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有感于徐州唢呐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03-20 12:18赵宴会赵康延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唢呐徐州民间

赵宴会 赵康延

(1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2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010年,由徐州睢宁县赵庄唢呐班、丰县于家唢呐班、沛县曹家唢呐班等联合申报的“徐州唢呐艺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织申报及保护单位为徐州市文化馆。我作为一名徐州人,确切地说,作为徐州民间唢呐世家的嫡系传人,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唢呐是我国一种重要民族乐器,见诸记载有上千年历史。新时期,在徐州农村,唢呐艺术迅速复苏,涌现出了众多唢呐班,对当前徐州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有600个唢呐班、6000多名唢呐艺人活跃在徐州辖区内的广大农村。在徐州地区,平均每年有唢呐班参与的农村民俗活动约6万场次,每年受众约1200万人次。唢呐班历史之久、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足见其在农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影响。遗憾的是,徐州唢呐艺术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我认为,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倡导并逐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在徐州唢呐艺术已经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利形势下,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背景下,应该重视对徐州唢呐艺术的深入研究。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积极意义。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国家“十二五”规划就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明确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唢呐艺术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它与民俗活动一道,通过其特有的规范、维系、调节、教育等功能,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产生着积极影响。如唢呐班参与的“祝寿”、“葬礼”、“祭祖”等民俗活动强化了老百姓“尊老重孝”、“慎终追远”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美德。对唢呐艺术的深入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又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国家“十二五”规划还指出,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求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唢呐班源于农村并服务于农村,其表演内容与形式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对唢呐班的研究,就是要努力探讨唢呐班作为政府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有益补充的可能性,并就如何发挥其在满足农村基层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优势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而为其他可以作为政府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有益补充的民俗活动事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发掘唢呐班艺术价值,拓展江苏民间音乐的研究内容

徐州唢呐艺术可谓我国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它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曲目方面。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统计,唢呐班曲目达到千首之多。按其年代属性来看,大致可分成传统与当代两个曲目系统。传统曲目系统包括传统器乐曲、民歌、戏曲、说唱体裁的作品,传统器乐曲有凡字调、喜柳金、百鸟朝凤、上北山调、中北山调、二迷子、下北山调、雁落沙滩、小抱台、六字开门、慢赶牛、到春来、三关赞、六开门、水龙饮、冒尖、小抱台、到夏来、小柳金、桃红、节节高、四关调、叫句子、中眼抱台、八板、大开门、小开门、朝天子、老五字、靠凡、抢字五、梅花三弄、佛祭、春天快乐、乙调抱台、尺调抱台、将军令、小五字、上合调、梅花落、对花、官调、下河调、走马令、四合四等近300首;民歌包括十劝郎、调情、光棍哭妻、十八摸、扣花针、王大娘探病、下盘棋、月儿渐渐高、四季游春、民兵舞、垛子、好吃大嫂子、三封信、拾棉花、十月怀胎、莲花鞍、五只小船、李四连迈大步、大五更、小五更、反五更、十二月调情、八段锦、四季美人、十杯酒、十二月探妹、十二恨、卖饺子、四季歌、王三姐赶集、孟姜女、摘石榴、四季相思、上河调、下河调、小放牛、蒙古舞、茉莉花、走西口、娃哈哈、阿里山的姑娘、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寡妇上坟等近300首;当代曲目系统则主要含有建国以来各种流行歌曲改编曲及专业创编的唢呐曲逾400首。就曲目来源而言,传统曲目以器乐曲和民歌为主,其次是各地唱腔 (主要有梆子戏、琴书、柳琴戏、黄梅戏、大鼓调、花鼓戏等)。而当代曲目则多数来自于较流行的影视歌曲及其它创作歌曲等,其次是专业创编作品。丰富的曲目无疑凸显了唢呐班音乐的传统性、继承性、广泛性。

其次体现在演奏技法方面。唢呐班艺人除了会演奏一些常用技法外,还创用诸多特色技法。“特色”技法是相对于唢呐专业人员常用技法而言,即这些特色技法在专业技法中比较罕见,甚至有的技法是专业人员所反对的、听不惯的。如:(1)鼓腮式强奏,即充分鼓起双腮,以扩充口腔空间,同时加大气流量,奏出饱满、强有力的声音,此技法多用于中低音区。(2)超低音,即通过气息控制,口型变化,吹出比筒音还要低小二度甚至大三度音。(3)劈音,即吹奏时通过嘴唇摩擦发出的特殊音响。(4)哄音,即所有手指处于半开半闭状态,通过气息及口型变化奏出音调。因其音响效果很像当地妇道人家哄孩子睡觉时哼出的音调,我将其定为“哄音”。(5)喉沙音,即吹奏时,声带亦发音,形成人声、唢呐声混合音色。(6)牙颤音,即通过牙齿对哨片的颤击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7)唇压音,即通过嘴唇抿压哨片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8)臂颤音,即通过臂部抖动使唢呐发出颤音效果[1]。此外,唢呐班在乐器制作、音乐传承、训练方式等方面也颇具特色,为节约篇幅,将另文专述。

江苏苏南地区的“江南丝竹”、“苏南十番锣鼓”、“苏南十番鼓”等乐种已广为人知,并不断引起海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在更广区域流行且一直保持民间化的徐州民间唢呐艺术却鲜为人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认识江苏民间音乐。因此,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就是对江苏地方民间音乐的研究的拓展。此外,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离不开各个地区民间乐种的发展,是由诸如徐州民间唢呐班这样的众多地方乐种所组成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对徐州民间唢呐班进行的区域性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乐种研究内容。再者,就徐州唢呐艺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和总结,提出今后保护、传承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也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借鉴。

三、发现唢呐班存在的问题,引领唢呐班更好地服务于民

在整体上肯定唢呐班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其生存现状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尽人意之处。如唢呐班艺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上政府对唢呐班缺乏管理和扶植,对唢呐班活动放任自流。唢呐班处于自生自灭、无人规范的状态,演出市场混乱,时有封建迷信成分或在表演形式与内容上凸显出粗鄙的一面。如: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苏北某地草台乐班“丧事上跳起脱衣舞”,此类事件的发生充分表明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唢呐班与民俗活动的管理和引导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正因为唢呐班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才要努力探索唢呐班与各种文化生态环境因素真实而具体的关联,评估唢呐班音乐在农村文化中的真实地位和价值,客观真实地反映民间唢呐班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的全貌和本质特点,探寻民间唢呐班音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正常发展的轨迹,进而引导其不断向前健康发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总之,对徐州唢呐艺术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徐州唢呐艺术的重要载体,唢呐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农村中健康良性地传承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正确把握徐州唢呐艺术在传承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制定科学而富有人性化的保护政策,努力为唢呐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把保护徐州唢呐艺术和“十二五”规划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结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我们坚信,在政府的关心与扶持下,只要唢呐班艺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与审美变化,徐州唢呐艺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1]赵宴会.苏北赵庄唢呐班研究[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唢呐徐州民间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又听唢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