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娟
(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一个最基本的属性特征是人类交际所借助的工具,是一定信息意义的载体。儿童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工具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而儿童语言发展也正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积极的语言交往而获得的,这一语言发展规律是我们指导幼儿语言学习的基本依据。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们应当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语言加工的创造者。
在幼儿园开设的语言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设置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学习,提高语言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在语言区活动的组织指导中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在区域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语言,因此,语言区内容与材料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语言的效果的优劣。在内容与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设置语言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见在确定语言区的内容和材料时,必须紧紧围绕语言教育的目标,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并根据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全面系统地促进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及早期阅读等方面的能力。
2.操作性原则。根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幼儿是在活动中建构认知结构、发展能力的。语言区中幼儿通过和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结构经验、发展语言。为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可操作性。另外,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教师还必须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操作活动。
3.科学性原则。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其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在语言区中,为幼儿提供的内容和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正确把握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4.趣味性原则。兴趣与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当幼儿对语言发生兴趣或感到十分需要时,就产生了学习动力,就会积极地去学习,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来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因此,在选材中,内容和操作材料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内容要注意形式多样,材料要尽可能丰富、新颖,并定期更换,经常以新面貌吸引幼儿。
科学、合理的内容与材料是语言区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丰富灵活的组织形式是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有力保证,除了常用的看看讲讲、演演讲讲等形式外,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开展以下形式的活动。
1.摆摆讲讲。幼儿通过在背景图上边摆放边讲述进行语言活动。如为幼儿提供一幅有树林、草地、房屋、天空、池塘的背景图,以及一些从废旧画册上剪下的各种动植物图案,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由选择动植物,在背景图上摆摆讲讲。小班可以让幼儿选一个动物或植物边摆边说一句话,如:小鸭在水里游、草地上开了一朵花、小鸟在树上唱歌。大班可以让幼儿在背景图上边摆边自编故事,如:小动物互相帮助的故事、战胜大灰狼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小朋友可讲给自己听,还可以相互讲述,提高讲述能力,以及倾听能力。
3.拼拼讲讲。提供各种图形的彩色卡纸,围绕一定的主题,在纸上进行自由拼搭,边拼边讲。实践证明幼儿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一个简单的圆,在他们眼里可以是太阳、花朵、车轮、饼干、皮球、娃娃的头……分别在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故事中担负着不同的身份。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份多幅图的故事图片,让幼儿自己动脑,进行拼搭、排列,并编成故事。刚开始给幼儿提供四幅图以内的图片或幼儿熟悉的多幅图的故事图片,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在拼拼讲讲活动中,幼儿不但提高了语言能力,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想象等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3.画画讲讲。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绘画并讲述绘画内容。喜欢涂鸦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如组织幼儿春游后,让幼儿把春游的经历画出来,并把自己的画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幼儿会很感兴趣。又如,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已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他们提供一本空白小簿子及画笔,让他们自己来编一本书,并把故事讲出来,他们会非常投入地去做。活动中往往一些平时不声不响的孩子也能编出一本小画册,讲出一个很动听的小故事。
4.抛抛讲讲。为幼儿提供六面有不同图案的正方体纸盒,用抛骰子的方式进行选择讲述。小班幼儿可抛单个的骰子,选择面朝上的一幅图讲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到草地上采蘑菇。到了大班可增加难度,用一套骰子,如分别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四个骰子来抛抛讲讲创编故事,要求幼儿根据每次抛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创编。这种抛骰子的方式以其趣味性强、可变性强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让他们在轻松的玩乐中训练语言,提高语言能力。
只有在没有来自成人压力的时候,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指导幼儿进行语言区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在这里幼儿是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引导幼儿明确活动方向和规则,并在活动中正确建构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克服控制、指导过多的现象,给幼儿自己活动和动手动脑学习的机会,并注意发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启发引导。
1.提供选择机会。《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完成任务。”为此,在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例如:今天是否进入语言区活动,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来确定;进区后想玩什么,幼儿也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老师并不横加干涉。这样在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自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他们的兴趣要大得多,没有外在的压力,活动也显得更自由、更轻松。
2.营造和谐氛围。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当,或不许这不许那,给予过多的限制,就会引起幼儿的紧张,使他们产生提防心理。幼儿往往就会为了迎合老师而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或以教师的评价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遏制了创造性和语言表达积极性。因此,教师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语言积极性的外在因素,在语言区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关系,放下架子,成为幼儿的朋友。如:大班幼儿学习了诗歌《春天是一本书》在语言区进行“摆摆讲讲”诗歌仿编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支持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激励幼儿继续深入活动,可引导幼儿思考: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玩,它们是怎么唱歌的?(春天是一本会唱歌的书,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
3.关注活动过程。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活动“过程”往往比活动“结果”更感兴趣,活动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满足远远胜于活动结果,因此在语言区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不必强求活动后幼儿必须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例如为小班幼儿提供“电话机”这一玩具,在活动中,教师并不要求幼儿在打电话时一定要说什么内容,会说哪些话,只是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打电话的方式及一些礼貌用语。在打电话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创造性地深入游戏,更能体验游戏的乐趣。如有个幼儿一个人在打电话:“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我已经洗好脸了,快回来帮我洗脚……”
在语言活动区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科学的选材原则,探寻丰富的组织形式,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多说,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张扬个性,展示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素质和健全的身心素质,为日后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