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生
(通许县人民医院,河南通许 4754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目前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数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纹形成、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造成出血或破裂,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腔内不全堵塞形成。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尚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形成等非降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入选 2005年 6月至 2009年6月住院的 UAP患者 80例,年龄 38~80岁,平均(61.24±10.51)岁,男48例,女32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诊治标准[1],均为近 2个月恶化型心绞痛,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的变化,发作时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导联≥2 mm),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入院前 2周内未用调脂药物。将 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非调脂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组。调脂治疗组 40例,男性 23例,女性 17例;非调脂治疗组 40例,男性 25例,女性 15例。2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非调脂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波立维(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常规治疗,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调脂治疗组在非调脂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阿乐,北京嘉林药业有限公司)20 mg/d,每晚顿服,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在入院 24 h内及治疗4周后,各采集UAP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CRP浓度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应用美国Backman LX 20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TC、TG、LDL-C和HDL-C及肝肾功能,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治疗前2组血脂各项指标及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RP、TC、TG、LDL-C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与非调脂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调脂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s)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CRP浓度比较(n=40,x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并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质,亦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中产生,CRP是在急性时相反应中变化最显著、最敏感、最重要的急性时相蛋白质,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客观指标,也是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强有力指标。炎症过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因子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联系[2]。CRP可促进局部黏附因子的表达,降低内皮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改变巨噬细胞对LDL-C的摄取,激活补体,促进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最终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除肯定的降低胆固醇、LDL-C外,尚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以及稳定斑块等作用[4]。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组织选择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肝细胞TC的合成,同时代偿性促进LDL-C受体合成,从而加速LDL-C的降解,因而有效地降低TC、LDL-C,并有明显的降低TG的作用[5]。许多年以来,人们将他汀类的药效单一归结于它的调脂作用,近年有研究发现除了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还有其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的调脂作用有助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它对内皮功能的改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抗炎等调脂外的作用,不仅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小斑块大小,还能稳定斑块,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治疗UAP患者4周,血清LDL-C、TG、TC均下降明显,HDL-C较治疗前升高,显示了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同时发现UAP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说明阿托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具有抗炎症作用,另外治疗期间 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口服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他汀类降脂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抗炎、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Koerig W.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overview [J].Cardiol Rev,2001,9:31-35.
[3] Rider PM.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prevention[J].Circulation,2003,107(3): 363-369.
[4] Ray KK,Cannon CP.The potential relevance of themultiple lipidindependent pleiotropic effects of statins in the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JAm Coll Cardiol,2005,46:1 425.
[5] 郑幼兰,朱 慧,黄庆标,等.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2,14(6):3.
[6] 曹国良,乔永芳,刘新兵,等.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7):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