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嘉
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量大面广,遍布一、二、三产业,几乎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推动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向社会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探讨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58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会计控制描述为:“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与财产安全和财物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这个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2009年7月1日实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也就是说,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所实施的有关控制活动。内部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我国的大企业一般以上市公司的形式存在,在界定方面条件比较高,比较复杂,有国家统一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而中小企业相对就比较散,经济基础薄弱,管理落后,资金不足,其内部控制主要取决于内部会计控制。若中小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大量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内部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
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其内部会计控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受重视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主的态度。(2)以重要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现金、应收账款、采购、资产管理等重要项目实施程序控制和人员控制。(3)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手法。由于中小企业用人少,在职责划分和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要求下,常用的手法就是交叉审核。交叉审核的基本原则是,甲完成的工作由乙核对,乙完成的另一项工作由甲审核。这样就可以用少数工作人员,相互交叉核对工人工作,从而达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目的。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资产更为保值和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缺陷,其所有者会更加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加上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所以更需要有一套能够保证系统安全、维护企业生产和管理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机制,而内部会计控制正好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第二,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有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潜在动因。
1.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领导者下达的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所以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再有,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出于节约人工成本考虑不易建立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岗位,所以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在中小企业不可能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2.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称。所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大多数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也仅仅是以此“作秀”,使企业文化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
对于内部监督,中小企业更多考虑的是成本费用等因素,极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且独立性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再加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种种监管形同虚设。对于外部监督,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往往使这些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不尽人意。
1.缺乏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规模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
目前,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是没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部会计控制,而是照搬照抄了大公司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碍于规模及成本因素,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分工细密,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差,最后形同虚设。同时他们又没有针对本企业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一些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残缺不全,控制点亦不明确,甚至一些关键控制点出现死角。
2.管理者风险意识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中小企业家们对形势和市场却认识不足,有些更是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其风险意识并未提高到一定程度。所以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只是家庭中比较有权威的人员内部商量决定处理办法,整个过程没有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单凭企业家的经验。这样做使得中小企业经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到很多风险,却不能有效解决。
3.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考核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会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但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导致一些管理者视制度与规则为摆设,在管理决策中表现为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甚至营私舞弊,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得不到保障。
企业所有者在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增强企业所有者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让他们自觉接受监督。另外要提高员工素质和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的水平,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员工自身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各种素质。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责任。若企业规模很小,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的能力,可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核算,或实施委托代理记账制度。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同时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就需要进行职责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包括业务执行和授权审批职务分离,业务执行和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审核职务分离,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等。另外还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强化对经济活动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过程控制,减少会计失真的现象。首先,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要定期进行稽核,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稽核的结果以及相应的奖惩应有透明度。其次,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总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