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宁
(玉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广西玉林537000)
融合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马 宁
(玉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广西玉林537000)
融合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两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即必须创新高校育人理念,加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推进教育内容改革,建立起政策倾斜、课程体系和评价监督等有机结合的保障体系。
科学方法;人文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所谓机制,是指系统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机制的功能表现为以一定的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一般说来,良好的机制可以使一个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即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保障。针对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方法的现状,要在教育中融合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具言之,就是一个前提、两个关键、三种保障。
创新育人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的理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P123)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活动、职能、能力、需要、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反映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统一。一方面,人生存与发展中处理自然关系的合规律性,体现科学素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的存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这种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又取决于人类是否掌握自然界的知识和规律,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即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生产力的发展,还能打破旧式分工和劳动时间等制约人的活动乃至生存质量与发展的因素,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即生产力能消灭旧式分工和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而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科学素养,社会越发展,人也越全面发展,要求的科学素养越高。另一方面,人生存与发展中处理人类内部和人自身关系的合目的性,体现了人文素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解放人性。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就是消除个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分离,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2](P443)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对世界的主体性,使人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解放的社会形式,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对自身本质、自身生命的全面占有,是人向自身和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考察中可以看出,在价值维度上,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人类活动的根本价值目标,将发展的主体定位在个人,强调自由全面的发展,充分表达了浓厚的人文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对自然的解放和对自身的解放的基础上,表征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最重要的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实践。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统一的理念,是促进教育中科学教育与方法和人文教育与方法融合的先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合,是科学和人文诸多学科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更是时代的需要。然而,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唯科学主义影响下,知识的实证性和教育的功利化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方向,重科学素养轻人文素养的观念占居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被人为的割裂。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政策上科学教育与研究投入多,人文教育与研究投入少;教学过程中强调客观知识多,强调生活知识少;专业课程各自单打独斗多,课程之间共同育人的横向配合少。结果培养出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造成了大学生的片面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三多三少的操作过程给大学生生成的重科学轻人文的观念,其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克服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分裂的前提是牢固树立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的整体教育观念,自觉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贯彻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所有过程。一是教学上树立生活认识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真正的教学,必然包含着科学认识与生活认识,体现着逻辑化、客观化和人的生活意义的双重特征。科学认识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提高大学生未来就业的能力与生活的幸福指数。树立全面的生活认识观,就是要对认识作为人的或人的生活来理解,使教学成为大学生生动活泼的、密切联系其生活经验的人性化活动,也使大学生个体的感觉与体验充分调动起来,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精神价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二是树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得的观念。一般而言,知识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分。这里所说的隐性知识,亦即英国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所言的“意会知识”或“个人知识”。“知识的取得,甚至于‘科学的知识’的取得,一步步都需要个人的意会的估计和评价。”[3](P34)“一般人总以为言传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全部,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个小尖顶,而意会知识却是隐匿在水下的宏大部分。”[4]法国学者罗歇·吉罗的调查发现,教学的知识传授所给予学生的显性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大概占10%-20%,另外的绝大部分知识属于隐性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感受、意会、体悟中获取知识。三是树立逻辑叙述与暗示体验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言,科学知识具有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决定其靠的是逻辑叙述来传授,而真正体现人性发展价值的、以主观性和价值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文知识大多则依靠暗示体验、意会等非逻辑方式进行。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即在逻辑的科学知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叙述、讲解、论证等科学方法与暗示、感染、体验等人文方法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做文化的、主观的、精神的、个体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专业课的科学知识进行人文挖掘,通过知识背景的提供、知识运用情景的营造以揭示科学知识的人文成分。概而言之,只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并重的观念,才能为融合两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开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以这支队伍为基础,创新教育内容,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出实效,教育工作者是关键。其中他们的素养又是最主要因素。传统观点往往错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狭隘的定位于基本政治观点和日常性的思想教育的范畴,其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涵着浓厚的思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换言之,过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较多,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与人文教育功能。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社会境遇及教育对象多元的精神需要,特别需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综合性功能。邓小平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5](P211)面对时代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体素质重构。其中的原则,便是根据时代特点把科学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具备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实践中就能全方位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方法和价值观来证明、引导和鼓励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教育的效果,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一言以蔽之,科技时代一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一是高校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科学与人文知识、方法进行培训,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二是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校外学习进修,选派他们到国内相关高校或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其学术与实践阅历;三是经常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术和经验研讨会,交流成功方法,促进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推广与运用。
另一方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规划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的比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纪教育等构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社会发展的宏观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另外,科学技术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城市化等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其层次化,对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理念及规范可教性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偶发因素等。每个历史时期的实际境遇与教育目标的差异,要求教育者选择并构建起合理的教育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根据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科技时代等等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封闭、单一的文化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信息环境、竞争环境,面临着各种理论、思潮、信息的激荡、冲击。特别是,社会竞争领域、虚拟领域、风险领域、多元文化四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发展形成了当代社会复杂适应系统,以及与上述领域相对应的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风险压力、选择压力相互交错成为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客观条件,而竞争、信息、风险压力下的功利倾向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缺失、主体群体与个体之间凝聚力失衡、科技竞争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失调等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进行内容改革,形成复杂适应系统以接受时代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中就十分突出地强调,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必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离不开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唯科学主义泛化的今天,科技决定一切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知识的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科学与人文比重严重失衡,结果造成大学生更加片面发展。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就内容改革而言,就是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比例不协调的现状,实现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的合理比例和有机融合。内容决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科学与人文上的改进,自然要求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出场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保证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贯彻实施。
首先,政策保障,即政策上要体现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教育方法学科借鉴移植的主张。政策保障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科学与人文的跨学科方法移植借鉴,需要政策的倾斜。一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配备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验、实践,装备优良的教育教学设备来为教育方法改革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供相应的资金,以便他们外出学习、进修、考察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人、财、物协调配置为融合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制订落实全校全员育人制度。全员育人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同时,“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作为高校教职工,其为人师表,每人都身负教育人、培养人的职责。作为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无论是担任专业课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都要树立整体意识,充分发掘所任课程的科学性或人文性内涵,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培训大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为高校非教学人员的职工,也要根据自己职责内容和大学生的相关需要,适时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有了全员育人制度,特别是理科或专业课教师明确的德育责任制度要求,为融合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课程改革保障,即德性专业课程化与专业课程德性化。德性专业课程化和专业课程德性化,指的都是相同的含意,也就是要求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专业知识背景开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突出专业知识的德育功能,实现科学知识与方法和人文知识与方法的统一、科学精神培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统一。高校在现实教学中之所以出现科学与人文的背离,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不协调发展,就是人为割裂了德性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因此,学校要改革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并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向专业课背景知识和德育渗透,既教书又育人,实施全面教育。一是改革课程的内容,无论是专业知识课还是德育课,既要体现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也要实现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合;二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是什么”和“如何操作”,还要从学科专业知识的背景来源,亦即从知识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来理解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突出知识的人文性和价值性;三是改革课程的考核标准,即要改变单纯的知识点考查为能力考核,要突出对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力的考核,确立全面的课程考核标准等等。
最后,评价监督保障,即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的评价上要体现出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并重,以此督促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监督手段。要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就要有评价标准。所谓评价标准,就是考核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容指标,主要由考核教师和考核学生两方面的指标组成。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须要素和学生素质的有机成份,决定了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必须真正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学生也用相同的方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要考察他们在教学方法上否适时运用了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成功案例等,以此推促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教育方法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则要看学生了解不了解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了解不了解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对象与功能,以及他们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这也是从侧面考量教师教育中运用方法的手段。通过对教师教育与学生能力的考核督查,保证教育教学中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普及与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此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考核、专家评价和同行评价考核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督查,等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英〕迈克尔·波兰尼.意义(Meaning)[M].台湾: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1.
[4]黄瑞雄.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编号:2010C137)。
马宁(1971-),男,玉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与人文融合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