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莉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宜宾学院 外语系,四川 宜宾 644000)
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在习得一种文化。不同的语言往往是不同文化的表述者,我们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差异的研究,能够越来越清楚地理解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界、跨领域的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起到了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然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文环境等文化背景。人们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即使说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其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语音、语法及词汇有所不同,更是因为他们对语码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本文追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揭示它们在语音、语义、句法结构、语用和话语篇章上存在的差异,进一步显示两种语言实实在在能反映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试图通过这些分析,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语言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使用,语用学即关于语言使用的学问。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一术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美国哲学家Morris在他的著作 《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of the TheoryofSigns)中首次使用了pragmatics这一术语。归根结底,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它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话语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言语行为,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另一方面,它使我们认识到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仅仅有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是不够的。
语用失误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在跨文化的广泛交际中,交际双方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其交际过程必然会受到一些文化因素的干扰,使双方在认知和理解过程中出现偏差。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各社团成员间价值观的差别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就会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语言的特点和语言的使用上,由此语用失误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语用失误并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发生的错误,而是指说话人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由于采用的说话时机不合时宜,或者说话人的说话方式不妥当,说话中的表达方式不合习惯等诸多原因,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但凡是在交际中犯了这一类型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因不能准确、及时地根据语境理解、使用语言的隐含意义而导致的误解、不合乃至冲突,或偏离交际目的的语言行为。下面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分析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和英语语用的失误,并由此探讨在这些语用失误的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
根据语用学理论,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母语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是他们通过成长过程中自幼习得的,已经成为他们所熟悉和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因此,这些思维和行为会在他们学习外语时与目的语言发生冲突,形成干扰,两种语言及语言行为、语言思维都无法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做到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充分地反映语用规则和文化,这就使学生的母语干扰成为可能。
具体来说,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是因为说话者在使用目的语时,不熟悉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受到较多的母语语言规则的影响,从而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人的发音不正确,语法有错误或词汇量不足等原因均有可能导致双方的误解或出现交际障碍。然而,即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发音正确,懂得语法并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要么学习者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么学习者对对方的话题缺乏应有的反应;要么交流的时候说话口气不恰当。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被本族语者视为没有修养的表现,更为严重的情况就是在交流中会被对方当成对有意识地对其人格的有意冒犯和侮辱,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仇恨,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 (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一般性的指导。跨文化交际语言运用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即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育中培养受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该在以下一些方面多作努力:(1)在教材选择上应使用一些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尽量采用一些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教材,着重解释文化上的差异。(2)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3)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语言文化了解的广度。(4)充分利用外籍教师,鼓励外籍教师与学生多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让学生在日常接触中学到更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通过上述文章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教学不能满足于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而要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考察教学内容。不管是英语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语料,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合适、得体。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一种知识讲述的过程。只有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犯语用错误。因为这种能力并不会随着语法知识的增多、词汇量的扩大而自动提升,只能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缓慢地培养出来。由此可见,学生“语用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他们语言学习的实际水平的高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高下,衡量着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成绩的优劣。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谨慎运用好语用原则,力求让学生完美地掌握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培养好学生语用及文化差异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如鱼得水、应对自如。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陈平.话语分析说略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13.
[4]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学林出版社,1998.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文化出版社,1988.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8]Thomas,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9]Rod Ellis.Understanding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2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姚君伟,张向阳,张伊娜.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