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反思

2011-03-20 12:31:17蒲德彦
文教资料 2011年4期
关键词:市场化政府教育

蒲德彦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反思

蒲德彦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高等教育市场化”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也带给我们无限的反思。本文通过对这一概念和理念的历史追溯,指出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并通过对哈耶克思想的阐述,指出高等教育市场化不能完全市场化,而应部分市场化。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市场化和价值观的经济化。

高等教育市场 化价值追问 反思

“高等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产业化”等已成为当今国人时常挂在嘴边、经常讨论的时髦辞令。记得在这些词语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和期待,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在政府的严密管制下运行,疲态毕露,迫切需要市场精神的介入来为高等教育灌输能量和激发生命力。但是,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这个庞然大物的生命,它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继续发挥其无限活力和吸引力的本真吗?如果能够,那高等教育无疑也就是一片允许自由开放的市场,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市场机理将在高等教育的“市场领地”中得以生根发芽。

当然,到今天这个时候,我们仍然频繁地提到“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个概念,只是我们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它仍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无限的高位,但却在另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为需要反思甚至必须摒弃的理念。市场化是个经济学的概念,经济与政治的联系千丝万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反思,就是对高校个人理性的反思,也就是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作政治和社会介入的反思。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理念的追溯

曾有人把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概括为一段“折腾史”:一九五二年的院系调整,刻板照搬苏联模式,偏工忽理弃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扩大规模,随意入学;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六年的不宜录取政策,强化“政审”,出身定终身;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停招“双补”,乱象丛生;一九九○年起高校大合并,姻缘强配,品牌殆尽;一九九九年起高校扩招,债台高筑,质量下行……曾几何时,接受高等教育受制于政治出身,而近年来,经济的强弱却左右着学子们的选择和高校的办学,市场化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就像市场经济本身有利弊两面一样,高等教育市场化虽然作为一种理想的状态为我们所追求,但是高等教育市场在建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或者可以说,这不是高等教育市场化本身的过错,万事人为,市场化中出现的问题仍然根源于人本身。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的年代,高等教育供给量不断增大,虽然尚不能均衡需求,但这种发展态势,使人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市场想象。既然高等教育供不应求,为了使市场供求均衡,就应该以产业的形态扩大高等教育的生产规模,那些与产业及市场相关的概念,自然就移植到高等教育领域。

哈耶克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不仅仅意味着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还意味着对高等学校系统从权力分配、管理运作到教育内容安排等全方位的再建构的思想指向。他在教育问题上反对政府对于教育的垄断,带着强烈的“为强者说话”的特质,是典型的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体现。值得肯定的是,哈耶克也承认教育的公共性和政府干预教育的必要。他虽然不主张政府作为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但也认为政府应变成个人的公正的保护人。毫无疑问,哈耶克的教育市场化思想可以带给我们思考,我们必须把高等教育市场化从完整的市场化概念中剥离出来作特殊的分析,在承认高等教育市场化与市场经济的共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出高等教育市场化与一般性市场化的细致的差异性,使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道路在富含差异性的理念价值中运行。

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它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得到扩展。高等教育在产品市场上交换的是高等教育服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手段,某种程度上已采取了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如对高等院校办学者放权让利的刺激、对求学者实施成本分担政策等。教育单位作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经营者所得到的利润应当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不存在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问题,高等教育市场化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及其途径的组织形态的描述,但并非是完全等同营利性企业,毕竟,高等院校是非营利性组织。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是宏观层面政府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市场化概念的本意主要是通过市场式的竞争手段,来强化市场供给方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应有实质性的提高,并通过竞争获得再生产的资源或者说生存空间。高等教育市场化并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部分市场化。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在财务上是由政府还是由民间来办教育,而应理解为是由政府还是学校在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价值追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市场化的改革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比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从根本上纠正了高校后勤服务中一直存在的顽疾,给高校后勤注入了新鲜的市场活力,不仅节省了高校办学成本,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更大大改善了后勤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屡见不鲜,无须赘述。

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作为具备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在引入作为个人理性主义主导的市场机制后,肯定无法避免市场机制带来的强大的冲击,在活力顿生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弊端的出现。高校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比如招生录取中的不公平的交易现象,毕业就业中的就业率假象,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高校基建中的贿赂现象……虽然我们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道德审判,但是最为本质的是,我们应该冷静地反思这些现象背后的制度性和价值性的缺陷。高等教育市场化背后的行政市场化和价值观的经济化应该才是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国际趋势,市场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且我们已经开始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绝无后退之路。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我们在面对市场化弊端时,是选择走市场化之路还是选择放弃,而是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地走好这条可以走得更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之路。

我以为,高等教育市场应该是一种有限的市场。从本质上讲,“市场化就是国家通过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因素,把原本由国家承担的责任转移到‘非国有部门’,或者改变国家参与公共服务的性质”。教育依然是国家的公共部门、公共事业,市场化只是利用市场的理念、原则和做法,来运营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在教育资源中利用市场机制,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增强教育的竞争性和选择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与效益,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维护学校的自主性。因此,市场化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并不改变教育的公共性。教育市场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不能简单地将经济领域的市场机制机械地、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教育中来。教育市场是一种有限的市场,其市场化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教育市场必须在政府的规制下运营。高等教育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也同样具有无可争议的公共性。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教育公正是高等教育市场的合法性前提,而保证高等教育公正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纯粹的市场不同情弱者,优胜劣汰,只追求机会的均等,而且经常是经济的力量占据着绝对优势。具有公共性的高等教育却必须追求结果的公正性。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政府对公平的规制作用。作为公共行政机构的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作用就是要充分保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公正。

三、结语

教育市场化本身不是教育腐败和教育不公正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承认市场在教育运营中的合法地位。高等教育消费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双重特征,意味着高等教育必须在市场与政府相互补充和交替中发挥作用。接受高等教育本身也意味着一种消费,但是受教育者在个人自利性选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社会获得了他所带来的公共福利。有学者将这称之为“市场化公益行为”,显然有其合理的依据。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被重新划定的问题,有关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讨论应该在“方式”的层面,而不应该上升到“方向”的高度。

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弊端的矫正,可以只是简单的改革但这只能短期见效或小范围见效真正要解决市场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有一种彻底改革的眼光,从根本上断绝高等教育中的科层制管理和管理行政化的机制,从根本上断绝高校中的权力群体对经济利益和个人私利的追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几条对策即可解决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关乎到我们党和政府的大事,我们当认真思索。

[1]菲利普·G.阿特巴赫著.蒋凯译.高等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第1版.

[2]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第1版.

[3]朱容皋.教育产业化短期行为研究.江汉论坛,2006,(7):235.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政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8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