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课的教学探究及反思

2011-03-20 12:18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哲学时代思想

吴 洪

(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 广州 510040)

一、学习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哲学与思想文化及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通过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培养自己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要求,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学法指导:第一,个案分析法。在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可以运用教材中所学的基本原理,联系以往所学的历史知识,选取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个案可以在如下时期中选择:战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时期等。在这些时期,人类思想文化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密切而又典型。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就会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水平上。学生要热爱生活,关注时代,从自己身边的各种思想文化现象的变化中去领会时代的发展。第三,对比学习法。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时代进行对比分析,看看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有什么变化,进而对比这两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和哲学风格的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二、知识点拨

本课有以下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第二是“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以下作具体分析。

第一,本课是在第一课“哲学与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学生可以从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这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来看。首先,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与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其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第二,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判断哲学真伪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其二,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例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流,充满了伟大的智慧,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精华。但也包含着个别的错误结论。有些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或土或气,从当时的时代看,是以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看到了世界万物之间的转化,努力找到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是他们对人类思想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代表当时的先进思想,把握了历史的主流。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我们仍然要承认古希腊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最后,不能认为凡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一致的哲学,或者为马克思主义所批评过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方法观察问题,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结论去衡量。

教材中讲道:“面对着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以反映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那一方面,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进行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错误和歪曲地进行反映。因而,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能采取“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一定要运用历史的分析法。

三、课堂实录

以下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6页虚框内的资料与问题。请A同学回答: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生:是由战国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状况决定的。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由于经济地位、政治态度不同,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如何建立封建制度、如何对待各国的变法和改革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证,出现了百家争鸣。

师:A同学利用材料的能力非常强,回答得非常好!第二个问题: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这对关系我们在学《文化生活》的“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已经学过。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师:B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非常厉害,能够立刻联想到我们《文化生活》的这一内容真的很不容易。那么接下来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大家进行分组讨论,10分钟后我找小组发言人来回答问题。(投影)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第二个问题: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第三个问题:谁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如何指导社会变革?

生: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

师:C回答正确,“剪切”教材的能力很强。

生:这个问题我们组暂时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准确说我们对这一关系还未能理解,请老师解释一下吧!

师: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举个例子来解释,大家会一目了然的。远古时代,人们对打雷闪电、刮风下雨这些现象不能解释,产生了畏惧心理。有些思想家就利用人们的畏惧心理,提出了天命论。天命论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天命论要求人民绝对服从天子,因为天子代表上天的意志。我们把天命论放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商周时代加以分析,应该承认它是有历史意义的。首先,它是从多神论向一神论发展的结果,它第一次提出世界性问题,把一切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归结于天命。其次,在远古时代,人们都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下,没有什么科学的理论,那时也不可能产生高深的理论。那么,用什么思想能够发动群众、组织力量,与外来的力量作斗争呢?这就是天命论。天命论是从当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适应当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刚产生的时候也是全新的、最先进的高明理论,也是远古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生:准确地说应该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不能简单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师:第一问回答得很有水平,说明这组同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英雄所见略同,老师我自己也认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起到这个作用。首先,我们从这两点积极作用可以看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有这样的力量,其次,我们可以从结论中获得答案?“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为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就是指真正的哲学。

师:其实我们可以从我们历史知识中得到印证。你能用实例来论证真正哲学的这些作用吗?

生:西方的文艺复兴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师:非常好。没错,文艺复兴是属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一般把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去理解,即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抬高人、贬低神,用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人自由和现实幸福,主要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伊拉斯谟等。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潮重视对自然的研究,强调理性和经验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哥白尼、伽利略、达·芬奇、布鲁诺等。在宗教思想上,反对传统教会特权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主张个人虔诚信教即可得救,无须教会作中介,主要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师:自觉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题,存在问题及时发问。

四、教后反思

第一,本节课中其实关于真正的哲学的解释只有三句话,如果不加以深入理解,很容易陷入误区。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哲学不等于科学的哲学”。所以,务必要用实例论证“真正的哲学不等于科学的哲学”。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准确理解“真正的哲学”这一概念。

第二,关于“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目,课本没有明确写出“真正的哲学”才能起到社会变革的作用,而是笼统地说“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经过与备课组及学科组老师的激烈讨论,大家最后认为只能用“真正的哲学”作主语才能与后面的作用协调一致。所以,课本是否在这里存在欠缺的确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钻研教材并且与学科组老师讨论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第三,大胆抛出问题给学生,这样才能引起思想上的碰撞。绝对不能轻视学生的理解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深度与能力,很多问题,往往是在思想的碰撞后才得到精确的认识的。本节课以问题来贯穿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问题作为主线的课堂模式关键是要设计好问题,认真钻研教材,尽量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一下子击中学生的理解软肋。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每一门学科的追求。

[1]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二版.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与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三版.

猜你喜欢
哲学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