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襄宜”城市圈县域经济集群发展的思路

2011-03-31 10:26亮樊
关键词:荆门荆州县域

晏 亮樊 帆

(1.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长江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北 荆州 434023)

“荆襄宜”城市圈县域经济集群发展的思路

晏 亮1、2樊 帆1

(1.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长江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北 荆州 434023)

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四地作为“鄂西圈”内城市,既有丰富的农业森林资源,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地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集群发展农业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等产业集群,并以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

2009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项目正式启动,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四地作为“鄂西圈”内城市,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荆襄宜”城市圈的集群发展,更重要的在于这4个城市县域经济的集群发展。笔者认为,“荆襄宜”城市圈的县域经济应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互补发展,协调运作,才能使区域内县域经济的优势得到扩大。

一、“荆襄宜”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是我国工业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同时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1]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立并始终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方针,抢抓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等机遇,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改善、后劲增强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时期。“荆襄宜”城市圈的县域经济亦显现出各自的特色。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历史上农业一直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县域经济的“一主三化”发展方针,到大力推进“工业兴市(县、区)”战略,近年来,荆州市突出工业振兴和产业调整,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使荆州市县域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3年来,荆州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实现了新突破。2009年全市县域地方生产总值达到577.0亿元,县域一般预算收入提高到13.7亿元,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2006年的459家跃升到2009年的1114家,其中县域达到768家。近年来更是形成了石油产业集群、造纸、包装产业集群、照明电器产业集群,尤其是石油产业群入选中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荆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地理位置介于武汉城市圈之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东,中部之中。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底蕴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海纳百川的思维胸襟,造就了荆门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思维基因”。形成了石化、磷化、食品“3个500亿主导产业群”和机电、轻纺、建材、新能源“4个过百亿支撑产业群”。

近年来,襄樊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了产业集群发展,显露优势产业特色。2010年以来,各县(市)区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在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上下工夫,突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目前,9个县(市)区过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到30多个,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其中,谷城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以全国市场为依托,三环车桥、三环锻造和骆驼蓄电池三大龙头企业为支撑,40多家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链,年产值已超过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转向节和无污染再生铅生产基地、第二大汽车蓄电池和汽车前轴生产基地。

在宜昌,该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一手抓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该市有6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2010年1~11月6个重点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磷化工产业集群入围“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秭归、夷陵、宜都、枝江等县(市、区)众多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向沿江布局,沿江经济走廊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从而带动全市县域经济的集约和快速发展。[2]

二、“荆襄宜”城市圈县域经济集群发展的思路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放思想上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宏观来看,还是从区域发展来看,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只有创新地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观念上寻求创新。[3]在知识经济时代,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只能依靠自然资源,更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条件观、资源观和市场观,依靠科技、人才、管理,善抓机遇,以市场需求来指导生产,强化管理。

(二)产业集群化,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荆(荆州、荆门)襄宜”城市圈内的县域经济,各具特色,也存在相同之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将四地产业集群化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

“荆(荆州、荆门)襄宜”四个城市都是传统的农林大市,在提升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四地可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依托粮食、油料、生猪、蔬菜、水产品、山野产品等资源优势,发展良种培育,推广精细加工。在抓好农林产业的同时,推进产业化经营,共同建设华中地区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目前,荆州区已形成了以四机厂、楚航特钢、四机赛瓦、湖北四钻、江汉建机等企业为核心,聚集35家规模企业和240多家外协企业,集整机与零部件生产于一体,建成全国最大的车装钻井和修井设备、固井及压裂成套设备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在四机厂这个龙头的引领、裂变下,园区内已形成了中南地区重点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荆门,石化产业也是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磷化工在宜昌仅次于水电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因此在化工行业发展来看,从原油、成品油到精细化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2]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襄樊的主导产业,襄阳机电工业园区内配套东风公司的机电加工企业达149家,沿“汉十”复线二侧已基本构成汽车产业走廊。荆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日益规模化。倘若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则可将汽车的零部件、装备到整车“一条龙”发展,从而成为长江和湖北汽车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的集群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荆(荆州、荆门)襄宜”城市圈的农村人口比例很大,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应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促进就业服务。

职业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为就业再就业服务,要把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4]尤其要在林果农业、机电技术等专业领域建成一批条件较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任博.县域经济中的产业集群规划问题[J].陕西综合经济,2009 (4).

[2]李玉泉.从城市集群看荆州的发展战略定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刘焕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J].陕西综合经济,2006(6).

[4]李富民.职业教育:助推县域经济展翅高飞[J].西北职教,2008 (3).

F279.27

A

1673-1395(2011)05-0046-02

2011-03-02

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9DEA033)

晏亮(1980—),女,湖北荆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猜你喜欢
荆门荆州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