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王建中钢琴作品之民族风格探讨
雷 蕾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王建中钢琴作品在创作上多取材于传统民乐元素,旋律上实现了西方技术和传统音乐的融合,和声上渗透了浓郁而又清新的民族风格。
王建中;民族风格;旋律;和声
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具备鲜明个性和艺术风格的钢琴作品,在充分借鉴民族乐器的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音乐和西方钢琴艺术的紧密融合。
(一)前人的钢琴艺术探索的影响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受上世纪中国作曲家赵元任、贺绿汀、冼星海的有力影响,在和声、旋律、音色等方面都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其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在和声配置方面,大量运用了五声纵合性和弦形式,在和声手法的运用上与赵元任的五声纵合性和弦手法存在理论渊源。其另一名曲《百鸟朝凤》融入了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还模拟各种鸟叫声和蝉鸣,借鉴了作曲家贺绿汀的《春天里》的创作特点。可以说,王建中的钢琴曲创作在和声、音色、旋律、作品结构、织体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受到前人创作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二)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的影响
王建中有着高深的作曲技法修养,其作品中渗透的民族风格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王建中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创作了以《浏阳河》为代表的十几部极受欢迎的钢琴改编曲,其中有7部融入了传统器乐曲和歌曲的风格,这些创作实践为王建中积累了丰富的钢琴曲民族风格创作经验。同时,王建中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创作生涯中,从不盲目模仿西方钢琴音乐名家的作曲方法和演奏技巧,在追求民族音乐风格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了改编曲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通过中西音乐风格的融合,体现了民族气质和民族音乐元素。
(一)创作上多取材于传统民乐元素
王建中在钢琴曲创作过程中,常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和声、音色和伴奏等有益元素为己所用,不仅使创作素材的选取更贴近传统音乐,而且在参照西洋音乐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民族色彩的编曲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表现力。如,《百鸟朝凤》原本是我国北方的一首吹打乐合奏曲,王建中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充分利用唢呐善于表现喜庆场面和欢快情绪的优势,运用大量装饰音、不协和音和半音进行创作,在保留传统钢琴演奏技法的同时,融入新的音色技法。可以说从内容到结构,从节奏到和声、旋律以及演奏技法,都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元素,传达了东方音乐的迷人魅力。王建中强调作品结构与内容的和谐性,对节奏的安排和韵味的细腻感都运用得十分到位,使作品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极大地深化了传统音乐的意境,丰富了钢琴曲的音乐形象和表达内涵。
(二)旋律上实现了西方技术和传统音乐的融合
王建中钢琴曲的创作来自于民间丰富的音乐积淀和音乐素材,在旋律构建过程中,他更多地将模仿传统的民族乐器作为重要手法。在旋律表现手法上,借助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模仿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等,有助于民族韵味和意境的再现。如《百鸟朝凤》第五部分通过运用同音重复的手法,使乐曲在平静推进的过程中实现力度高潮,这是王建中构建钢琴作品旋律常用的一种手法,也是其增强旋律变化形式,丰富旋律内涵的常用手法。他还整合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通过各种装饰音来达到模仿笛子的颤音、滑音、历音甚至花舌音的艺术效果,使旋律更加动听,更具民族性。
(三)和声上渗透了浓郁而又清新的民族风格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和声表现语言和巧妙的和声连接方法。为了尽力适应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其钢琴改编曲一般以调式风格的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和声手法进行改造,使作品的和弦内涵更丰富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洋和声的功能性的欠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声风格。王建中十分强调自然界音响的特殊音程在和声中的运用。《百鸟朝凤》中,一些“叠音”奏法的原型来自于传统乐器唢呐的单倚音,并融入了较多的人声和鸟鸣效果。王建中的这些描绘性与模拟性的和声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和声语言与和声连接方法,在保持西方钢琴的表现手法的同时,更加有利于体现民族韵味和传统音乐元素,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一)深入把握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很多是由中国民族乐曲和民间乐曲直接改编而成的,这些作品在结构内容、和声、旋律、复调和织体的配置方面创新较多,又较好地体现了民族风格。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作品主题、旋律、和声、演奏技法等方面所具有的音乐特征,才能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掌握这类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增强对作品的把握能力。如学习和弹奏《梅花三弄》时,因其中大量运用了古琴的单色,演奏者就要有意识地了解古琴不同于一般器乐的个性特点。如古琴弹奏时的左手按弦、右手弹奏的方法,在模拟古琴时要结合古琴的特点,熟练掌握古琴弹奏的触弦、力度等,这样才能对王建中的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有更深的认识,演奏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
(二)全面熟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
钢琴作为外来乐器,其音色、和弦等方面与民族乐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借助钢琴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时存在某些局限性。对于演奏者和学习者来说,在演奏王建中作品时,要深入理解王建中作品的和声、旋律的特点,在传统的西方钢琴技法上结合新的音色技法。如演奏王建中的一些由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时需积极借鉴、模仿某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熟练掌握合适的钢琴触键方式和演奏方法,在大脑中产生音色联想,才能把王建中蕴涵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的音色和风格表现得更加到位。
(三)多方了解作品的地域特征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多数是由各地的民歌和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文化环境和音乐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演绎和学习这些作品时,必须多方了解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才能实现对这些作品音乐风格的深入把握。
王建中的钢琴作品以其对传统民族音乐形象和元素的良好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极大地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获得了音乐界的一致认可。对王建中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吸收当前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创新研究思路,并结合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强化实践,实现对王建中作品的更高意义上的把握。
[1]郭喆.王建中三首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 2008.
[2]宋婕.王建中钢琴作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3]丁菲菲.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艺术特色[J].人文社会, 2009(10).
J624.1
A
1673-1395(2011)05-0175-02
2011-03-20
雷蕾(1983-),女,福建福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钢琴演奏、室内乐演奏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