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
打开玻璃门,服务器运行的轰鸣声迎面传来。记者随工作人员走进了北京市计算中心的机房。在这间面积不大的房间内,伫立着48组机柜,它们具有超过百万亿次的计算能力。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计划建设三期工程,将北京市计算中心工业云平台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扩展。”北京市计算中心研究开发部副经理邹铭向记者介绍。
今年6月,北京计算中心将迁往新址。届时,中心云平台计算能力将再翻番。
高密度来自合理结构
“目前,北京市计算中心工业云平台的计算能力达到了100万亿次,其中,CPU和GPU的贡献各半。”邹铭介绍。
在机房中,记者看到,全部48组机柜分成了两排,一排是传统机架式服务器,另一排则采用了曙光TC3600刀片服务器和封闭式机柜。邹铭介绍,虽然占地面积类似,但传统机架式服务器提供的计算能力仅有约10万亿次,主要执行控制、管理等模块,其他9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均来自刀片服务器部分,它是执行高性能计算和提供云服务的主体。
GPU的利用也是提高计算密度的秘诀。“服务器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但有5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是承载在GPU上的,仅仅是一些扩展卡,是看不到的。”邹铭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曙光TC3600是支持SSI规范以及HPCSC标准的刀片产品,其I/O扩展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TC3600上扩展GPU就非常容易。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平台的CPU计算能力提升至百万亿次。”谈到第三期建设的计划,邹铭介绍。
将与伙伴携手拓展服务范围
去年的HPC China大会上,北京市计算中心发布了工业云平台的Beta版。目前,北京云计算中心工业云已经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和一些高校、研究院有很密切的合作。未来,我们也会通过一些合作伙伴来辐射到更多的用户群。”邹铭介绍。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计算中心工业云平台目前已经与SIMULIA等企业达成合作,能够为用户提供CAE等方面的服务,让工业用户进行快速有效的防震模拟,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提升自主创新效率。
目前,北京市计算中心云计算平台还承载着一些科学计算的任务,其工业用户比例还不是特别大。“在迁址、扩容之后,我们的工业云平台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们也和很多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将为其下属会员提供服务。”邹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