90年代,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化。
在我国三网融合已经有十多年的进化史,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辩论。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伴随着2010年1月初《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5号文)颁布,在政策推动下,三网融合进入实质发展阶段。2011年3月22日第一届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凯迪克格兰云天酒店举行。三网融合的正在快速推进,传统的电信、广电疆界将被彻底打破,融合发展正在进入新的时代。
1.2.1 融合的可行性
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尽管在设计之初是针对特定业务而设计的,其中电信网络面向话音、计算机网络面向数据、电视网面向视频,但它们有相同的技术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相同的语言,所有业务在网络中是统一的0/1比特流,均采用二进制编码技术。
(2)IP(Internet Protocol)技术为多种业务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3)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传输质量和低成本。
(4)软件技术使三种网络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也正因为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技术基础,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才能不断地相互渗透。
1.2.2 融合面临的关键技术
三网融合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程,它需要有完备的解决方案。面临着很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入网技术。它是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主要是连接用户端到各个网络节点。业界称之为“最后一公里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与宽带骨干网的改进。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的费不仅低廉,而且带宽大。
(3)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其发展主要体现在云计算[4]。
(4)软件技术。随着软交换和中间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实现互联互通,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要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5)IP技术。TCP/IP协议是三大网络唯一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因此在技术层面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联网基础。
(6)信息数字化技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转换成0/1比特流,这就保证了可以在一个网络里,高性能的运载所有信息。
首先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融合不仅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将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其次它的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然后通过三网融合将会实现业务的整合,融合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数据和视频业务,而且通过整合,将会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如图文电视、视频邮件和网络游戏等,极大地拓展了业务提供的范围。信息服务也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同时,运营商也扩大了服务市场,增加了收入;用户将会得到更为方便、更为廉价的业务和优质服务。
不仅如此还将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资,简化网络管理,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并且打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将会形成良性竞争,合作互赢。
最后它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会为科技创新和移动多媒体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因此,三网融合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务之急就是充分考虑行业应用实际和技术路线特点,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网络、业务、信息服务等国家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目前广泛认为物联网最早是由麻省理工于1990年提出。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才正式将这个概念推向了世界。
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2002年4月韩国提出E-Korea(电子韩国)战略;2004年日本提出“U-Japan”计划;2006年6月,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国2015”大蓝图;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2009年6月欧盟启动“物联网行动计划”;我国在物联网领域也不甘落后,早在物联网出现的时候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且已经初具成效。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代表着我国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已经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随着物联网的广泛的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构成在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上体现。
(1)感知层
感知层包括多种发展成熟度差异性很大的技术,如在已得到大量应用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4]和新兴的传感器网络技术。
(2)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发展,将会给物联网提供更好的传输平台。
(3)支撑层
在高性能计算技术的支撑下,以及云计算[4]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内大量或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互联互通的形成一个高效、可靠和可信的支撑技术平台。在支撑层,主要的系统支撑设备包括大型计算设备、海量网络存储设备等。
(4)应用层
根据用户的需求,构建面向各类行业实际应用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通过结合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模型,实现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如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进行预测预警时,需要相关生态、环保等多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和行业专家的经验。
物联网各层次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优化功能,服务于某一具体应用,各层间资源需要协同分配与共享。
物联网的很多应用都需要网络来支撑,它的发展依赖于网络的发展。而三网融合是今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物联网提供了条件,并且三网融合最终的驱动力又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而物联网正是以家庭信息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实现用户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因而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它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应用切入点,因此三网融合为物联网进入家庭搭建互联奠定了基础。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物联网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它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典型的应用包括远程学习、教育、保健、娱乐、智能家居、家庭安保等。技术的发展使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向数字、双向、多功能、智能、全业务方向发展,因此,三网的融合促进了物联网的加速发展。
三网融合就是为了实现标准化,而物联网就需要这样的一个标准化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将能够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信息化服务,随着三网融合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物联网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人类正在逐渐步入智能化的生活。
[1]徐民鹰,刘信圣.三网合一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06[2].包东智.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所产生的影响[J].广播电视信息,2010,06.
[3]郑煊,丁颐.三网融合技术先导[J].中国电信业,2010,06.
[4]刘玮,王红梅,肖青,杨剑.物联网概念辨析[J].电信技术,2010,01.
[5]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方向标,2010,02.
[6]李虹.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刘化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07.
[8]贾雯杰.解读物联网的发展与趋势[J].信息科技,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