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市场建设与解决筹资难对策研究

2011-03-23 12:51:42郭菊兰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8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筹资金融市场

郭菊兰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众多因素中,农村筹资难这一因素尤其突出。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有望破解我国农村地区的筹资难题。

一、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农村的筹资难题亟待金融资源的解决,但仅仅依靠行政支持显然不够,根本上应由市场机制发挥其基础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其前提是金融市场在农村地区必须得到合理的回报。为此,我国应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普及现代高效农业、着力“三农”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带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要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的普及,积极宣传金融产品知识,结合案例介绍金融市场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户参与金融市场信心。

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建设,有效的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农村筹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建立优惠的政策机制。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建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应针对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小,经营成本较高,风险高、收益低,不少机构处于亏损状况的现状,从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以增强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及小企业的信心和责任。应参照或者优于农村信用社的优惠政策的标准,通过税收减免、返还、财政贴息等优惠,并给予“三农”贷款税前损失抵扣政策,以帮助农村信贷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做到政策上的创新。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与金融机构的联动效应,减少财政资金对农民的直补范围,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金融机构低息支持农业贷款的利差、农业保险中对保险机构保险效益的补偿、农业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等,实现以较少财政资金撬动更多农村贷款的杠杆作用。

通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促使金融机构加快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投入,例如规定金融机构必须达到的农村信贷投放量或信贷投放比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范围等等。研究制定与金融机构相对应的保险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保险支持,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方向、业务经营范围、运作方式、财政补贴险种标准及计算方法、农业再保险等等,为农民信贷融资提供支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管控好其网点分布范围、信贷投资的方向、督促其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

农业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但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是,缺乏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业保险、农业担保、产业基金、信用评级等一系列的保障体系。仅仅依靠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抵御农业风险引起的借贷风险,因此,要利用金融市场解决农村的筹资难题,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农业保险、农业担保、产业基金、信用评级在内的一系列农业保障体系。

三、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

首先,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切实加快农村金融网点的建设,尽快解决空白金融乡镇的问题,进一步增加对涉农方面的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探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效信贷模式。积极开发、引入创新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农村金融难,难就难在农户的小额贷款。应当总结国外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的国际经验,革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制度,从机构体系、业务运作、环境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完善相关的风险保障机制和政府补偿机制,推动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中小额信贷业务的深入发展。优化农村金融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国有金融机构为基础,政策性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有序的农村信贷体系。

其次,完善农村担保体系。积极探索发展利用大型农业生产设备、土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林权等作抵押贷款。不断探索开发以中长期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分散信贷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为农户信贷创造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另外,还可以拓展以水产、蔬菜、花卉、畜禽等经营项目及其收益权为基础的反担保模式,并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确保这类反担保方式的有效和可靠。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积极组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营的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加入。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和领导,建立起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商业性担保为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担保机构并存、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

再次,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村银保互动机制,适时引入“小额信贷”+“小额保险”的双驱模式。在农村小额信贷审批环节,将农户的保单质押纳入有效的贷款担保物范围,建立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即将农村信贷机构和涉农保险机构相结合,共同制定信息共享机制和相关业务流程,合力打造涉农金融服务链,在共同防范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解决农村地区的筹资难题,使农户、信贷机构、保险机构三方共同受益。发展多元化的保险供给主体,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可由政府出资,但保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由商业保险公司兼营农业保险业务,充分利用其专业的资源和经营技术;引进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上比较成功的外资保险公司,以吸收其在农业保险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采用政府支持下的保险机构合作经营农业保险,做好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准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逐步把农业保险业务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政策性保险,由政府进行相应的财税支持。

四、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

目前农村地区存在正规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而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因此要发挥非正规金融体系的作用,使得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流向农业。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拥有交易成本低、信息灵敏、隐形约束较少等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村地区资金不足方面的作用独特。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应当予以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使其逐步由“地下”走向“阳光”,逐步发展壮大,更好的补充农村地区资金不足的缺口。

必须通过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专业指导使民间借贷摆脱“地下化”的游离状态,使得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一样能够遵守金融秩序。因此,在现阶段的农村金融改革中,要更加重视对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培育,通过正规金融的引导来规范民间金融行为,将民间资本的进入合法化、规范化,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相互补充,更好的满足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应定位于服务“三农”,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融合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机构并形成合力,方能更好的解决农村地区的筹资难题。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筹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2
让金融市场发力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5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