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浙江温州 325035)
示范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路径
吴国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浙江温州 325035)
示范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依据服装行业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岗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创新路径的实践,提升学生的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由技能型向技术型人才转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示范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应用性、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密切了高校与广大企业的联系。全面提升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示范院校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为目标,以“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1]为指导思想,构建“以产带训,以研促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行业为指导、企业为参与”[2]教学宗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是温州市重点专业,也是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主要为服装生产企业和研发部门培养服装造型设计、工业样板开发、服装样品试制和服装产品营销与策划等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以温州市服装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温州服装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技能型、技术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2009年,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温州市第一个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服装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装设计专业以此为契机,以温州服装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温州中小型服装企业为宗旨,以温州服装产业转型与升级为目标,发挥教师团队的专业优势,为温州中小型服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各项服务,逐步实现了由技能型向技术型人才转化的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服装行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两段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方式。大一以专业基础教学为主,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注重技能型能力的培养;大二分设计、工程和营销方向,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强调技术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根据服装企业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工作流程设置课程,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包括服装市场分析、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成衣工艺制作四大部分。根据实际设计项目要求落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和课程的前后续关系,课程相互之间有主次、有交叉,便于学生将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3]。
所谓“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以相应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优越的实训条件。实训基地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中心三部分构成[4]。服装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为指导思想,将教学、实训、生产、研发等融为一体,采取“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生产边研发”的建设原则,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操作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营造了教学实训与生产研发互动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学生实训专用的教学基地,主要用于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的目的。二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引进的合作企业实际生产,达到以生产带动专业顶岗实训的目的。三是建立研发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引进的研发单位实际研发,达到以研发促进专业向技术型转化教学的目的。四是建立创新性基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成立特色研究机构。目前,学院服装专业已成立三个特色研究机构和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工作室(服装设计服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高级礼服定制服务中心、服装立体裁剪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经过两年的实践与尝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服装设计能力;熟悉服装企业的工业样板规范、制板方法与技巧;掌握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与样品制作技术;了解服装贸易的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产品的制作工艺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掌握服装企业的营销管理与营销战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及职业敬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向高质量、高水平方向发展,提升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该平台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是温州市行业中第一个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优化和整合各合作单位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为温州服装企业、服装院校、科研单位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本着“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宗旨,该平台下设服装产品研发中心、服装信息咨询中心、服装人才培训中心、服装技术服务中心。服装设计专业以此为契机,加强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术研发和校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温州的服装企业。
根据服装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立足于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同时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聘任[5],进一步发挥温州服装行业人才和产业优势,建立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由企业部门经理和一线技术人员为辅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师资队伍。
发挥政府的政策主导作用,从服装产业链的全局出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接受服装行业的指导,确定教学的主导方向。通过专业的教学与温州的服装企业广泛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信息咨询及产品研发的各项服务,达到专业教学由技能型转向技术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共同打造温州服装产业的整体优势,加快温州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核心课程为主线,分析各门课程横向与纵向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主次关系和交叉关系,协调和衔接好工学交替的各个环节。通过“单元式、一体化”授课方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模拟服装企业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整个过程。以“裙装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结构设计—基础制作工艺—款式设计—创新结构设计—创新制作工艺,前一部分体现的是基础,后一部分突出的是创新与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必须与服装企业产品设计与工业化生产保持一致,训练学生熟悉产品研发过程以及各个环节要求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的作品最终都要进行静态和动态展示。
以项目驱动、工学交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职业性和创新性。将专业主干课程分别分解为具体的项目,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程内容,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时与企业的“磨合期”。项目驱动、工学交替课程开发的成果,可以为服装行业不具备开发能力的中小型企业节省大量开支,实现学校、企业共赢的目的。
(1)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课程。引进服装企业进入校园,在校内进行生产,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课程,突出学生对服装样板设计、生产技术、工艺制作以及工艺流程的掌握,如校内顶岗实习、服装生产管理、服装跟单等。企业直接进入高校,在校内实现生产性实训,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合作、专业教学与实际生产的零距离结合,达到以生产带动专业实训的目的[6]。在服装生产流水线两侧分别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顶岗)工位,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生产活动。实训中心的每位工人师傅和管理人员,都是学生最好的实训指导师。实训室应全天候开放,给学生实训提供便利。
(2)与研发公司合作,建设研发性实训项目教学的课程。在完善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为把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引向深入,应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企业提出设计思路和具体要求,提供开发所需的服装材料,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设计、开发和制作成衣样品,把项目开发与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起来。如依托“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成衣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及毕业综合实践,学生即是员工,课堂即是设计室,教师与企业的设计师负责设计监督。项目化教学从模拟到实践,从生产到研发,通过工学交替,完成项目设计,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与研发公司进行设计项目合作,挖掘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以研发促进专业教学的目的。实施与研发岗位并轨的对接式教育模式,借助研发公司的研发力量,整合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资源,进行项目开发,为实施项目化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技能证书考核和技能竞赛有着共同之处:一是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培养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作风;二是二者在时间和内容上容易对接,且技能考核的内容涵盖更广,基本包括了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而技能竞赛可以是其中一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二者很容易找到切合点,既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双证书制”的要求,又能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以技能竞赛活动项目的形式开设“时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作工艺”等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整合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参赛为切入点,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学”的方式,激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能证书考核和技能竞赛集中体现了职业核心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能力,对参赛者的工作经验、岗位技能和心理素质都是严格的考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此为切入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与培养过程,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创新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由技能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业骨干教师成立特色研究机构。通过特色研究机构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技术专家来学校讲学和培训指导,开展服装艺术沙龙活动和创新能力专题讲座,进行信息沟通、技术交流和经验借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拉动服装专业师资整体水平与结构的提高。二是加强骨干专任教师的培养。重点加强担任核心课程的专任骨干教师的培养。派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短期进修,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安排教师到知名服装企业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挂职锻炼,把握企业和市场的最新设计动态以及生产型企业的最新技术与制作工艺,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三是加强兼职教师聘任。聘请服装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著名企业家和高一级服装院校的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担任“职业道德”、“企业家创业史”、“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和“服装教学发展模式与方向”等系列专题讲座的教学工作;聘请企业开发部、生产部和营销部经理等技术骨干为主讲教师,组成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四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引进的合作企业中技术人员的作用,让他们承担一部分实训指导任务。
实践证明,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现代职业人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实践探究,“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高层次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载体。
[1]丁金昌.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4):70-71.
[2]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6):49-55.
[3]梅鲁海.基于工学结合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2-24.
[4]丁金昌.“三个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78-80.
[5]吴德.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示范院校的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1-32.
[6]任小波.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9-61.
Practice and Wa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y in Fashion Design Major of Model Colleges
WU Guozhi
(Light Industry Department,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Fashion design majors of model colleges should set up the personnel trainign objec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ing needs of fashion industry and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jobs.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ing capacity of fashion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nd craftsmanship by changing the teaching mode, establishing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system, and building up "three-in-one" in-school practicing base so as to accomplis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 of transition of skilled personnel to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employment.
Model colleges; Fashion design major; Innovative capacity; Personnel training
G712
A
1671-4326(2011)03-0037-04
2011-03-16
吴国智(1965—),男,辽宁大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系副教授.
王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