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慧 董广才 董 鑫
(1.复旦大学 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自从“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等网络新奇语于一年多以前闪亮登场,“被死亡”、“被捐款”、“被和谐”、“被幸福”、“被下等人”、“被买房”、“被潜规则”、“被住院”等看似不合理的被动结构大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2010年5月14日楚天都市网报道“河南农民‘被杀人’坐牢11年获赔65万”。《长江日报》5月21日报道:“‘被签字’实现的曲线征地”。上海青年报2010年6月4日报道:“金庸‘被去世’,好友忙辟谣”。搜狐新闻网6月5日报道:“山东三孔门票在质疑中涨价 市民感觉‘被听证’。”中国网2011年03月08日报道:“国土部副部长:农村‘被上楼’与保耕无直接关系。”财新网2011年05月05日报道:“武钢职工徐武‘被精神病’事件。”齐鲁晚报网2011年05月19日报道:“频繁‘被看车’市民很无奈。”形形色色的非及物动词的被动结构在当下汉语中出现如此频繁,以至于早在2009年7月23日搜狐新闻网就刊出文章,质问“谁主宰了我们的‘被生活’?”
这种新奇的语言结构似乎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结构不但出现了,而且还成了流行语,它们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怎样?这些词将如何译成英文而不失其原有的效果?我们认为构式压制可以解释其结构特征,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可以阐释其原型语义。
构式语法的提出就是为了解释一些生成语法解释不了而却广泛存在着的语言现象。Goldberg(1995)认为语法构式的特点除了具有概括性、象征性、生成性等特点外,还有体验性、整合性、原型性、层级性、限制性等特点。构式压制就是指当构式义和词汇义相冲突或不相容时,句法环境会对词汇义进行限制,产生压制,迫使词汇义做出概念上的整合,以适应句法环境使构式义和词汇义两者能够和谐相处,生成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句子或结构。构式就像是架构,当词汇进入这一架构中时,就要相应地适应这个架构。(王寅,2009)
汉语中典型的被动结构通常是与主动结构相对。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动者,如“金丝雀被猫吃掉了”。多数汉语语法学家,如王力(1982),认为只有表示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才能与“被”同现,也就是说只有它们才能进入被动结构的构式中,因为它们的动作性比较强,能回答“被X怎么样”的问题。而当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时,如自杀、捐款、代表、住院等动词均无处置意味,不适于与“被”同现。同样,名词如死亡、潜规则、下等人,形容词如幸福、和谐、小康等,依据传统语法,也都不适于与“被”同现。
然而,“新被结构”打破了汉语典型被动结构用法的常规,形成了“被”+非及物动词的结构。非及物动词包括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兼词(王寅,2011),形成以下四种结构:
A.“被”+不及物动词:被就业、被住院
B.“被”+名词:被潜规则、被房奴
C.“被”+形容词:被幸福、被繁荣
D.“被”+兼词:被和谐、被学习
进入“新被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兼词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原因在于“新被结构”挑选了“被”后面的非及物动词与构式相兼容相符合的意义,即这些非及物动词受到“被”构式压制,产生出及物动词的具有处置意味的属性,使与受动者相关的事件(不必是受动者本身)受到处置后状态得到改变。如“被就业”中,毕业生就业后,高校的统计数字“受到处置”,得到增长,尽管毕业生仍然处于失业状态;“被住院”后,拆迁户“受到处置”,没有流落街头(当然他们也没有住在自己的老房里),当地政府就可以解决了棘手的拆迁问题;“被签字”后,有了农民上小学的孩子为自己写下白纸黑字笔迹,农民的土地就可以“受到处置”,当地政府就可以征用他们的土地。
另一方面,“新被结构”抑制了词汇中与构式相冲突的意义,从而使词汇与构式在意义上保持一致(王寅,2007;董成如、杨才元,2009)。“被就业”抑制了动词“就业”所蕴含的主观愿望;“被住院”抑制了生大病需要治疗才需住院的因果关系;“被签字”中,“新被结构”抑制了签字的法律效力。“新被结构”就是通过凸显和抑制的手段,成功地“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
“新被结构”与任何其他语言表达方式一样,激活人们关于某一事件的图式、框架、情节等认知过程。本文认为这些经过压制的“新被结构”表征了“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网友“酱里合酱”描述他个人的亲身经历: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媒体对此新奇语的钟爱,在报道中接二连三地使用,使之广泛传播,强化了人们的间接体验,通过概念化,产生意义。
其实,这种“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体验和识解以前并非不存在。汉语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鹿为马等成语就反映出这种体验,是“似是而非”图式在语言中的体现。只是这种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体验以前没有通过网络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从而使这种体验不象当下这样深刻而产生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流行的“新被结构”通过“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体验激活人们的“似是而非”图式,而不是“似非而是”,尽管“似非而是”也是“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一部分,如善意的谎言。换言之,“新被结构”表征的是“把假定事实描述成既定事实”的体验,而没有表征“把既定事实描述成假定事实”,即没有广泛激活人们的“似非而是”的图式。
本文中,原型语义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新被结构”的语义范畴,找出该语义范畴的典型性。典型性能最大限度地表征某范畴的语义特性和属性(郭熙煌、王微,2007)。在讨论“新被结构”的原型性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传统汉语被动结构的语义特征:
概括说来,传统汉语被动结构在语义层面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A.表示遭遇不幸,如:金丝雀被猫吃掉了;
B.表示中性意义,如:书被借走了、机车左侧的积雪被清除了;
C.表示褒义,如:他被选为班长。
我们认为“新被结构”的典型性应该继承了传统汉语被动结构中表示遭遇不幸的语义特征,如被自愿、被潜规则等。然而,“新被结构”中的典型成员虽然承接了汉语被动结构所表示的遭到不幸的典型语义特征,也通过视点转移,省略了施动者,这并不是“新被结构”典型成员的全部属性。通过语料分析,我们认为“新被结构”原型语义还具有以下属性:
“新被结构”激活“似是而非”图式,表征当下社会中频发的虚伪事件。如:
(1)电动汽车充电市场“被繁荣”
“被繁荣”=被宣称繁荣,实际上并不繁荣。据《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5月31日报道目前市面上提出的快充技术,都是在实验室破坏性试验下的数据,无法推广到商用。
(2)春运25亿人次的大迁移又“被富裕”了
此例中“被富裕”=被宣称是富裕,是指个别学者误读中国国情,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衡量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许多人并不认同中国已达到某些机构或媒体上说的上中等国家富裕水平。
(3)透视“幸福指数崇拜”下“被幸福”之怪现象。
“被幸福”=被宣称是幸福,是一些官员为打造幸福氛围作秀造势的产物。
(4)听证代表感觉“被听证”。
“被听证”=被声称进行了听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听证,只是完成了听证的形式,正如听证代表的政协委员表示,每次参加听证会所提建议基本都没被采纳。
(5)“被签字”实现的曲线征地。
“被签字”=被宣称是自愿签字,实际上并非农民自愿签字,而是当地政府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让孩子代父母在征求意见书上签字。
(6)在国际社会的游戏中,许多国家天天都在“被平等”。
“被平等”=被宣称是平等,实际上,在国际地位上,大国、小国尚未达到平等。
在这些可以被替换成“被宣称(是)”、“被声称(……)”的“新被结构”中,“被”字后面的非及物动词没有真正的实施义,产生不了受动者通过受动后状态得到改变的结果,属于“言辞实现类”(刘斐、赵国军,2009:77),是“似是而非”图式在语言中的反映。
然而,我们发现少数“新被结构”,尽管也揭露造假行为,但是在语义上不能用“被宣称(是)”或“被声称(为)”来替换,因为这些非及物动词受到压制后,产生了致使性,表达了受动后状态得到改变的事实,属于“事实实现类”(刘斐、赵国军,2009:77)。如:
(7)外企白领无奈“被房奴”。
“被房奴”≠被宣称房奴。在标题为“外企白领无奈‘被房奴’”一文中,文章作者写道:“付了首付款后,我成了彻彻底底的房奴。”这种语境显示的是受动者通过受动后改变了他的生存状态,语义上可用“被迫成为房奴”来解释。又如:
(8)年休假形同虚设网友戏称“被全勤”。
“被全勤”≠被声称全勤,本该可以带薪休假的公司员工却得不到如此待遇,带薪年假得不到批准,没有得到休息。在此,“被全勤”=被迫出全勤,属于“事实实现类”。“被全勤”产生了“二次压制”。第一次压制使“全勤”由名词转变为动词。第二次压制使不具有及物性质的动词“全勤”产生了及物性,致使性,使受动者改变状态,产生变化。
我们认为这些不能用“被宣称(是)”或“被声称(为)”来替换的“新被结构”,尽管在语义层面上它们也表达了受动者状态得到改变,但是与传统汉语被动结构不同的是,这些“新被结构”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超越了“被”+及物动词的结构限制,通过压制,“被”后的词具有了致使性,是语言创造性的反映。
“被迫”的语义属于“事实实现类”,也是激活的“似是而非”图式表征。虽然少数“新被结构”如例7、例8可以还原成“被迫……”语义,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新被结构”不可还原为“被迫”语义。
(9)河南农民“被杀人”坐牢11年获赔65万。
“被杀人”≠被迫杀人。其实,农民没有杀人,地方公检法的办案失职导致没有杀人的农民蒙上了杀人的头衔,在此,“被杀人”与被冤枉相近。
(10)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
“被就业”≠ 被迫就业。被迫就业实则就业,意味着尽管毕业生不想就业,可能想继续读书,但迫于外力,如家长意愿、经济条件等,而不得不而就业。而“被就业”只是统计数字发生变化,事实上毕业生还处没有工作状态,“被就业”与虚假统计相近。
(11)不满“被辞职”男工跳河亡。
此句中“被辞职”≠ 被迫辞职。具体的语境是:某农民工因为工作负担太重而与班长吵架,吵架后第二天,主管还代替农民工写了一份“自离书”,自此农民工被辞退,“被辞职”与被辞退相近。
(12)泰州教师两月增补工资“被捐款”。
“被捐款”≠被迫捐款,实际等于被扣款,捐款中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没有真正发生,“被捐款”与被扣款相近。
(13)“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
其语境是某报记者并没有失踪,只因揭露内幕而遭关押,“被失踪”与被关押相近。
在以上的“新被结构”中,即使在汉语语言形式上“被迫”可以与其后的动词搭配,但是如果使用被迫杀人、被迫辞职、被迫就业等词语,这完全扭曲了事实真相,因为这些“新被结构”表征的仅仅是“言辞实现”。
同时,我们还发现许多“新被结构”,尽管也激活“似是而非”图式,不仅在语义上不可以用“被迫”来还原,甚至在语言形式上也不能用“被迫”还原。如:
(14)运动式“被慈善”是种大不善。
(15)我们不能总是“被健康”。
(16)河北任县一青年教师“被死亡”工资被冒领。
(17)女大学生求职险被“潜规则”领导深夜叫她去酒店。
“被慈善”不能还原为被迫慈善。“被健康”不能还原为被迫健康。“被死亡”不能还原为被迫死亡。被“潜规则”不能还原为被迫潜规则。
这些带问号的“被迫结构”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为被迫的语义属性是被动地做事。但“新被结构”中非及物动词的语义都具有主动属性,与被迫在语义层面上互为矛盾。“被迫结构”之所以能为人们接受,主要是因为它激活了汉语典型被动结构的受动者遭到不幸的图式,并且通过压制后,非及物动词产生了与“被”兼容的语法特征。如例17“被潜规则”,它既不能用“被迫”实现语义还原,也不能在语言形式上用“被迫”来还原,也不能用“被宣称”来替代。在“新被结构”压制下,“潜规则”经过三次压制。通过第一次压制,“潜规则”被转变为动词。第二次压制后,“潜规则”产生了致使性,使受动者改变状态,产生变化。第三次压制后,“潜规则”凸显了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不语默契。
“新被结构”之所以受到媒体和网友的喜爱,不仅是它新奇的表达形式,更主要是它具有心理现实性,表征了民众在当下社会被某些既得利益部门暗箱操作,受到不平等待遇,感到受胁迫、无奈。如:
(18)云南7名拆迁户“被住院”1年多 政府称仁至义尽。
(19)信用卡未激活却“被神奇”欠费 你“被信用卡”了吗?
(20)市长来夺地,村民“被学习”。
(21)网友称农民工“在京买得起房”不可信,是“被买房”。
以上的六个例子都预设了医院、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幼儿园、政府部门等利益部门,他们作为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巧立名目,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得利益,致使处于弱势的民众感到无奈。如在市长‘被道歉’的例句中,“被道歉”≠ 被迫道歉。人民网2009年08月24日报道的语境是:宝鸡市市长……现场向村民鞠躬道歉,并承诺患儿治疗费用和拆迁费用由政府承担。尽管这样的道歉是市长的主动动作,但道歉的背景发人深思。被迫的不是道歉的行为,而是道歉的语境。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成于人们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新词语则反映社会变化和人们对新的社会现象的认知。汉语和英语由于基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新词语。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深,某些跨国界的社会问题、人们跨语言的共同体验,也在英文新词语中得到反映。本文在翻译汉语“新被结构”过程中,发现以下三种翻译路径。
“被自愿”可译成 voluntell(voluntold,voluntold)。该词虽然没有在《朗文当地英语词典》(第4版,2004)中收录,但是多个英语在线词典的语料库中都有收录,如:
(22)Since none of you are going to volunteer,consider yourselves all voluntold.See you tomorrow morning at 0600.(既然你们都不自愿参加,考虑一下你们“自己是被自愿”吧。明天六点见)。(Urban Dictionary收录Kevin Ferguson、2003年12月12日)。
(23)Are they trying to mislead the reader into thinking 400,000 people were actually part of the audience?Of those in attendance,how many troops were“voluntold”to go?(他们在误导读者使之相信每年40万观众观看表演吧?其中有多少观众是“被自愿”观看?)。(摘自美国《星条报》Stars and Stripes 2010年2月3日)。
因此,“教育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可以翻译成:The“cleverest way”of charging parents to pay(for the Teachers’Day)is through them being voluntold.
表面上“被住院”与“be hospitalized”形式相吻合,但是实际上“be hospitalized”是汉语“住院”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新被结构”的语义成分。比较以下三组句子(a正常用法;b“假朋友”用法;c“新被结构”用法):
(24)a.His wife’s been hospitalized for cancer.
b.Seven resid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 whose households were relocated were“hospitalized”for a year.The local Council called this action humane and benevolent.
c.Seven resid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 whose households were relocated were actually sent to hospital so that their houses were demolished during their absence.The local Council called this action hu-mane and benevolent.
类似“假朋友”例句如:“被增长”:
(25)a.My salary will be increased next semester.
b.The national average salary is increased by 12.9%.Are our salaries“increased”?
c.Even though statistics say the national average salary is increased by 12.9%,there are whole groups of people who receive no increase.
又如:“被代表”
(26)a.She was represented by her lawyer at court.
b.How many people who appear at the hearing are“represented”?
c.Not many people who appear at the hearing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neighborhood.
一般来说,意译过程中要添加的词语旨在传达“新被结构”的原型性。这些词包括appear like,allegedly,claimed to be,be forced,be manipulated,等等
“被捐款”:Two month bonus salary was awarded and then deducted from Taizhou teachers’pay checks to make it appear like a donation.
“被繁荣”:Market for electric cars is allegedly lucrative.
“被富裕”:2,500 million people’s migrat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as claimed to be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prospe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被签字”:Indirect land occupation was manipulated into realization through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ignature.
通过构式压制和人们的认知加工,“新被结构”产生的鲜活、尖锐、辛辣、讽刺、幽默等微妙功能在当下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这些新词语表达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把一种事实描述成另一种事实”的体验,是人们与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遭受胁迫、感到无奈等体验相互动的结果,是激活的“似是而非”的图式在语言中的反映,也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通过区分“新被结构”原型语义成分的“言辞实现类”和“事实实现类”的,有助于我们辨析“新被结构”与传统汉语被动结构的区别。作为本身具有原型性的新语义范畴,它的原型语义成分是媒体、网民关注民生的概念化结果,因此易认知,易习得。
多数“新被结构”出现在网络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彰显了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集体觉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被结构”的原型语义成分也在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下得到充分的展示“新被结构”体现的认知方式不仅根植于中国国情,在其它相似的社会背景中“新被结构”也有萌芽。共同的体验孕育共通的识解,这就使着我们可以借鉴个别英文中的新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个别“新被结构”。但是汉语中的“新被结构”所传递的认知概念在英文中没有完全吻合,因此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不是词语的一一对应过程,而是诠释两种思维方式和思维内容的过程。
[1]Goldberg,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董成如,杨才元.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5).
[3]郭熙煌,王微.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辨析[J].湖北大学学报,2007(9)
[4]刘斐,赵国军.“被时代”的“被组合”[J].修辞学习,2009(5).
[5]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6]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7]王寅.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J].外国语文,2009(4).
[8]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文,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