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财英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980)
作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且广受关注,从许多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题材、构思的独创性及特殊的艺术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西方文学思潮中像一块屹立不动的礁石,始终无人企及。生活在处于历史性变革的美国南方社会,福克纳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200年来美国南方社会作了精彩的刻画。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层人物地位的浮沉,各种类型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都可以在他的文字里见到映影。同样,福克纳作品中的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叙述技巧等文学手法影响了一代作家。他的作品展现了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了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也生动地描绘出南方人物形象。当然福克纳的主要成就在他的长篇小说。其实,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样出色。《烧马棚》就是福克纳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
《烧马棚》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白人佃农阿伯纳、斯诺普斯一家的生活。父亲阿伯纳脾气暴躁,习惯用烧马棚的方式解决一切与邻居或雇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他因为与邻居哈里斯先生发生矛盾,雇人烧毁了后者的马棚而被告上法庭,他最小的儿子沙多里斯为了家庭亲情,为了父亲免于处罚,被迫出庭为父亲做伪证。然而,这个十岁的孩子本能地感觉到父亲的做法有违法规,有悖道义,他在忠实于家庭血统和坚持公平正义的抉择中痛苦地挣扎着。《烧马棚》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虽然一提起福克纳,大家首先想起的大都是他的长篇小说。的确,单从创作态度上讲,福克纳在对待长篇与短篇时态度就是不一样的。对长篇小说,福克纳不让编辑改动一个字,可是为了让短篇小说发表赚稿费,福克纳常根据编辑意图进行修改。有一次在给编辑的一封信中,他甚至宣称如果编辑不预付他稿费,那么他只好“放下长篇小说去再一次卖淫写短篇小说了”。正是由于他自身的这些态度,他的短篇小说在很长时间内都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可是我们也应该知道,福克纳对短篇小说作为体裁的评价相当之高,认为它在艺术高度上仅次于诗歌,因为写 “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近绝对的精确”,“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福克纳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创作出《烧马棚》这部短篇小说的。除此以外,福克纳在《烧马棚》这部作品中运用了意识流、多角度叙述等文学手法。这部作品展现了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了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也生动地描绘出南方人物形象。《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写于1939年的短篇小说,他也因为这篇小说获得了首届“欧·亨利纪念奖”,而这篇小说也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现代主义作品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其繁荣时期,五十年代逐渐衰落。现代主义文学正处在弗洛伊德学说产生和最具影响力的时期。现代主义小说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强调客体的内在化处理。它反传统的一面是着迷于人的意识的流动,强调个体对时间和记忆的体验,强调人的顿悟体验,捕捉瞬间的意义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小说仍然以严肃的态度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意识娓娓道来。现代主义小说主张淡化情节。现代主义小说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外部世界在人心中的反映作为写作重点,一般采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写作技巧。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运用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等形式和技巧。
《烧马棚》的主题和情节都比较简单。福克纳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 (在选择叙述角度上福克纳可是高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面临正义公平、家庭观念、血缘观念等处世规则时的内心冲突与艰难抉择。然而,《烧马棚》出色之处并非在于主题,而在于那种种细微末节。《烧马棚》使人记忆深刻的,是父亲为了打死一只马蝇而将棍子重重打在骡子身上,是母亲那声无奈的“求你了,让我来吧”,是父亲对着牲口品头论足,是那辆条幅需要紧一紧的湿淋淋的大车。正是在这些地方,福克纳贯彻了他“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的创作原则,在成就《烧马棚》的同时,也使得《烧马棚》成为我们理解福克纳那些描写美国南方乡村的长篇小说的好帮手。
在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烧马棚》也是一部颇有特色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十分注重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在《烧马棚》中,故事背景是乡下。作者描写了穷白人斯诺普斯一家人的生活。乡下小男孩沙迪(Sarty)的父亲阿伯纳(Abner)总是同别人处于冲突状态之中,并总是以烧掉别人的马棚或仓房来报复。沙迪钦佩父亲的勇敢和独立性,但良心和道德告诉他,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最后他经过激烈的内心冲突作出了痛苦的选择。他告了密,以致他父亲在纵火时被枪杀。小说在反映了父亲阿伯纳朴实、直率的一面的同时,也揭露了他偏执、自私、狭隘、暴烈的一面:在4年的南北战争中,“他偷了匹马逃跑,藏在树林里,见人就躲(不管穿蓝的还是穿灰的)”。《烧马棚》深刻而细腻地刻画了专横的父亲形象。
《烧马棚》又是一部大量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尤其是象征主义手法的作品。火是贯穿本文的一个中心意向,象征意义丰富,父亲在取暖时不愿意生火势过旺的火,而在报复时却毫不吝啬。同时,作者在形容父亲时重复使用“without,heat,cold”等词语也和火这一意象密切相关。第18段中的钟表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钟的指针都停摆也有其象征意义,代表了身陷在过去的不能自拔、无法面对现实的父亲和美国南方。父亲的时间停留在内战时期,因此无法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所有的思维方式依旧停留在战争时烧杀劫掠、肆意破坏上。第78段提到的奶酪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小说伊始的第一次庭审时男孩闻到奶酪的味道,在这里提到,表明这一场景是家庭内的审判,也就表明了男孩被家庭和社会同时审判评价时的两难。从第15段起作者开始逐步揭示父亲在战争中的经历。同时还有与尘土相关的意象,它往往和死亡有关。
除了象征隐喻,福克纳的创作手法深受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他大胆尝试各种创作技巧,如意识流等,勇于实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文中第1、7、10三段很好地挖掘了男孩的内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被困在对家人的爱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困境及涉世未深而无法选择的无力感。在描写得斯潘的大宅时,作者故意使用了courthouse一词,暗示了儿子将因为这所大宅受道德和亲情的审判。描写儿子内心活动的这一段也很妙,这座大宅在他看来是美好和平静的象征,是与他毫不相关的另外一个世界。他的意识清楚地表明他不愿意破坏它,是对父权的一种思想上的反叛。
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威尔迪指出:“小说的生命来自地域。”一个作家的生活,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他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仅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他写什么,而且决定他怎样写和怎样评判他所写的内容。作为一个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的作家,那“邮票般大小的土地”是福克纳创作的源泉,南方地域文化和思想不可避免地在其作品中烙下了痕印。福克纳著述涉猎题材广泛,但作品大都以他的家乡美国南方尤其是“南方腹地(The Deep South)”为背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主要场所。对于美国南方社会及其传统,福克纳一直持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一方面,他珍视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念,对南方有一种深沉的,甚至是近乎非理性的热爱:对它的坚强和不屈不饶的优秀品质充满怀念之情。另一方面,在理智上,他又清楚地看到南方社会和历史中的各种问题,看到代表传统的父亲形象具有的罪恶性和毁灭性。Sartoris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是战前的高贵家族,老沙托里斯曾在南北战争中担任上校一职。而Snopes则是美国南方穷白人的代表。在后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男孩的父亲曾参加过南北战争,据说还在沙托里斯的手下服役。从男孩的名字和文后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于南方贵族矛盾的态度,以及战争无处不在的影响。文中的黑人英语把美国南方的种族关系表现得颇为耐人寻味,它不单单是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也有庄园主对穷白人的压迫。在这里,斯诺普斯家族就是所谓的穷白人,他觉得自己比黑人奴仆高贵,而黑人奴仆在庄园工作,又看不起这类穷白人,他们的冲突就是种族主义罪恶的体现。
在《烧马棚》这部作品中,福克纳十分注重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他也尝试运用意识流刻画人物心理,大量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尤其是象征主义手法,还借助意象,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另一不同之处是他根据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更深入的理解,采用一系列新的小说技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充分地表现出现代人和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因此,作为福克纳代表作之一的《烧马棚》,是福克纳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
[1][美]福克纳著.陶清译.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李文俊.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J].国外文学,1985,(04).
[3]陈琳,但汉松.美国名家短篇小说赏析(高级).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
[4]毛信德.福克纳简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