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中应注重三种“教育理念”的结合

2011-03-20 07:18张祝平
科技视界 201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 郑州 450002)

1 研究目的

在高校体育进入新世纪时,回顾高校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巴甫洛夫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以凯洛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主张体育的统一性——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制度,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国家管理和领导机关,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却忽视了个人的创造力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新时期,社会的法制和供给经营制度的改革明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关键性问题,此前还提出过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近年来不少学者往往只从某一侧面来研究体育教学,而不是把健康教育、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三种理念结合运用于体育教学,特别是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没有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体育教学。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三种理念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找准教学改革方向、深化改革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获取相关的信息。

2.2 逻辑分析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1.1 健康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健康体育是人类在社会物质基础不断提高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矛盾冲突中逐步认识的新概念。既不是简单的在健康中加入体育或在体育中加入健康,也不是简单的健康体育化或体育健康化。健康体育相对体育而言,指那些能够促进健康发展的体育;相对健康而言,指那些提高体育能够增强的健康。健康体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的,以身体练习方法、计划和手段等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的体育形式。

关于“健康第一”的提法,早在1950年毛泽东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时指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系列的举措和指示奠定了新中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基调。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始实施,条例总则第一次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并列提出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在1993年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原国家教委也有《大学生体育教育基本要求(试行)》,都对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出要求。2001年1月,全国大学校长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并向全国高校发出“深刻领会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倡议。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学校体育新大纲中又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发展。”“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相对于过去的体育教育思想有了很大发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更加适合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应了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

3.1.2 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身心愉悦,终身受益。即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是与生命具有共同外延的一种连续性的教育过程。它是以发展、完善终生体质为目的,追求终身增强体质长期效益,强调培养有体育主体意识、主动参与体育的人。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20世纪60年代在 《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及理论;“终身体育”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是以巨人天发展变化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北京体育学院王则珊教授于1987年率先在我国进行了终身体育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无论是在学校体育领域,还是在社会体育领域,“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已经对体育科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1.3 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素质”,辞海释义为“素养”;“教育”为“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由此可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提高他们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基础教育阶段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过分强调应试,以升学为指挥棒的诸多弊端,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理论已日趋成熟,目前已把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定性为“寓促进身心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针对“专业教育”提出来的,是针对当前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教育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3.2 三种理念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以上我们分析和说明了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三种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三者在高校体育中是如何结合,三者的内在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现实作用角度来看,高校体育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成长发育,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若失去了基础,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长远作用来看,高校体育不仅要完成现实作用,而且要为将来着想,树立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未来长远作用的目标。三种理念结合构成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体系。

图1

4 结论与建议

4.1 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了21世纪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应是:知识面宽,适应面广,基础理论扎实,身体健康,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就高校体育而言,必须树立“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把三维的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活动中,即实现三大观念上的转变。首先,从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授技与育人相结合转变。即传授体育健身的手段,锻炼方法,养护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自我健身的能力等。第二,从单一的强身向强身与需求相结合转变。即当今高校体育改革要跳出学校的“小圈子”,走进社会“大视野”,要让社会需求走进学校。第三,从单一的体育教学向全面教育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即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4.2 突出健康理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体育教育是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保证。健康体育是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在对健康认识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扭转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内容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意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的新的内容体系。

在终身体育的长河中,高校体育的任务是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做好智能储备和提高身心素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积极锻炼以确保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能掌握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在提倡“健康第一”、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素质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使其能终身受益。

5 结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实施了素质教育,它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在素质教育思想下,高校体育思想应从奠定学生健康体育基础为主,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这些思想将伴随着学校体育实际条件的改善机芯的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使我国高校体育在思想和实践上实现与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终身体育的接轨。

[1]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17.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8.

[3]蔡本初.健康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较[J].辽宁体育科技,2002(2):62-63.

[4]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0(3):1-6.

[5]赵东平.新中国50年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26-28.

[6]王则珊.终身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

[7]邵伟德.试论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J].体育科学,2001(5).

[8]高谊.试析高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00-102.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