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地理组(064400)张 明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鲁爱华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管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 B.中东 C.西亚 D.南亚
2.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张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3.修建“西气东输”主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城市大小
C.河流状况 D.工业发展程度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4~5题。
4.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直接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为世界重要的金属矿产地(铜、铁、铝土、锰等),炼铝工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在铝土产地(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后,将氧化铝运至贝加尔湖区,在此炼好铝锭后,再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读图回答6~8题
6.在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是因为
A.当地劳动力丰富
B.原料重,产品轻,运输量大
C.当地能源丰富
D.在提炼时污染物排放量大
7.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
A.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
B.贝加尔湖区附近劳动力丰富
C.贝加尔湖区附近工业技术力量强
D.在提炼时污水可排放到湖中净化
8.铝锭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是因为
A.当地劳动力丰富 B.当地技术力量强
C.当地能源丰富 D.当地消费市场大
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的日益紧张,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刻不容缓。读某种新能源分布图,完成9~10题。
9.该新能源可能为
A.核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可燃冰
10.若该新能源大规模推广利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为
A.减缓全球变暖 B.加大酸雨
C.破坏臭氧层 D.加大光化学烟雾
11.中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0年起,中国煤炭消费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而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在中国的煤炭消费中,重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最大,其中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行业为重要煤炭消费大户。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煤炭消费量(1998—2003年)(单位:亿吨)
(1)1998—200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比重逐年增加的重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
A.电力 B.建材 C.钢铁 D.化工
(2) 2003年我国电力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比重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或减少了)___________%,消费量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什么煤炭充当我国第一能源的角色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1.几种能源的比较及分布
优点 缺点 在世界的分布 在我国的分布煤 ①分布广、储量大;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③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亚欧大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自治区较丰富石油天然气①发热量高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③开采、运输、使用方便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中东、拉美、非洲、北美、西欧、俄罗斯、中国和东南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水能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③不污染环境①水库会淹没农田;②移民搬迁;③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核能①能量大、能量密集;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③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②密封设备要求高;③核废料处理困难核能发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核电占发电总量比重最大(70%)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大阳能①能量大,分布广;②可再生能源;③无污染①分布分散;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②海拔高低;③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其它新能源:地热、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2.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应对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世界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大增;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防治水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4.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
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费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所占比重较小。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2005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最近中国的油、电、煤、气普遍紧张,加上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1.归纳答题思路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以及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这一问题,需从对输出地(有利和不利)、输入地(有利和不利)、对沿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多方面来说明。如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关注热点,强化主干知识
在此类问题的考查中,往往是以热点时政材料为背景题材,依托区域图及各种变式统计图表进行对主干的考查。备考过程中,当一个时政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素材,指导学生依据该地(或该类)的资源与能源状况,尝试命题,力求试题设问角度的新颖和多变,但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要落在主干知识上,不能偏离高考方向,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促进知识的融合与掌握。
3.强化各类地理图表解读方法
以图表为背景材料是该专题的一个突出的考查特征,更多的信息隐藏在试题的背景图表里,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对图表解读的是否完善和对图表中信息获取的多少在很多时候成为解答该试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各类地理图表的训练,指导对各类地理图表解读方法的归纳,这样才能使考生顺利地找到试题的突破口,成功地解决试题。
南水北调黄河以北干线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华网报道: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5%。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回答3~4题。
3.将淀粉质生物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过程遵循了
A.地质循环规律 B.大气循环规律
C.水循环规律 D.生物循环规律
4.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选择这种类型的土地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
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B.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
C.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收入
D.缓解生物能源作物与粮食生产土地相争的矛盾
下表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回答5~7题。
能源消费构成(%)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和核电① 13.2 14.22 69.6 21.5 2.2 6.7② 30.7 3.73 24.9 39.7 25.7 9.7③ 7.1 1.89 17.7 51.1 12.5 18.7④ 8.5 30.7 17.3 20.6 55.3 6.8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
5.表中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6.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7.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国家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8~9题。
8.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9.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11.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12.我国2005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和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三个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地区 汽油(万吨)煤油(万吨)柴油(万吨)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华北区 290 757 54 187 545 995东北区 0 444 0 55 0 881华东区 1390 1173 401 245 2438 3360中南区 789 1039 270 276 1438 2243西南区 0 365 0 121 0 459西北区 0 400 0 91 0 704
(1)根据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资料中我国西部地区成品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3)为拓宽国际能源渠道,我国应与周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或地区加强合作,可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专题适应训练答案:
1.A 2.C 3.D 4.A 5.A 6.B 7.A 8.D 9.D 10.A
11.(1)A (2)增加了11.36 ;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很快,电力工业对动力煤需求旺盛,因此我国电力工业的煤炭消费量比重增加很快。
(3)中国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5%;长期以来中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中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因此煤炭充当我国第一能源的角色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知能巩固测练答案:
1.B 2.D 3.D 4.D 5.B 6.B 7.C 8.C 9.D 10.C 11.D
12.(1)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大多呈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紧张问题突出。(2)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能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开发,多以原油运输到东部发达地区。原油运输比成品油运输便利。(3)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管道运输。(4)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特别是东部能源紧缺地区)等;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