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文化逻辑

2011-03-20 10:13王志强
文化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

王志强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一、关于文化传承创新的理性认知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高等教育理念和大学职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新使命。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促进我国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提高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大学即文化,高等学府即文化机构。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地方高校更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建设成优秀传统文化守望和精神超越的阵地。

(一)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说:“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总书记的这一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应有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大学的职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谁来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和任务——大学,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中华民族要发展,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利用其优秀与合理成分,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淘汰有碍进步的文化糟粕。中华民族要发展,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大胆扬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主要体现为文化的进步,体现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教育正是人类世代间文化的传递,高等教育尤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所说:“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能力与使命。”如果没有文化传承,就等于割断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割断传统就是抛弃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了教育与未来。如果没有文化创新,就失去了教育的生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大学文化也将失去引领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地位。大学必须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即传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创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高校继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个重要职能,也是大学最本质的职能。

(二)地方高校更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

过去,人们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只有老牌大学才有文化,才有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作为建校历史不太长的地方高校似乎没有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资格。

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后,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推动大学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给我们提出的时代命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大学的发展固然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顺应教育大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其发展的路径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等内在因素的决定。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与大学文化交互激融、互相影响,引领着大学的发展。

有人说,名牌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由学校的文化氛围“泡”出来的。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是比课堂教学更重要的育人因素。大连大学作为一个建校仅二十几年的新兴高校,还没有资格谈文化传统,那么,能建设和创造本校的优秀文化吗?曾几何时,当我们提出建设本校特色大学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投来了怀疑的目光。岂不知,“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文化传统”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理想等内在的大学精神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不同水平的大学文化,也都需要进行大学文化建设,而“大学文化传统”则是过去的大学精神在一代一代学子中持续承袭,逐渐形成的某种观念定势和“集体无意识”的“自动文化”。大学文化传统需要时间和历史的积淀,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传统”的大学精神是“文化”,并不等于现实的大学精神不能成为“文化”,而且,现实的 “大学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也会变成“传统”。我们认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切大学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而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大学文化超越

近30年来,现代化的建设集中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方面在延续革命文化的同时,功利性文化以俗文化、娱乐、消费文化的形式大行其道,基础文明和基础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日见衰微,社会良知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大学是一个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场所,是社会良知的守望站和精神超越的前沿。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纳说:“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所需要的(needs)。”这样的期许,更符合前人所赋予大学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别称——“象牙塔”。“象牙塔”是什么,是文化高地,是精神圣殿,是文化旗帜而非社会镜子,是文化精神的领导者,而决非社会思潮的追随者。但是,高高的“象牙塔”从来就不可能完全抵御外界的影响。近些年,社会变革不断加速,高等教育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得到了惊人的发展,然而,大学的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高雅的大学之道正在轰轰烈烈兴建的一座座大楼里悄然失落。于是,守望大学精神,寻找失落的精神资源,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大学文化的超越,已成为大学人最强烈的需要和呼唤。

守望大学精神,首先要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这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文化传统和行为准则。坚持理想、紧守良知、保持高尚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守望,就是对大学灵魂和创造力源泉的捍卫。大学文化也要不断发展,今天的大学文化一定要超越昨天,每天都要用新鲜的充满生命力的大学文化影响着每个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人生轨迹,这样的大学文化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地,成为影响国家创造力的文化软实力。

二、大连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

(一)学校发展中的困惑与文化觉醒

大连大学是在1987年由四所地方高校合并而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之初,干部多,人心不齐,教师素质低,教学质量差,办学条件(教室、实验室、操场面积)不达标,多次被教育部黄牌示警。当时,大家都把学校落后的原因归结为办学条件差。后来,我们于1995年几经周折,在全国第一个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建成了新校园,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学校在教学、科研各个方面还没有根本的改变。这一情况使我们感到困惑并最终觉悟到人才是立校之本,大学需要有大楼,更需要有大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于是,我们用极大的决心和努力实施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人才建设工程,集中财力物力引进了大批人才,大大改变了学校的人才队伍结构。当学校进入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后,发现有了人才,却因为管理体制、机制和人际环境等问题,不能让他们尽快地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走向成功,这又是一个令我们困惑不已的新问题。

这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以企业文化愿景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事迹,以及“人管人是低级的家族式管理,制度管人是较高级的近代管理,文化管人是高级的现代管理”的论述启示了我们。企业发展需要文化动力,作为文化机构的大学更需要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更需要培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身份感,减少不同学术风格、学缘底蕴的文化冲突;需要建立以共同的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模式。“有了大楼和大师,也不一定是优秀的大学,只有有了先进的大学文化,才是优秀的大学”。大学不仅有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更有创造先进文化的使命。大学的重要任务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不能没有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就像水和空气对于人的生命一样,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条件和氛围。这是我们面对困惑的文化体认,经过反思后的文化自觉。

大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以优秀的大学文化滋养人、化育人,潜移默化、无声无息地陶冶和升华人格品位是优秀大学无为而治的共同特征。这是我们考察中外优秀大学后对大学文化的一次认识飞跃,也是我校重视大学文化,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因。我们认为,新建的地方大学更需要建设大学文化,需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提升办学水平,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与社会责任。

(二)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投入

思想认识的跃升和办学实践的需要,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优秀的大学文化及其所包含的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共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大连大学的科学发展需要先进的大学精神与现代文化模式。

一种大学精神和文化模式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在传承、重复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地生长中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种是靠能动、科学、理性、哲学的精神和主动实践去塑造形成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像大连大学这样的年轻大学,在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的高校之林中,与其让自己的大学文化和文化传统慢慢地形成,倒不如自觉地主动地构建与塑造自己的大学文化和文化传统。

构建与塑造自己的大学文化是大连大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特殊需要,是大连大学多方吸纳和引进优秀人才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需要,是保证大连大学不走弯路、以一种比别人快的速度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大连大学培养大批品格高尚、底蕴厚重的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造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需要就是动力。我们从2002年起就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专门的“大学文化环境建设办公室”,开始设计、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

1.大连大学的文化目标。大连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培养人、塑造人,即以“理”树人,以“教”育人,以风“化”人;以先进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大连大学的文化精神。大连大学的文化精神主要是:科学与民主精神、自强与创新精神、求实与批判精神、和谐与包容精神。

3.大连大学的文化理念。大连大学的文化理念主要由五个核心观念组成,其中每个观念都有丰富的内涵。

(1)“让每一个人成功,让每一个人都快乐”的教育观;(2)“面向未来,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3)“师为立校之本,有了大师,才是大学”的教师观;(4)“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学生观;(5)“管理需要文化力,文化力就是领导力”的领导观。

4.大连大学的文化模式。尚信、尚新、尚责(即崇尚诚信、崇尚创新、崇尚责任);求真、求善、求美(即追求真理、追求和谐、追求审美);务理、务实、务矩(即遵循规律、脚踏实地,不逾规矩)。

有人说,学科建设是实事,不能做虚,文化建设是虚事,不能做实。我们则认为,文化建设和学科建设一样,都要做实,不能做虚。近10年来,我们投巨资建设了“最能体现大连大学综合优势、最能融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最能引燃创新思维火花,最能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自主学习精神”的系列文化载体。如多学科文化资源共享,既可拓展文化视野,又能动手实践的文化博物馆;追述学校搬迁历史,弘扬自强不息精神的纪念园;记叙前人奋斗历程,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的希望墙,以及回归园、远志园、音乐厅、钟楼广场等文化载体。其中,仅博物馆的内部建设就投资8266万元,博物馆展览面积4760平方米,分设人文科学展厅、自然科学展厅、生命科学展厅、艺术展厅、历史文物展厅和金泽馆6个部分。其中,实物展品8200余件,展品内容包含了我校目前开设的10大学科、49个专业教学用的原理零件、电子元件、机构部件、化学装置、动植物和医学标本、数学模型、仪器仪表、工艺流程、民族乐器、世界名画摹本和东北历史文物等。博物馆已经成为培养人文与科学精神、高尚品德、审美观点、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除本校大学生之外,先后接待了全市3万多人次的参观和学习。

这些文化载体中蕴涵着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密码,透射出大学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它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动、激越,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高尚情感,正所谓“山水无言自有声”。

(三)先进文化引领学校的快速发展

在大连大学,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感染、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先进的大学文化建设,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大连大学的快速与和谐发展。

目前,我校一级学科硕士点数量已经增至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量增至113个,硕士点数量居全省前列;已经形成了19个支持学科发展的省级科技平台。其中,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与教育研究基地2个。

近5年来,大连大学获得1100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科研经费1.165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 “863”、“973”计划项目和国防预研项目3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数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大连市科技奖励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2010年,我校获省部一等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名。

三、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文化逻辑

大学文化是什么?狭义的大学文化即校园文化,一般是指大学里的文化体育活动。广义的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理念、大学的品格、大学的风尚、大学的过程、大学的方法、大学的目标、大学的灵魂……大学的存在、大学的教育、大学的发展,大学的服务都离不开文化逻辑的圈子,办大学,就是办文化,办好了文化,也就办好了大学。地方大学要实现科学发展更需要遵循文化逻辑。

(一)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

科学发展、和谐与快速发展是地方大学的共同追求,实现科学、和谐与和快速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就建不成优秀的大学,也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因此,许多地方高校都制定了培养与引进人才的规划和战略。怎样才能吸引大批人才,各校的方法很多,大多是以优惠的待遇和事业发展的平台来吸引人才。大连大学也在引进人才方面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在2001年,我校仅有46博士,88位教授。10年后的今天,我校博士数量已经达到了41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列辽宁省高校前列。我校教师队伍中有20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2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建成了4个省级创新团队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被大连市政府确定“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

我们近些年引进人才靠的是什么,主要靠的不是待遇,而是优秀的大学文化。良禽择木,孟母三迁,其动因都是对环境的选择。大学教师往往更重视自己生活工作的文化环境。我们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功,让每一个人都快乐”、“少数人成功,不是成功,只有人人都成功才是成功”的文化理念,宣传、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支持”,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用民主、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别人,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向上、充满开放性和包容力的大学文化环境,这是凝聚大批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

(二)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地方学校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大连大学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大学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终点的超越,平衡的打破,动态的延伸,高度的提升。文化创新就是要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超越,敢于求异,敢于竞争的精神。

大连大学校党委从大学文化创新出发,高调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大学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如“大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始终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把为一切学生的发展、成功视为一切部门、一切人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支持学生的课内外创新活动”等。在先进文化理念指导下,学校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有效整合和挖掘创新教育资源,适时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课内外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了由创新学分制度、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大学生工作室、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组成的创新教育平台,持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并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即建设覆盖所有学院、不同专业的100个大学生工作室;实现每年有1000个在研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有1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为此,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上千万的创新教育经费。

创新学分和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牵动了学校的创新教育。一个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全校实施。全校有一大批教师、学生已经投入其中,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每年申报立项的创新教育基金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近年达到每年500余项;选题范围不断扩大,一批跨学科的课题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合作研究。通过这项工作的牵动,使大连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新路,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受到社会欢迎和关注。

(三)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1998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出了“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的世界宣言。在第一条第三款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通过研究去发展、创造和传播知识,作为其社会服务的一部分,提供有关的专门知识,帮助社会的文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和发展科技研究和社会科学与创造性艺术方面的研究”。这一世界宣言从培养人才、传承创新文化的结合上,阐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文化使命。

高校往往是一个地区教育、文化、研究的中心,其发展程度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它的发展前景也往往是一个地区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在此基础上孕育起来的大学精神则是推动一个地区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不容否认,地方高校承担着地方文化建设的重任。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伴随着一些著名的学府而产生。一个学府的诞生,往往会推动一个特定区域的快速发展而名垂千古。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学起着开启人类智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一所优秀的地方大学不仅要融入所在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要以自己的先进文化引领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大连大学在大连市的国际服装文化城市论证、全国学习型城市规划与建设、在东北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五点一线核心城市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实践参与、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作用。大连大学的三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与合唱团)每年都为大连市人民奉献若干场高水平的文化大餐。大连大学各个学院与大连各个区县的科技文化合作十分紧密,大连大学的专家、教授已经成为大连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信不久的将来,大连大学的大学文化不仅是引领本校科学与和谐发展的旗帜,也一定能成为引领大连城市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这是优秀的地方大学科学发展的文化逻辑。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文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